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慣例,春天本是各類果蔬的熱銷期,然而受疫情影響,全國多地農戶陷入困境。
紅河的菠蘿、大理的百香果……這對于農戶來說,意味著去年種植的心血付之東流。大數據顯示,二月與“助農”有關的信息“電商”、“平臺”、“企業”成為相關熱門主題詞。
一邊是果蔬滯銷,一邊是城市的大量需求,為減少農戶損失,不讓一年的辛苦白費,以淘寶、京東為代表的各電商平臺紛紛推出幫扶措施,從流量傾斜到資金補貼等各方面為果農紓困,電商平臺的援手伸向田間地頭,村里滯銷的農產品流向線上。
而消費者方面,在各個社交媒體上,能看到一些令消費者滿意的助農商品,而令人失望的也不在少數。大家買的愛心助農商品為什么會頻頻翻車?問題出在了哪?
A面:電商助農解困局
有人會有這樣的困惑,最近生鮮需求量大,為什么還會出現果蔬滯銷的現象?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物流受阻,二是傳統供應商缺少線上渠道。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農戶發出了求救信號,很多人開始盡自己所能幫助農戶共渡難關。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為幫助農戶,云南政府部門、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先后發布助農政策,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
大理隴川縣無法運出村而爛掉的百香果
從2020年3月1日起至6月1日,由云南省農業農村廳、云南省商務廳、云南廣播電視臺共同發起,針對云南省農業生產地區、企業或個人遇到的生產、銷售、資金等問題,開展“抗疫助農,共克時艱”公益助農活動。
2月6日,淘寶啟動愛心助農計劃,幫助全國滯銷農產品找銷路。隨后,淘寶還宣布設立10億愛心助農基金。阿里巴巴集團集合天貓、淘寶、聚劃算、盒馬、餓了么、阿里鄉村事業部等,組成線上線下農產品銷售的全域網絡。
2月10日,拼多多上線“抗疫農貨專區”,給予頂級的線上流量資源支持,并新增“農產品滯銷信息反饋入口”,向全社會征集滯銷農產品信息。據拼多多介紹,拼多多助農專區已覆蓋全國近400個農產區包括2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
2月18日,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北京市扶貧支援辦、中國社會扶貧網、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抖音聯合發起“齊心戰疫,八方助農”活動,通過在APP內設立“戰疫助農”話題專區,來提高農產品供需信息對接效率,幫助各地農產品找到銷路。
京東于2月10日開通“全國生鮮產品綠色通道”。隨后,京東旗下社交電商平臺京喜上線“京喜助農”會場。京喜設置了幫助農戶和商家快速入駐開店的綠色通道,最快6小時就可完成審核和線上入駐相關流程。
在電商平臺的扶持下,越來越多農戶露出了笑臉。想必對于此前沒有嘗試過電商渠道的農戶來說,今后會更加重視線上銷售渠道。
打通銷路是關鍵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旺盛的需求還在,但長期依賴線下渠道、鮮少觸網的果農和采購商卻不知如何承接。
術業有專攻,專注于種植技術的果農線上經驗不足,而長期耕耘線上渠道的電商平臺在供應鏈、物流、前端運營、流量傾斜上都能提供助力。電商平臺的切入點大抵相同:高效對接供應端、降低開店門檻和銷售成本、專場推薦、開放直播能力、補貼滯銷商品等。
疫情之下的特殊情形是平臺和農戶都未曾經歷的,在助農項目實施過程中,平臺方也有需要解決的問題。許多果農此前并未接觸過線上渠道,對開店流程和店鋪運營一無所知,對此,電商平臺們也投入了人力、資源解決。
助農項目多方受益
大年初六,京喜平臺的商家秋田拼購在云南的負責人到達當地村莊,但花了四天才和當地政府和果農溝通達成收購方案:農戶先到村委會開具證明,把果子集中起來,再派代表用三輪車把果子拉到二級公路的指定地點,秋田派車過去收果。電商平臺在此時推出幫扶措施打通銷售渠道后,供應端與線上需求得以連接,商家才有了采購農產品的底氣。
解決滯銷難題的同時,助農項目對平臺和生產端都有啟示。長期以來,包括水果生鮮在內的農產品流通環節多,每一層都有自己的利益點,導致農產品在生產端被壓價,到了消費終端價格被抬高。疫情時期,助農項目更多的是直接對接原產地和產業帶,相對過往減少中間環節,生產端直接面對消費者,商品性價比更高,對于平臺來說,農產品上行供應鏈得到完善。
對于之前沒有嘗試過線上渠道的生產端來說,助農項目讓果農和產業帶商家意識到,電商是有效的銷售通路,今后往線上走的趨勢會越來越強烈。
電商助云南脫貧還有空間
“這些年,云南網絡零售額快速增長,社會零售品銷售總額不斷提高,從事網絡交易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加,電子商務發展粗具規模。”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岳婭表示,“在地方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各地特色農產品電商規模增長迅速,農特產品趁勢走出大山,村民收入得到增加。”
但云南農村電商還存在商務信息傳播途徑和方式落后、農特產品知名品牌數量較少、省內電商區域發展不平衡、基礎比較薄弱、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不完善等因素,制約著云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
專家表示,除了培養電商人才之外,政府還應加強引導。可加大學習、借鑒省內外典型經驗,通過組織干部實地看、現場學,增強發展電商信心。另外,在著力建立和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的同時,要統籌農村物流發展,加強交通運輸、農業、供銷、郵政快遞等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銜接,逐步建立具備農產品流通加工、倉儲、運輸、配送等綜合服務功能的物流園區。同時還應營造良好的電商生態環境,政府可以通過打造電商產業園、孵化器、創客空間等,吸引電商及相關配套服務公司入駐,形成資源共享,促進電商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B面:為什么消費者買到的助農商品還有坑貨?
“說到助農水果,我不信有人比我慘。”一位網友在豆瓣小組曬出了自己買的助農草莓,近40個草莓大多都已發黑腐爛。
買了另一家助農草莓的用戶收貨后檢查,雖然品相看起來不算好,起碼沒有壞果。但她過秤后發現,承諾的3斤貨實際不足2斤,和客服聯系了一次也沒得到回復。
許多網友也貼出了自己踩雷的助農水果。近一個月來,在各個社交媒體上,能看到一些令消費者滿意的助農商品,而令人失望的也不在少數。“買助農商品就是一場‘人品’游戲。”
價格與質量 無法調和的矛盾
“你日常買的農產品都是篩選過的等級貨,篩選率從10%-50%不等。”微博大V水獺otter提到,“而你看到某某地區農民積壓xx萬斤都是統貨。你要是‘助農’,他就會把統貨發給你,其中至少一半應該是被扔掉或者罐頭廠的。”
所謂統貨,是指不分質量、規格、品級,按統一價格出售的商品。商超售賣的農產品價格較高是因為附加了一部分篩選商品的成本,而以便宜價格購買的商品要在無形中承擔一些壞損成本。
與在線下商超、水果店購買水果不同,用戶在電商平臺購買的助農水果往往是量販裝,價格實惠是用戶選擇在電商平臺購買助農水果的重要甚至是首要原因,如果商品價格與線下商超、水果店相差無多、或者更高,則會面臨銷量受阻的處境。
在商業運營邏輯面前,價格與質量,本就是無法調和的矛盾,當用戶以遠低于市場的價格購買了商品,收到的貨品等級就可能更低,即便產地直發減少了中間商環節。
被中間商利用的“助農”
平臺為解決農產品滯銷推出的助農活動,有時會被中間商利用,“助農助的不是農民,是中間商。”一位用戶經歷了數次助農水果翻車后意識到這一點。
“有些助農商品實際上是商業操作,僅僅是消費普通良善之人的惻隱之心罷了。”生鮮行業從業者、知乎用戶“九山之濱”表示。一些打著助農旗號的店鋪實際上為中間商、供應商經營的店鋪,“我買的助農水果,廣西沃柑是云南發的,福建紅芭樂是成都發的。”一位用戶說。
九山之濱透露,用戶收到的水果品質不佳的一個原因是,許多助農產品賣的是落地果,這些果子本來一部分會當作垃圾處理掉,另外一部分會以非常低廉的價格出售給果汁廠,但現在他們通過電商平臺將這些廢品以正常稍低的價格售出,“是如假包換的智商稅。”
這些水果一般都是以量取勝,因為價格便宜中招的人很多,索賠又很麻煩,大部分人中招后也不計較。“如果做得好,一個月可以賣幾十萬份,即使每份只賺3元,差不多也有百萬左右的利潤。”
平臺監管漏洞
愛心助農甚至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產業流程。“許多老農照片都是職業模特擺拍,他們的照片你可以在很多不同類型的產品中發現。”據九山之濱透露,線上賣水果的一種操作模式是,專賣落地果。派人去垃圾場、河邊、果園撿,“基本零成本”,一年只賣3個月,3個月后休息,半年后差評歸零,然后繼續經營。
曾在一家水果店鋪做客服的小劉總結了黑心商人的操作流程——店鋪是買來的,自帶店鋪等級;圖片是PS的;包裝一言難盡,水果這類商品,如果包裝不好很容易腐爛或在運輸途中損壞;而評價是刷來的。
電商助農政策確實能幫助農戶,
也能為消費者帶來實惠,
但仍需擦亮雙眼,
不要讓奸商鉆了空子!
不要把電商下鄉變成農民買的比賣的多
農產品電商創業者該怎么辦
第一,要擺好農產品電商創業的姿勢。好多青年回到家鄉,發現家里全部是農產品,想賣到網上去,甚至想整合當地所有的農產品,但要明白并不是所有農產品都可以踏上互聯網這趟列車。
第二,不是所有農產品都需要跑到國外、省外、市外,80%以上的農產品是就地消費的。所以,如果幻想著把每個縣的所有農產品都架著互聯網賣到全中國、全世界,這本身就是一條錯誤的思路。
第三,農產品做電商,特別是生鮮,有自己不可克服的缺點。其一特別笨重,物流費又很貴;其二保鮮特別難,比如最難解決的綠葉蔬菜的保鮮,順豐也做不了,既不能萎蔫也不能發黃,物流很難做到;其三標準化很難,張三李四家的西瓜、甜瓜混在一起,很容易出現,吃了第一口,甜得想起了酸酸甜甜美好的初戀,而第二口吃上去想扔掉。
怎樣把村上的好產品賣出去
第一,蔬菜等很多東西不只是網上零售,還可以搞批發,批發不僅僅是線下,網上也有。
第二,開始賣的時候不要想著整合當地所有的農產品,當一個淘寶店、一個網店塞進那么多農產品的時候,別人看你的店時叫做“不知所云”,反而模糊了印象。
第三,帶來的問題是整合很多農產品之后,供應鏈、產業鏈控制能力不配套,很容易出問題。所以,一定先拿出一個適合上網的東西,先試水,然后循序漸進;必須要有團隊,農產品電商比較復雜,需要團隊協作完成;最好和政府電商的規劃政策相匹配。
云南網綜合自云南廣播電視臺、云嶺先鋒、河南日報、新京報、字母榜、農資傳媒、清博輿論、深響等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ESG中的性別議題:諾亞女性員工占比65%2020-03-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