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日,第二次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以下簡稱“互換便利”)操作啟動,操作金額550億元,超過了首次操作規模,機構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
記者從行業機構了解到,多項政策紅利伴隨第二次互換便利操作落地,包括質押品范圍進一步擴大;互換便利費率下降;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結算”)特批為互換便利質押登記降費。
此外,有接近監管層人士稱,保險等機構已基本做好參與準備。后續監管部門將持續跟蹤評估互換便利工具實施情況,結合市場運行情況調整政策工具使用頻率和投放節奏,持續推動相關機構用好、用足政策工具。
首批500億元全部落地
2024年10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做好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相關工作的通知》,宣布正式啟動互換便利操作;證監會同日公布17家證券公司、3家基金公司納入首批試點范圍;10月21日,互換便利首次操作500億元,中標機構積極參與。
目前,首批操作已經全部落地,并已完成投放,發揮了互換便利工具維護資本市場穩定運行的積極作用。
相關證券基金公司積極響應政策安排,根據市場情況穩步融資建倉。具體投向以指數成份股和ETF為主,部分公司投資超過九成。
記者了解到,為支持互換便利工具發揮市場化效果,各機構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了差異化的投資策略和投放節奏,部分公司通過集中、大額投資低波紅利股票,踐行長線持有策略,為市場引入穩定資金;部分公司發揮擇時和組合投資專業能力,動態增加籃子股和指數ETF持倉,在市場出現向下波動時增加投入,積極發揮穩市功效。
行業機構表示,互換便利從9月24日首次提出到10月21日首次落地不足1個月,非常高效。同時,在首批操作落地過程中,監管機構不斷優化機制安排,提升操作效率,降低機構成本,為互換便利政策工具發揮作用提供了大力支持。
擴大參與機構范圍
2024年12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將開展第二次互換便利操作,中國證監會宣布擴大互換便利參與機構范圍。
在首批20家參與機構基礎上,根據分類評價、合規風控等條件增選了20家參與機構,形成40家備選機構池。每批次操作時,根據意向參與規模篩選出20家左右的機構參與中國人民銀行招標操作。40家機構都是行業頭部機構或資本實力較強的公司,總資產規模占比接近行業的70%。
行業機構表示,擴大參與機構范圍,有利于支持更多合規風控有效、有參與意向和投資能力的非銀機構參與互換便利工具,有助于行業機構通過差異化、市場化投放,促進發揮穩定市場的功能。
2025年1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第二批互換便利操作結果。本次操作金額為550億元,采用費率招標方式,20家機構參與投標,最高投標費率30bp,最低投標費率10bp,中標費率為10bp。
記者了解到,多項政策紅利伴隨第二次互換便利操作落地:
一是質押品范圍進一步擴大。允許參與機構提交持有的限售股、港股通項下持有股票等,大幅提升可用質押品范圍,有利于機構提升資源使用效率。
二是互換便利費率下降,中標費率由首次的20bp降至10bp,進一步降低了機構成本。
三是中國結算特批為互換便利質押登記降費。為支持建立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長效機制,更好服務保障市場機構參與互換便利業務,中國結算發布通知,自2025年1月2日起,對參與互換便利業務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涉及的證券質押登記費實施減半收取的優惠措施,其中港股通證券質押登記費按所質押股數(份額)為基礎收取。此項優惠措施降低了參與機構成本,有利于現有參與機構擴大業務規模,吸引更多新機構加入,擴大互換便利業務覆蓋面和靈活性,為市場帶來更多持續性“活水”。(證券日報記者 吳曉璐)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為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貨幣金融環境2024-12-31
- 前11個月社會物流總額超320萬億元 同比增長5.8%2024-12-30
- 打好積極有為宏觀政策組合拳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2024-12-27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1—11月福建省繼電器出口額居全國第一2025-01-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