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頻頻“剁手”,滿載而歸;
有的人保持“理性”,貨比三家、謹慎下單。
“雙十一”,如同一場消費者的購物盛宴,年年如約而至。今年的“雙十一”,比以往來得更早。
人民網財經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這場“購物盛宴”中,很多消費者成功淘到了心儀已久的高性價比商品,但一些促銷折扣暗藏“貓膩”、物流延遲、貨不對板等“老問題”也依然存在。
“在直播間購物踩過雷,我媳婦兒經常在直播間買東西,一二十塊的退也不值當,基本都扔了。”部分消費者在接受采訪中談到。也有消費者告訴記者:“今年還沒有‘踩雷’,大都在頭部主播那兒購物,品控還是有些保證的。”
“建議在貨源上要進行把控”“平臺要加強監管”“要出具更加詳細的產品報告”……更多消費者們向記者建議。
在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教授、商法研究中心主任呂來明看來,今年的“雙十一”呈現出“1”個不變與“3”個變化。
“1”個不變,是“雙十一”作為電商全行業參與的商業促銷活動,對促進消費和經濟增長的功能始終如一。
“3”個變化,一是熱度下降、時間拉長,消費者可以從容下單,享受理性消費和比較過程,商家也有更多時間備貨,提高售后服務質量;二是活動從追求業績數量轉向多元化、精細化服務,重在改善消費服務體驗,如邊遠地區包郵、生鮮商品退貨處理等;三是價格競爭依然存在,但低價競爭程度相對弱化,說明經營者已經意識到單純低價并不是長遠之計,要從提高商品和服務質量入手,才是持續發展的正道。
圍繞直播帶貨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呂來明建議,首先,要明確披露帶貨主體和商品來源,加強對直播間運營者和主播的約束;其次,直播平臺應加強對運營者和主播的身份核驗和動態監測,通過黑名單制度凈化市場秩序;還要明確虛假宣傳、貨不對版的責任主體,嚴格要求頭部主播承擔起社會責任。
走過16年的“雙十一”,不僅是消費的狂歡,更是品質與服務升級的見證。要通過加強監管、提升質量,讓每一次線上消費都能成為一次滿意的購物體驗,如此才能持續激發消費者的熱情,共享電商節日盛宴。(人民網記者 喬業瓊 實習生 高藝桐 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2024雙十一:如何讓“人氣聚起來、商氣匯起來”2024-11-07
- 省消委會發布雙十一消費提示2024-11-05
- 2024天貓“雙11”開幕盛典下周在福州舉辦 無人機和煙花秀將聯袂登場2024-10-20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工信部:前三季度我國軟件業務收入98281億元2024-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