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園里的桂王,已有近800年的歷史,相傳是文天祥手植
藍天綠水,白墻藍瓦,道路兩旁錯落有序的徽派式建筑以及空氣中彌漫著的桂花香,是清流縣林畬鄉石下村展示給我們的第一張名片。
石下村原是革命老區村,經濟底子薄,村里的日常村務開支和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都是靠上級補助。
這個600多人的小村子,幾年前村民們都還是以種植烤煙為主,人均純收入不足萬元,2013年村財收入只有6632元。
“農戶家門口前亂七八糟堆滿了雜物,村道上的垃圾久未清理,機耕道坑坑洼洼濘泥不堪。”這是省臺辦下派石下村第一書記彭勝的第一感受。
難題如何破?利用石下村作為國家級旅游扶貧示點村的契機,第一書記彭勝帶領村兩委班子,通過發展特色鄉村游來展開各項扶貧工作,依托清流中國花卉之鄉的優勢,通過多方籌措項目資金近300萬元,重點培育特色產業,村子逐步形成了“萬畝生態茶葉園、千畝桂花文化園、百畝蘭花精品園和龍泉魚莊”這樣“三園一莊”的產業發展格局。
中華桂花文化園目前有四個專業園建設,共收集桂花品種138個,種植桂花585畝、4.6萬株,是目前國內品種最多、規模最大的桂花專業博覽園。項目規劃用地1050畝,現已建成585畝。
石下村書記彭勝告訴記者:“大力發展農產業、旅游業,是為了讓老百姓們能夠在家門口創業,帶動貧困戶脫貧。”
村里的黃東升和巫紹松兩位貧困戶,在閩暉公司所提供的扶貧輪訓孵化基地中實踐學習種植,每年每戶可獲得1.5-2萬元的純利潤。這是石下村與周邊公司合作的“扶貧輪訓制度”,幫助貧困戶在保證收入的同時,接受技術培訓。目前,“三園一莊”已轉移吸納全村勞動就業60余人,每年勞務收入就達近百萬元。 2015年,石下村村財收入已達10萬元,人均純收入增長至16062元。
現階段石下村尚有貧困戶11戶42人。“明年應該能夠減少一半了。”彭勝信心很足。
如今,石下村已成為周邊縣城聞名的旅游村,今年十一月,中華桂花園將于圓明園合作,舉辦“園明重生”的系列展覽活動。屆時,將有包括十二獸首復制品在內的大量文物、模型等在桂花園中展出。
“林畬鄉有毛主席舊居,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來瞻仰,我們希望游客們在紅色蘇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也能看到蘇區翻天覆地的變化。”林畬鄉鄉長王菊英說。 實習記者 陳志豪 廖璐 本報記者 陳亮
責任編輯:鄭梅欽
- 印度有個猛男村:人人都是肌肉型男2017-04-10
- 大學男生宿舍火了!網友:一股清流2017-03-31
- 弓弩發射麻醉針盜狗被抓2017-02-20
- 春節返鄉記:看見變化的中國2017-02-02
- 這才是醫生屆的一股清流,醫藥專業學生的典范2016-11-22
- 尋訪“絕命后衛師”悲壯足跡 閩西子弟血灑湘江2016-10-31
- 龍巖:新婚次日丈夫從軍 妻子苦等30年2016-10-19
- 明知制毒仍租屋 清流一房東被判有期徒刑7年2016-10-12
- 龍巖長汀縣南山鎮中復村:長征出發地 憶崢嶸歲月2016-10-10
- “新福建 新長征 重走紅色路”健步走活動啟動2016-09-26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醫改兩年 福建的三大干貨都在這里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