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晨第一縷陽光探出海面的時候,哈里德已經出現在中交一航局三公司哈里發港CT3項目的施工現場,這個每天往返于每一處質量控制關鍵部位,操著一口巴基斯坦口音英語的漢子,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項目上“質量工程師”。
哈里德來自巴基斯坦,已經在阿聯酋“摸爬滾打”了十多年,不僅具有豐富的質量管理經驗,更是對屬地技術規格和質量標準了如指掌。項目建設初期,哈里德憑借扎實的專業能力通過業主面試,成為項目質量經理這一關鍵崗位的不二人選。
哈里發港CT3項目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項目,涵蓋土建、通訊、消防、給排水、機電等眾多專業,各類施工材料達500余種,小至鋼筋扎絲、大到機電設備,全部需符合業主“短名單”要求,并進行材料質量報審。“業主要嚴控投入成本,企業要降本增效,這兩者并不矛盾。我希望自己能夠在質量管理中尋求突破口,做到兩者兼顧。”哈里德認真地說道,眼神中透露著堅定。
在高桿燈燈桿材料選擇過程中,一家未在“短名單”內的供應商報價較低,引起了哈里德的主意。經過多方比對與質量檢驗,哈里德發現,這家供應商不僅價格較低,且各類技術質量參數均符合要求,應該成為項目此類物資供應商的首選。為能成功引入業主“短名單”,哈里德多次與業主進行溝通,并從專業角度給出引入理由:“廠家的資質滿足要求,結構計算、燈桿壁厚、鍍鋅防腐材料及厚度等均符合技術標準……”經過幾番溝通,業主最終同意通過“廠驗”后予以批復。“這不僅大幅降低了咱們的采購成本,也是在國際工程項目中,從質量部門發起并成功降低項目采購、施工成本的典型案例。”項目經理趙利年由衷地贊嘆道。
“現場是項目質量管理閉合的最后一環,也是質量控制的最終落腳點,項目質量管理落實不到施工一線,所有的管理工作都將失去意義。”哈里德認為,質量管理不僅要抓好質量管理流程,更是要將現場的實體質量擺在重要位置。
阿聯酋9月份的溫度已達40攝氏度,隨著太陽的升高,海邊蒸騰的空氣令人產生陣陣眩暈感。“哈里德,上車來避避暑吧。”司機朝著立在驕陽下檢查路面連鎖塊施工質量的哈里德喊道。“沒事沒事,阿聯酋這天氣我早就習慣了。”說話間,豆大的汗珠順著哈里德的臉頰流淌下來。“每個小控制點做好一千次,整體質量就有保障了。”哈里德手里拿著鋼尺,不時對砂墊層的厚度、連鎖塊縫隙寬度、平整度等進行檢查,一如往常。
“哈里德,你這是要搶我們工程師的飯碗啊。”項目總工程師劉寶卿常常這樣打趣他。“我想當個真正的工程師,就像你們一樣,我會一直努力的。”每每如此,哈里德總是這樣真誠地說。(何彥龍)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產業快訊 頻道推薦
-
蕪宣高速改擴建WX02標段進入路面瀝青試驗段施2023-12-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