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
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說法),字(高)密。史稱大禹、帝禹,為夏后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
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 (但也有說法認為禹應為顓頊六世孫)。其父名鯀,被帝堯封于崇,為伯爵,世稱“崇伯鯀”或“崇伯”,其母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傳,禹治理黃河有功 [3] ,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在諸侯的擁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國號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稱他為夏禹。他是中國古代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版圖為九州 。后人稱他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會稽山上(今浙江紹興),仍存禹廟、禹陵、禹祠。從夏啟開始歷代帝王大都來禹陵祭祀他。
為了治水,大禹曾三過家門而不敢入。第一次經過家門時,聽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還有嬰兒降臨的哇哇哭聲。助手勸他進去看看,他怕耽誤治水,并沒有進去;第二次經過家門時,他的兒子正在他妻子的懷中向他招著手,這正是工程緊張的時候,他只是揮手打了下招呼,就走過去了。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兒子已長到10多歲了,跑過來使勁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頭,告訴他,水未治平,沒空回家,又匆忙離開,沒進家門。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美談,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
啟
啟(生卒年不詳):也稱夏啟、帝啟、夏后啟、夏王啟,他是禹的兒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
其母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兒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據《竹書紀年》,帝夏啟王在位39年,約78歲駕崩。 啟在禹死后,取代伯益繼位。他放棄陽翟,西遷到大夏(今汾澮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
此后,又通過甘之戰,擊敗強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華夏族內的反對勢力。但同時,夏啟也“荒于音樂和飲食”。在位晚期,發生了武觀之亂,以至政局動蕩。他一生四處征戰,最終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武則天改國號周時,追尊啟為齊圣皇帝。 關于禹傳啟的傳說,文獻中的記載是很不一致的,但都反映出“公天下”向“家天下”的轉變,亦是軍事民主選舉制(禪讓制)向君主世襲制的轉化。這是一個漫長復雜的過程,在啟死后還繼續進行。
責任編輯:肖舒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魅族16spro發布會直播地址 魅族16spro手機發布時間2019-08-26
- 5G放號時間推遲什么情況 5G放號為何推遲了2019-08-26
- 5G放號時間推遲怎么回事?5G放號時間推遲原因是什么?2019-08-26
- 最新游戲花邊 頻道推薦
-
魔獸世界懷舊服什么時候正式開服?魔獸世界懷2019-08-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