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自己點的外賣并不是現場炒制,而只是用一個真空菜肴包加熱而成的?近日,記者走訪了在美團、餓了么平臺上銷量靠前的外賣門店,發現大量外賣店都沒有堂食,而是在使用菜肴包:有的搭配使用,有的則是全部使用。有顧客下單,商家就取出沸水中加熱后的菜肴包,搭配上素菜和米飯,這樣,一份外賣就出爐了。而點外賣的人不會知道,這份外賣并不是現炒的,菜肴包大多保質期三個月到半年。
成都部分網紅外賣店使用菜肴包:你吃的菜可能10天前做的
近日,成都商報記者走訪了在美團以及餓了么平臺上銷量靠前的外賣門店,發現大量網紅外賣店都沒有堂食,而是在使用菜肴包:有的全部使用,有的則是搭配使用。
有顧客下單,外賣商家就取出沸水中加熱后的菜肴包,搭配素菜和米飯,一份外賣出爐。而點外賣的人不會知道,這份外賣并不是現炒的——菜肴包大多保質期三個月到半年。
外賣商家表示,使用菜肴包一方面是門店增多后的標準化要求,“便于復制發展,而產品安全也會更加可控”,另一方面這也是外賣行業高速度的要求。
當然,外賣商家并沒有告訴點餐人——這也是生產廠家的建議。他們認為,在客戶不了解的情況下告知,擔心會適得其反,“飛機上吃的也是復熱的餐包食品,也沒有告知,我們選擇了跟隨行業內的做法。”
記者調查
多個外賣網紅店使用菜肴包
8月3日下午2時許,“外婆鹵肉飯”建設路店。盡管高峰期已過,仍有不少騎手在店門口等著取餐,機器里不時傳來“你有一份新的訂單”的聲音,店內并無堂食的空間。
這家店同時在美團和餓了么平臺上開了店,記者注意到,在美團平臺上,這家店月銷售量23455件,在餓了么平臺上,它月售5560件,屬于高銷量的網紅店。店并沒有堂食空間,店內一個不足10平米的前廳是接單和出餐區,一道簾子之后的區域則是“餐食加工區”。 “我們使用的菜肴包,都是正規廠家生產的。”一位店員直接說道。她未能同意記者進入“廚房”。
在記者的要求下,店長拿出了一份紅燒肉的菜肴包,“放在沸水里加熱一定時間,然后撕開后倒在米飯上,整理搭配好后就可以由騎手送出了。”他介紹。成都商報記者注意到,這份菜肴包由綿陽市米小福食品有限公司生產,封口打印的生產日期為今年7月23日,已生產了10天。包裝上顯示,產品執行的是GB7098-2015,保質期半年。查詢后,記者了解到該國標針對的是罐頭食品。
當天下午4點過,另一家外賣網紅店“湯小鮮和范小滿”建設店偶有訂單,店內擺放了數個微波爐,一旁擺放著數盒搭配好的餐,不時有店員將菜肴包拿進微波爐中加熱。這家店在美團外賣平臺上月銷量11561件。店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用的是四川無廚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餐包。
一些外賣店也會搭配著現炒的菜,使用菜肴包。互助路附近一家名為“妙鹵巧藝”的外賣店,在美團平臺上月售6705件,在餓了么平臺月售441件。記者以推銷餐包的名義到店,店主則表示已經在用。他讓記者從一個紙箱中抽出了一份“麻辣牛肉”菜肴包,記者注意到,該菜肴包生產日期為今年7月12日,保質期180天,生產商為四川無廚食品有限公司,包裝上寫著“健康、省時、省力”的字樣,執行的企業標注則是參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罐頭食品》。店主表示,菜肴包店內只是搭配著使用,“一天也就用五十包吧,總店要的量會大一些。”
“媽媽在家”外賣店在美團平臺上月售1844份,在餓了么平臺上月售8777份,在滴滴外賣平臺上月銷超過7500份。面對記者的推銷,店員表示店內已經在用菜肴包了,并從冰箱中拿出一包“香辣辣子雞”,今年7月初生產,保質期為300天。“咖喱牛肉的用得多一點,一天五六十包。”
外賣商家:
用菜肴包更標準化,還更“高效”
“菜肴包不是‘剩飯剩菜’。”上述“外婆鹵肉飯”建設路店一名工作人員說。他指著包裝上的執行國標和產品生產許可證號,說:“產品都有認證,和方便米飯差不多。”他稱,最初店內是自己單鍋制作,“店內炒做不到工廠內的衛生標準,之后開始用菜肴包。”
為什么要使用菜肴包呢?“外婆鹵肉飯”的一位陳姓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這是門店多了之后必然要涉及到的標準化問題,“想要去復制發展”,另一方面,她表示,標準化后的食品安全更加可控,“工廠的衛生要求,肯定是遠遠高出大部分外賣店的廚房的。”
“湯小鮮和范小滿”的一位負責人朱女士表示,餐包能夠保證門店很小的空間發揮出大的效用。她稱,最初做到十幾個門店的時候,都是門店現炒,“后來發現菜品沒有辦法做到標準化。”在她看來,標準化能夠保證食品安全的可控。她也提到另一原因:外賣行業對于時效性的要求高。
有沒有考慮過告知點餐人店內用的是餐包呢?陳女士稱之前并未遇到過這個問題。朱女士介紹,“湯小鮮和范小滿”的公司內部此前確實討論過,“有同事提出,高鐵、飛機上吃的也是復熱的餐包食品,也沒有告知顧客,我們選擇了跟隨行業內的做法”;討論也涉及過點餐人士能否接受,“想到點餐多是年輕人,判斷他們接受程度高,這方面我們沒有重點參考。”
生產廠家:
認同度不高 不建議告知點餐人
這些加熱后使用的外賣餐包到底是哪兒生產的?生產條件又怎樣?
成都商報記者進行了探訪。7日中午,記者以商家的名義來到四川無廚食品有限公司在大邑縣的廠房。冷庫中,負責人鄭先生指著包裝盒上的檢驗檢疫證,“都是有證的。”隨后在廠房內,隔著玻璃記者注意到,切好的肉被放在地上的框內;隔壁一位工人正拿著大勺在鍋里攪拌,“切好后,在這里烹制。”之后的房間內擺放著兩個罐體,“菜做好后,在里面121℃高溫滅菌后封裝。”另一個房間,幾個工人正在擦拭包裝好的菜肴包。指著玻璃房間內,鄭先生表示:“里面有臭氧殺菌。”
以外賣商家的身份,記者聯系上米小福負責銷售的王先生。“牛肉的一包6塊多,豬肉的5塊多,雞肉的4塊多。”他表示,除了工廠提供的餐包,還需要商家自己準備米飯和蔬菜,“搭配起來,還是考慮到新鮮度和品相的要求。”
一個關鍵的問題是,用加熱餐包,點餐人知道嗎?對于這個問題,王先生表示“不講沒有問題”;不過他也苦惱:“大家的認同度不高,弄得我們跟搞地下工作一樣。”
王先生自己也承認,做菜肴包的企業參差不齊,有的廠家會用低品質的材料,“我看著也生氣,能夠規范一下也是好事。”
負責無廚餐飲管理營銷的蔡先生認為,使用餐包是外賣行業對于食品健康、美味和高效間尋求的平衡點。他表示,一些純外賣的店使用菜肴包,“能夠做到門店更小,出餐速度更快。”在他看來,這也是外賣行業中頭部商家大部分都使用菜肴包的原因——效率。
而對于是否告知點餐人,點的外賣其實是餐包加熱的,蔡先生也不建議告知點餐人,一方面他認為國家并未強制要求告知,另一方面,“在客戶不了解的情況下告知,可能會適得其反。”
商家:
使用菜肴包成本上升
生產商:
綜合成本下降
“我們用的料理包。”3日下午,在香木林路上一家外賣店內,僅有的兩名員工向記者說道。記者注意到,店內除了電飯煲,還擺放了幾臺微波爐。“菜肴包比較適合普通人創業,投入少、回報也還可以。”朱女士說道。
使用菜肴包前后的成本有什么不一樣嗎?朱女士稱,以鹵肉飯為例,此前由廚師現場制作的時候,一份鹵肉飯的成本比現在用菜肴包還要低1塊多,在她看來,雖然使用菜肴包后不用廚師和廚房,店面也可以更小,但是菜肴包卻是貴的,“工廠標準高,還有冷鏈運輸成本。”外婆鹵肉飯的一位負責人持同樣的說法,“一包200克的菜肴包我們拿的話,就要5元上下,比200克肉貴。”
不過蔡先生卻不以為然,“如果更貴,商家為什么要用呢?”他表示,從菜的材料來說,菜肴包的價格確實上升了,“但是一份菜的綜合成本——包括其分攤的租金、廚師等,肯定是下降的。”米小福的王先生也表示,使用菜肴包從食物原材料上來講并不會降低成本,但因為產品方便、出餐快等特點,可以在時間、管理以及人員(如廚師)的雇傭等方面節約成本。
責任編輯:劉微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螞蟻莊園胸有成竹什么意思?成語胸有成竹最初是用來形容?小雞莊園今日答案2021-06-15
- 坐飛機出行時,哪一類物品可以隨身攜帶上飛機?螞蟻莊園今日答案6.12最新2021-06-11
- 螞蟻莊園五福臨門是指哪五福?小雞寶寶考考你6.11今日答案解析2021-06-11
- 最新游戲花邊 頻道推薦
-
dnf100級版本職業排行2021 dnf最新職業強度排2021-06-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