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創新路子 傳承傳統文化
海峽網3月9日訊 (海都特派記者 袁麗群 楊永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堅定文化自信,要努力從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積累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延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展現精神魅力,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堅定文化自信的話題,再次引發代表、委員們的熱議與建言。
全國人大代表蔡戰勝:挖掘文化特色創新“虛實”傳播路
全國人大代表,福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蔡戰勝表示,就福州而言,圍繞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了閩劇、伬藝、書法、民間舞蹈等富有中國傳統和閩都特色的藝術形式走出去,打造具有福州特色的優秀文化品牌。
蔡戰勝建議,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讓管理制度建設先行,梳理、制定詳細的傳統文化目錄,將其融入到城市建設、生態建設、文明建設的方方面面;另外,還可加大對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工作的考核權重。
此外,在傳承方式上,蔡戰勝認為,目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閩都文化側重在“實”上做文章,如發揮文化館、圖書館等的作用,但在“虛”(互聯網虛擬社區)的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建議利用微信、微博等互聯網社交媒體和VR等技術,鼓勵創作微電影、網絡動漫等網絡文藝精品,以青少年更喜愛的方式,傳播傳統文化。
全國政協委員吳志明:建議德育類課本,多編入傳統文化內容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海峽出版發行集團副總經理吳志明又提交了六份提案,大多涉及文化產業領域,其中,就繼承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提出了不少建議。吳志明表示,當下網絡傳播的多元文化太多,使得傳統文化對青少年的滲透不夠。
他建議,建立中小學生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頂層設計框架并逐步落實。具體而言,首先,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思想、美德進行系統性提煉總結,針對需要弘揚的內容,搜集相關人物和歷史故事案例加以闡述;其次,在統一編制的中小學語文、歷史、德育類課本中增加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特別是德育類課本,可考慮參考
新加坡編寫的《儒學倫理》課程,重點突出少年立志的培養;最后,建議中考和高考增加對中國傳統思想、美德學習和踐行的考核內容。
責任編輯:楊林宇
- 參加全國兩會的福建代表委員為改善民生獻計 2017-03-10
- 福建政協委員建言獻策借力海上絲綢之路走出去2017-02-09
- 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舉行2017-01-20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2017中國物聯網大會在福州舉辦 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