據科技日報報道,離子電池應用越來越貼近百姓生活,但地球上鋰資源十分有限,且開采成本高。開發一種替代電池成為各國科學家努力的重要方向。南京理工大學夏暉教授與中外團隊合作,首創結構設計和調控方法,在錳基正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使低成本鈉離子電池有望取代鋰離子電池,相關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上。
鈉資源豐富,開采費用僅為鋰的百分之一,因而鈉離子電池的研發成為科研人員爭相“開墾”的領域。而層狀結構的錳酸鈉正極材料具有理論容量高、價格低廉及來源廣泛等優點,使之成為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熱門研究對象。
但由于錳酸鈉正極材料的層間距狹窄,充放電過程中,半徑較大的鈉離子在層間遷移時,會“擠壞”正極材料的結構,成為制約鈉離子電池研發的關鍵難點。除層間距外,影響鈉離子電池性能的另一重要因素為層狀結構中的鈉離子含量。不少科研人員嘗試通過各種方法制備出了不同層狀結構的錳酸鈉,但性能指標難以滿足實際應用需求。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全球電動車爆發 韓國三家電池廠已獲近1600億美元訂單2019-01-23
- 德國運營全球首列氫燃料驅動火車:只會排出蒸汽和水2018-09-18
- 深度|寧德時代到底是怎么冒出來的?2018-09-10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北京銀行推400億“補血”計劃 城商行老大謀轉2019-03-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