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船舶沉郁冗長的笛聲喚醒了睡夢中的大連灣,一輪紅日漸漸浮出海面,開啟了建設者嶄新而熱烈的一天。
大連灣下,海底隧道宛如巨蟒一般橫臥其中。中交一航局三公司海隧主體結構項目部經理由金在欣喜隧道貫通時,也深感責任重大道“必須確保路面鋪裝質量,我們建設的隧道才能稱之為‘百年品質’工程。”
大連灣海底隧道是“振興東北”和“交通強國”國家戰略的重點工程,全長5.1公里,由18節沉管和1個最終接頭構成,設計使用年限100年。建成通車后,將為大連市新增一條縱貫南北的快速通道,推動大連灣兩岸一體化建設。
作為我國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受緯度高、氣候冷影響,特別是在冬季嚴寒施工環境下,瀝青混合料極易出現溫度離析,從而導致路面抗車轍能力下降以及開裂,嚴重影響路面質量的同時,還會給后期養護帶來壓力。“這是一條‘質保’百年的高品質工程,一定不能出現任何質量問題。”總工張俊將改良瀝青混凝土列為技術團隊的首要任務。
瀝青路面鋪裝被形象的稱為“穿衣服”工程。如何實現“運維期間二十年內路面不進行中修”質量目標,也成了技術團隊攻克的重點。三公司信德檢測公司副總工高藝博感嘆道:“大連灣海底隧道路面結構層設計復雜,許多材料及技術均為公司乃至大連地區首次應用,在重交通荷載、雨雪凝冰、縱坡超限、毗鄰海洋環境等多重不利因素共同作用下,為海底隧道路面量身定制出最優瀝青混合料配比是保障路面施工質量的重中之重”。
為此,技術團隊從材料組成與作用機理出發,基于瀝青混合料耐久性研究、路面病害作用機理研究,通過大范圍原材料比選及既有路面病害調研,提出了長壽命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方法,確定了適用于大連地區氣候特點及使用條件的原材料,并最終設計出了溫拌阻燃瀝青混合料、高模量瀝青混凝土結構層及自融冰瀝青路面等高性能瀝青面層。經檢測,新型高模量混凝土不僅具有較強的延展性和抗疲勞能力,還能用于解決復雜氣候條件下出現的面層抗車轍能力不足及基層剛度不夠的問題,從原材料及結構層配合比設計上保障了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的路面質量,為項目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鑄造海底“永久路面”,光是解決瀝青混凝土材料可不行,瀝青混凝土溫度也勢在必行。大連冬季平均溫度在零下3度到4度,常規的瀝青混凝土施工必須保證氣溫在10度以上,攤鋪溫度要在160度以上。為此,技術團隊從存料、運料到卸料、用料進行全過程管控,包括采用苫布棚封閉料場、車廂安裝泡沫板隔離、車頂采用雙層棉被、提前預熱路面溫度、把控瀝青攤鋪溫度等措施,最終確保了低溫條件下瀝青路面的高質量施工。
得益于高模量瀝青混凝土和新型攤鋪工藝的使用,大連灣海底隧道路面施工質量大幅提高。“首次在低溫環境下進行瀝青混凝土施工,對我們來說是一次突破,也是一次挑戰,我們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由金欣慰而滿意道。
目前,技術團隊正著手將新技術推廣到同類型項目,爭取在沉管隧道中鑄造更多一航造“永久路面”。(陳靈、徐萌)
責任編輯:趙睿
- 與風競速2023-12-07
- 銀杏大道的“雙林合璧”2023-12-07
- 銀杏大道的“大總管”2023-12-07
- 最新產業快訊 頻道推薦
-
蕪宣高速改擴建WX02標段進入路面瀝青試驗段施2023-12-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