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宣部和文化部主辦的2017年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今天開始在北京開幕,本次會演歷時28天,全國共有28臺大戲、4臺小戲組合入選。由福建省文化廳和福州市文廣新局推薦、長樂大眾閩劇團表演的《蘇秦還鄉》,成為福建省唯一入選劇目,25日和26日晚在梅蘭芳大劇院上演。
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是為了展示基層院團傳承發展戲曲藝術、服務基層人民群眾的良好精神風貌,培育有利于戲曲活起來、傳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環境,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氛圍。
長樂大眾閩劇團原稱長樂縣閩劇團,成立于1956年,常年活躍在福州十邑地區,是福州方言區域最受歡迎的閩劇演出團體之一。該團改編的古裝閩劇《三鳳求凰》《狀元與乞丐》有較高的知名度,新編歷史劇《遺恨姑蘇臺》《金薯傳奇》《桃花夢》《長樂公主》等劇在福州市戲劇會演中均取得好成績。2014年8月該團更名為長樂大眾閩劇團。
《蘇秦還鄉》根據閩劇傳統劇目《蘇秦假不第》改編,林蕓生任編劇,黃天博、林建萍聯合執導。該劇講述的是戰國時期,書生蘇秦因落魄而歸,母親和兄嫂都對他冷眼相看。蘇秦懸梁苦讀,說動六國聯合抗秦,被拜六國丞相。蘇秦微服還鄉,又遭母親和兄嫂驅逐,其弟蘇代挺身相護,最終一家皆大歡喜。該劇在福建省第五屆藝術節暨第二十五屆福建省戲劇會演中獲得劇目一等獎、劇本一等獎、舞美設計一等獎、演員一等獎,目前已在長樂、福清、連江等地演出500多場,好評如潮。
一個基層閩劇團的自創劇目為何能夠這么火?記者昨天采訪了長樂大眾閩劇團團長陳佑民。他認為:“原版劇本抨擊的是嫌貧愛富、世態炎涼的現象,改編后突出了蘇秦弟弟蘇代支持哥哥建功立業的故事,既保留了原來吸引人的草根元素,又超越了原著故事內容。改編后塑造的喜劇人物蘇代,化解了原故事中的悲涼氛圍,在臺詞、唱詞上,大量使用符合蘇代這個人物性格特征的語言,特別是方言中的俗語俚語,增添了不少喜劇因素。本劇行當齊全,生旦凈末丑應有盡有。福州方言中有‘行當不齊全,這戲沒得楻’(意即沒干頭之意)。該劇由于行當齊全,所以好看。”(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
責任編輯:林晗枝
- 閩劇《黃勉齋》 入選文化部孵化計劃2017-06-22
- 蝦油味足 福州機場上演閩劇“快閃”2017-01-19
- 福州70歲依伯獨創手風琴伴奏閩劇 成一絕活兒2016-08-24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2017中國物聯網大會在福州舉辦 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