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孩子放假了,不少家長除了操心孩子去哪里,也擔心孩子整天沉迷“網游”。
生活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普及的今天,網游觸手可及。游戲行業數據研究機構Newzoo在2017全球游戲行業報告中指出,今年全球游戲市場總規模將達到1089億美元,而中國游戲市場規模為27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880億元)位居全球第一。
全球首榜的背后,有無數學生的癡迷:廣州一名17歲青年連續玩網游40小時后中風;杭州一名13歲學生在病床上醒來后的第一件事是登錄游戲;福州一名13歲學生偷刷母親銀行卡,為游戲充值5000多元……
一味打壓,還是因勢利導?面對層出不窮的各式“網游”,家長如何應對?新快報記者采訪到了幾位成功“戰勝”網游的家長,他們的經驗或許可以一借。不過,心理專家強調,家庭“網游之戰”的勝負關鍵,在于孩子自己,要讓孩子將與網游的博弈當成自我成長的一次機會。
●招數1:從根源入手,嚴管手機等游戲設備
劉媽媽的兒子在廣州某市一級小學讀二年級,成績較好,還擔任班干部,但對于兒子的管教,劉媽媽仍然不敢放松,因為“兒子太喜歡玩游戲了,拿著我或者他爸爸的手機就能玩一天,叫他吃飯也不聽。”劉媽媽邊說邊搖頭,“他還說十分羨慕姥姥姥爺,每天不用上學,如果他也不用上學就能好好玩游戲了。”
劉媽媽采取的方法是“嚴管”——嚴格管理兒子使用手機。她說:“雖然孩子班里很多同學有手機,兒子也十分眼紅,但我沒有給兒子買智能手機,他纏得不行時我會允許他用我們的手機打一打小游戲。他如果一直玩,我會‘威脅’他不能看tfboys的節目。實在不行,我會帶他出門找朋友玩,和朋友一起時他就顧不得游戲了。總之別讓他再碰手機,他就不會一直玩游戲。”
●招數2:先用軟件控制,后用閱讀轉移興趣
蔡爸爸有個在省一級小學讀五年級的兒子,因為蔡爸爸本身負責公司網絡部的工作,所以家庭教育中對電子設備、電子游戲限制較少。蔡爸爸說:“兒子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各種游戲,而且玩得非常好,特別是賽車、槍戰類游戲,很快升級或者通關,我都自愧不如。”但隨著兒子年級升高,小升初的壓力增大,蔡爸爸開始出招了。
他先是從技術出發,以毒攻毒:“我安裝了一個遠程控制的手機應用,叫袋鼠家,這個應用能讓我的手機控制他的手機,設置禁止游戲啟動或者游戲登錄時間。但這小子技術也不差,他很快自己root了手機,破解了遠程控制。”蔡爸爸又是驕傲又是無奈,“我只好從其他方面下手。我買了部kindle給他,下載很多他感興趣的書,比如病菌、武器和數學科普類的書,開始是每天逼著他讀兩小時,漸漸地他養成習慣了,現在他的kindle里有幾百部書,每天做完作業不用我催就自己看。他的注意力終于收回來放在讀書上啦!”
●招數3:嚴管遭遇反彈,適當放寬互相理解
凌爸爸的兒子在某省一級小學就讀六年級。凌爸爸說:“我和他媽媽以前管他很嚴。現在孩子大了,有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不讓他打游戲他會反彈,還會和我們頂嘴或者干脆就不說話,不和我們交流了。因此,我覺得嚴防死守的方法行不通了,于是就緩和一下,和他約定好在小升初的這兩年,要以學習為重,可以玩游戲,但如果游戲中的‘命’當天沒了,或者一局結束了,就要去學習。如果他學習堅持到一定時間,或者有進步,我都會獎勵他玩一會兒游戲。如果他一直貪玩,我也會罰他零花錢,或者減少他玩游戲的時間。這個君子約定讓他能夠玩游戲,也更能聽進去我的意見,他的自控能力也不錯,能做到玩一會兒就放下。”
和兒子達成約定后,凌爸爸對游戲的接受度也有所提高,“兒子最近打游戲也會花錢買皮膚之類的,我也沒有阻止他花自己的零花錢。他和我說班里很多同學都在玩,我覺得兒子平時話不多,能和班里同學一起玩游戲也是一種社交,也能鍛煉社交能力。”
專家說
孩子怎么玩游戲 也是成長的一課
面對老生常談的學生沉迷游戲問題,來自華師附中學生發展指導室心理老師李之寧從專業角度給家長支招。
李老師表示:“游戲在設計上正是利用了人腦的規律,比如及時的正面反饋和成果激勵等,因此學生沉迷游戲,有一定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可抗因素。學生玩游戲不能一概而論。有的偶爾玩耍,能夠自我控制;有的想做游戲方面的工作,或做職業玩家,玩游戲是研究其內在邏輯、機制,不容易成癮;但也有的長期沉迷游戲世界,嚴重影響現實生活和學習。”
面對游戲沉迷,家長時常采取的方法是從態度和行為習慣上制止,“這類辦法初期可能會有一定效果,但后期情況嚴重時效果就不甚理想。”李老師強調,“老師和家長一直管著學生,并不能起到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作用,這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
在能力上,李老師說:“一方面是學生內在的自制力,另一方面是外部助力。”比如設定一些規則,包括不能把手機帶入臥室,只能在客廳玩游戲,以此加強學生的自我覺察能力。或者家長和學生約定好超出游戲時間,家長可以自行斷網等。通過內在和外在兩種形式上的限定,讓學生感受到他是指令的發出者,他能做主宰。
李老師指出破解僵局最關鍵的是,“讓孩子感到,和玩游戲這種行為博弈也是自我的成長,是學習自我管理的機會。”
李老師還提醒,“家長不可操之過急,孩子能夠每天少玩游戲10分鐘也是值得鼓勵的進步。”
學生心里話
面對家長對游戲的圍追堵截,學生的看法不一而足。
來自某重點小學的肖同學說:“其實家長越不讓我們玩,我們會越想玩。和我們好好商量,講明道理我們也能聽得進去。我現在玩游戲較少,就是因為媽媽在管我玩游戲上沒那么嚴厲,說學習和游戲均衡就行了。有時候給我們自由的空間,反而是一件好事。”
就讀三年級的周同學說:“我覺得玩游戲也是一種學習的方式。我們全班同學都特別喜歡玩三國殺,而且是語文老師教我們玩的。玩游戲也需要歷史知識和動腦子,一下課我們班的人就聚在一起研究卡牌的技能,擴充新人物,連男生也不搗亂了。我們通過三國殺了解了三國人物和故事,我才有興趣讀《三國演義》,有位同學還續寫了三國故事,語文水平肯定都有提升。如果不是這個游戲,我們不會對三國有這么強的興趣。”
責任編輯:林航
- 華為Mate10 Pro和蘋果iphone X買哪個?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斷2017-11-13
- 微軟CEO告訴iPad用戶:你需要一臺真正的電腦2017-11-13
- iPhone X用戶吐槽揚聲器有雜音:有人已免費換新2017-11-13
- 滿血版vs非滿血版 同配置筆記本之間就差在這了2017-11-13
- 被國產手機打趴!三星手機在國內市場份額狂降2017-11-13
- 最新游戲資訊 頻道推薦
-
高調!林更新玩絕地求生被77名粉絲追了3分鐘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