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哥,這已經是試拌的第103盤混凝土了,現在混凝土的性能應該能滿足施工要求,咱都連續作戰二十多天了,還有必要繼續下去么?”試驗員李朝彬拖著疲憊的身軀一邊在密密麻麻的試驗記錄本上標注著數據,一邊用余光瞥著正在清理操作臺的郎兆彬。
郎兆彬是中交一航局百色北環項目四標段的試驗室主任,因為干工作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在項目上出了名的愛“較勁兒”,人送外號“拼命三郎”。倒也不是真的愛和誰拼命,用同事們評價他的話說,“他這人干工作就是得和時間拼速度,和儀器拼精度,和標準拼態度。”
工程試驗最主要的對象就是混凝土,所以混凝土配合比直接關乎著整個項目的質量管控和成本管理。只要是接觸過試驗工作的人都知道,配合比試驗絕對是一項消耗體力和耐心的工作,每盤試拌的原料少則幾十公斤,多則上百公斤,全要靠試驗員手動稱量和拌合,這項工作沒有訣竅,就是在循環往復的試配中選出最優方案。
看著渾身上下全是水泥的李朝彬,臉上寫滿了疲累和倦意,再想想緊迫的時間,郎兆彬拍拍他的肩膀說道:“試驗室就是項目部的金山銀山,如何更好地開采出真金白銀,也是試驗人員的使命,現在質量是能保證了,但是我還想從成本上再優化一下,我們再試拌幾盤!”了解“拼命三郎”的性格,李朝彬點燃一支煙提提神,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去。靜謐的夜晚,燈火通明的試驗室不時傳出混凝土攪拌機的轟隆聲。
終于歷時27天,試驗記錄本上的記錄定格了,水灰比、砂率、單位用水量,169組配合比的試拌數據,最終換來了郎兆彬滿意的結果,全線31.5萬方混凝土按照當前市場價格差測算可節約270余萬元。這一次,他用堅持“拼”贏了時間和標準。
工地試驗室也是工程質量控制的前哨,郎兆彬深知此項工作的重要性。為此,他較真地對待試驗檢測的每一個環節,從巡檢料倉的各種材料到現場混凝土澆注、工程實體檢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用他的話說“我寧肯得罪人,也不當罪人!”只要是涉及原材料檢測,平時和氣的他立馬就變成鐵面“守門人”。在一次拌合站原材檢查中,他發現剛進場的一批砂子石粉太多,不符合施工要求,他第一時間督促廠家清理不合格材料,為了保證后續材料質量,“拼命三郎”又拿出“拼”勁,連續蹲守現場多日,直到連續多批次材料過關,他才安心。
項目全面開工建設后,檢測工作量與日俱增,雖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但是他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和試驗團隊,不容半點虛假和一絲馬虎,白天扎根項目一線盯控混凝土,進行路基壓實度和工程實體檢測,晚上進行室內試驗和內業資料整理。期間他也從未中斷過學習,先后取得了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師5個專業的“大滿貫”。在他的帶領下,項目部試驗室全面落實標準化要求,得到了多方的認可,一直蟬聯項目公司月度考評“第一名”。
正所謂“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從事試驗檢測工作的十五年里,郎兆彬靠著自己的“拼”勁兒,用干一行專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絲不茍,一心在一藝的畢生追求,在平凡的崗位上,護航著每一米路基、每一座橋梁、每一寸隧道。(韓雪梅)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產業快訊 頻道推薦
-
海文北路項目管廊工程DN4000頂管工程左線順利2024-04-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