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拜年要作匾食匾食指什么是什么意思 匾食來源介紹
古代吃食也很有講究,在明朝有記載元旦拜年要作匾食,現在北方地區也吃扁食哦,那么這里的匾食指什么呢?是指餃子還是面條呢?下面小編帶來:螞蟻莊園2月7日答案。
明朝有記載元旦拜年要作匾食匾食指什么
正確答案:餃子
匾食是指水餃。在《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燒賣、匾食有何難,三湯兩割我也會。”《西游記》第四六回:“就似人家包匾食,一捻一個就囫圇。”
匾食的由來是什么
匾食是北方的方言,一般指水餃、鍋貼之類的面食。扁食是古代對餃子稱唿,江蘇中北部(秦淮河)和福建地區因古文化區域一直保留著叫扁食,也是該地區一直常見小吃。
一說是“醫圣”張仲景,為濟世救人“冬至舍藥”而發明。當時,他讓弟子在南陽東關搭棚支鍋,把羊肉、辣椒和驅寒藥材一鍋同煮,熟后撈出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狀,再煮制成“祛寒嬌耳湯”,讓民眾食用,以治凍耳。民間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爛耳朵沒人管”的俗語,可見冬至吃餃子,早已成俗 。
另一種說法是,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喜食丸子卻怕油膩,令廚師在肉中加菜,結果炸氽不能成型,廚師靈機一動,用面皮包了水煮。結果,唐太宗吃過大喜,連連稱贊,問:“其為何物?”廚師答曰:“為烹時牢固,用面皮包丸,故叫‘牢丸’。”這便是唐朝的餃子。
扁食和餛飩有什么區別嗎
扁食和餛飩其實在外觀上十分相似,做法上基本也是差不多的,沒有明顯的區別,餃子,抄手和扁食,餛飩也沒什么區別,常見的餛飩和扁食一般都是帶有湯汁的,味道極好,令人流連忘返,只不過因為地區不同所以叫法也會有所不同。
外形上扁食和餛飩的皮都是比較薄的,皮薄餡多,一般情況下扁食和餛飩的味道都是靠湯來提的,湯里面會加許多調料和蔬菜之類的,所以一般人在吃偏食和餛飩的時候湯也會喝完,湯汁是扁食和餛飩美味的根源。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更多精彩請繼續關注小編。
責任編輯:肖舒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2021支付寶掃福馬云寫的最新福字圖片全集 馬云寫的福字必出愛國福 2021-02-06
- 2021馬云手寫的福字圖片全集 掃福字原圖獲得愛國福萬能福敬業福2021-02-06
- 屯了大量的牛羊肉過年螞蟻莊園2月6日答案 儲存時最好怎么做2021-02-06
- 最新游戲資訊 頻道推薦
-
春節前掃塵是我國的傳統習俗,那古人何時能用2021-02-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