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新聞2月8日電(梁冶杉) 近期,一篇叫《藥硯》的微型小說“火”了。2017年12月,湖北省黃岡中學等八所名校2018屆高三第一次聯考語文試卷選用了《藥硯》為文學類文本閱讀題(共3小題,14分),隨即,中學語文網、語文學科網、教育資源網、高考小說閱讀網等相繼轉載,此后,武漢蔡甸區中學、江西新余四中及上高二中、安徽淮北市中學、山東歷城二中、山東壽光市各中學、陜西長安一中、河北易水中學、廈門外國語學校、廈門市各中學、龍巖市僑育中學等將《藥硯》列入高三語文聯考試題,其中,陜西長安一中、龍巖僑育中學的試卷采用《藥硯》同一文本,出題不同,分數也不同,見仁見智。這樣,同一篇微型小說,出現了三種不同版本的試題,風行南北諸省。
《藥硯》敘寫汀江流域一位身懷絕技的私塾先生忍受欺辱、以德報怨的故事,體現了傳統儒者的“仁愛”與“寬恕”,小說洋溢著農耕社會的人文事象和濃郁的客家地域風情。
《藥硯》發表于《天池》2016年第6期,入選微型小說選刊雜志社《2016年中國微型小說排行榜》,排名第15位,同時,入選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中國微型小說精選》。
這篇小說的作者,此前也有《大木桶》《九月半》等微型小說入選中學語文試卷。他是福建籍作家練建安。
福建籍作家練建安(右二)。
文壇“老兵”
說起練建安,福建文壇很多朋友并不陌生,他開了個博客叫“客家老練”。練姓者,到了一定的年紀,許多人愛自稱老練,這就好像是他家鄉武平縣的許多朋友愛自稱“梁野山人”一樣。
如果從1985年8月獲福建省高教廳主辦的全省大學生征文二等獎算起,練建安寫作至今已經有三十多年了。
這個老練,寫作的時間較長。如果從1985年8月獲福建省高教廳主辦的全省大學生征文二等獎算起,至今已經有三十多年了。
1993年9月,老練主筆了6集電視連續劇《劉亞樓將軍》,由長龍公司攝制后,上了中央電視臺。他熱愛文學,邊走邊唱,2005年調入《福建文學》編輯部時,已年屆不惑。
《福建文學》編輯部出人才。老練是個很稱職的編輯,獲過華東地區優秀期刊編輯獎。如今活躍于福建文壇的青年作家,有相當一部分是老練“發現”的。老練寫過一篇文章,發表在《福建文學》上,題為《沒有發現,他們本來就在那里》。在2015年武夷山改稿會中,老練對福建青年作者作品如數家珍,他當時即將調往冰心文學館任分管學術的副館長,點評格外認真、動情。與會者夸贊他是“人才挖掘機”。
在《福建文學》編輯部整整工作10年,老練完成了自學考試中文本科和文化社會學在職研究生學業,其研究生畢業論文《從軍家到客家——中小族群的實證研究》獲最高分,至今為母校文化社會學范文。指導老師劉大可教授說,近10萬字的畢業論文,功底扎實,實證邏輯嚴密。可見其用功之勤。老練寫作,一專多能。散文、小說都入選過《福建文藝創作60年選》,在《福建文學》編輯部期間,老練出書15冊200余萬字,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兩次破格取得了“二級文學創作”職稱,專家評定為優秀。老練與宋四根大校主持的集體作品《八閩開國將軍》,獲廣泛贊譽。這是“三部曲”,叢書、畫傳、紀錄片。其中50集《八閩開國將軍》列入國家重大理論文獻電視片,全片1000分鐘,為省級開國將軍傳記電視片之最,中宣部、中央黨史辦、軍事科學院等審片專家譽為“半部軍史,英雄史詩”。老練為總編導兼總撰稿。苦與累,不必多說了。老練說,三部曲,縱橫幾萬里,看書千冊,歷時十余年。總結經驗,一是感情,二是認真。
2017年6月16日,“福建作家網”公布了福建省第30屆優秀文學作品榜暨12屆陳明玉文學榜上榜名單,練建安《鄞江謠》(刊《長城》2015年第4期)獲年度短篇小說榜作品。
2017年12月29日,“福建文藝網”公布了福建省第31屆優秀文學作品榜暨13屆陳明玉文學榜上榜名單。練建安短篇小說《迷云》(刊《長城》2016年第5期)獲年度短篇小說提名作品。
2017年12月8日,練建安兒童文學《古田小紅軍》(福建少兒出版社2015年出版),入選第三屆福建省啟明兒童文學雙年榜。
2018年1月19日,福建文藝網公布了2017年福建省重大文藝創作項目影視劇本17部入庫作品,練建安《石寮閣》榜上有名,排名第三。
一年之內,老練連獲4項福建省級文學大獎。他說,運氣太好了。心中只有兩個字:感恩!
練建安說,運氣太好了。心中只有兩個字:感恩!
藏書家
老練是一個藏書家,其人其事上過《福州晚報》文化專刊與福建師大圖書館編寫的《福建藏書家》。福州大學施曉宇教授曾向老練借過書。他說:“我的文人朋友中,老練藏書可能是最多的。”
老練在福州的藏書,有2萬余冊,加上藏在武平老家的,超過3萬冊,以文史類為主。一度時期,他是左海公園書攤的常客。后來,他多在網上購買,包括“孔夫子舊書網”。這些年,差不多每個星期都有送書的小哥來找他。有同事說:“人家買書是一本一本的,老練是一箱一箱的。”老練愛書數十年,在武平工作時,想買書,又囊中羞澀,于是就為單位食堂搬煤炭并部分承包了單位周圍臭水溝的清理,以增加經濟收入。
老練說,藏書是愛好,閱讀,備用,養氣。其實,很多書,我也只是翻了翻,頂多看看目錄。要用時,找得到就行了。對于電子閱讀,老練也是喜愛的,手機刷屏、電腦上網是每天的功課。他還買了一個頂級的亞馬遜閱讀器,放在出行包里,以備不時之需。
老練的幾個精致大書架上,藏有全部文友的贈書。他對老同事、《福建文學》副主編石華鵬說:“我按揭貸款買房子,一部分是為你們的書籍買的,每平米還要交物業費一二塊錢。您說,我對朋友怎么樣?”在老練看來,微型小說寫作是一種高難度的寫作,需要高超的技巧,言有盡而意無窮,是尺幅千里,是納大千世界于芥子。
行走家鄉田野
老練連獲福建文學“上榜獎”和“提名獎”的兩篇短篇小說《鄞江謠》和《謎云》,都發表在大型文學期刊《長城》上。這兩個短篇小說,實際上是由10篇微型小說組成的,筆斷意連,與《藥硯》為同一系列。
老練真正意義上從事微型小說創作,是2000年前后,彼時,在《海峽都市報》等副刊發表了一些作品。十多年來,在數十家報刊發表微型小說五百余篇(次)。
在老練看來,微型小說寫作是一種高難度的寫作,需要高超的技巧,言有盡而意無窮,是尺幅千里,是納大千世界于芥子。在其形制上,體現其“小”,在其精神世界上,則應該包含優秀文學作品的全部要素。
在我國傳統文學中,尤其是唐宋以來的大量的筆記小說中,微型小說比比皆是,手法千變萬化,令人目不暇接。因此,向傳統文學致敬,從傳統文學中吸收豐富的營養,可能是微型小說創作的一個重要途徑。老練說,我的“床頭書”包括了大量筆記小說,常讀常新。以古觀今,以今鑒古,傳統文學經典為我們的微型小說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活力。上述提及的《鴻雁客棧》《針刺》等作品,是從筆記小說中獲得靈感,注入現代生活感受和客家地域特色而進行的再創作。
此外,民間故事、民間生活也是微型小說創作的重要源泉,老練曾花了很多的時間在閩粵贛邊客家地區采風,撰寫了大量的“客家武林掌故”,在《閩西日報》《客家縱橫》《客家》《武林》《精武》等報刊發表,后結集成《客刀譜》,23萬字,2008年由海風出版社出版。老練說,這些作品,是民間故事、傳奇“原生態”的記述。嚴格意義上說,不是純文學作品,其中卻包含了大量的“閃光點”。通過小說手法深化、升華這些“民間掌故”,成為我創作微型小說的一個追求。我創作的《葛藤坑》《決斗》《紙花傘》等等是其中代表作品。其中,《葛藤坑》在《短小說》發表后,被香港《夏聲拾韻·微型小說》選為頭條,微型小說名家凌鼎年先生點評說:“寫出了大軍過處、刀光血影中的若許溫馨。”《民間故事選刊》將《葛藤坑》選為2011年第8期“精彩首頁”。《紙花傘》在《短小說》發表后,為《小小說月刊》2011年第4期選載。
老練說,我和《微型小說選刊》特別有緣,這家刊物的每期的發行量為數十萬份,是“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炒黃豆》等曾被選載。《微型小說選刊》2011年第13期又從《小小說月刊》轉載《紙花傘》,此后,選載了拙作《紅葉》《傳人》《傳拳記》《七里灘》《隔山澆》《狨家變》《鐵關刀》《鐵橋仙》《夢幻江湖》等一系列作品。《傳拳記》入選了《2014中國年度微型小說》。在“武陵杯”世界華文小小說大賽中,《傳拳記》在3000多篇應征作品中脫穎而出,入圍前20名。
多年來,老練對南方客家民系的文化進行了系統的學習,“文獻研究”和“田野作業”都做得比較扎實。這時,老練對客家民間傳奇進行了新的思考,這就有了《大木桶》《點血形》《破銅鑼》三篇微型小說。《大木桶》敘寫“大木桶”民間之俠的“重信譽”“一諾千金”,發表于《文藝報》2012年8月10日“魯院專版”,《小小說選刊》于2012年第18期轉載,《南方農村報》2012年11月3日又從《小小說選刊》再次轉載,此文入選“漓江版”小小說年選及天地出版社《中國最好的小小說精選集》。老練說,相對而言,我更看重《破銅鑼》,這是另類的“江湖決斗”故事,“破銅鑼”或“扶銅鑼”的困惑,體現了人性的光輝。
《文藝報》是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權威報紙,近年來,連續發表了練建安創作的客家微型小說《大木桶》《五色魚》《雄獅獻瑞》和《阿青》,對他鼓勵很大。
2010年以后,老練花了大約五年時間撰寫長篇歷史文化散文集《千里汀江》,由海風出版社出版。老練從汀江的源頭一直“走”到潮汕入海口,閱讀了大量的文獻資料。老練對這條客家母親河更為熱愛,有了更為深切的感受。因此,以“千里汀江”為空間,寫了一系列“客家鄉土俠義小說”。老練比較滿意的有“汀水謠”、“鄞江謠”、“風水訣”、“客家江湖”“迷云”系列。這些系列作品,發表于《長城》《福建文學》《山花》等刊物,大多數被《微型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小小說月刊》《民間文學選刊》等名刊選載,并收入了一些出版社的選本包括年選和排行榜。
近年來,老練的微型小說集《客刀譜》《鴻雁客棧》《客家江湖》《鄞江謠》分別在海風出版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臺灣愛華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
老練說,我愛客家,我愛微型小說,我崇尚俠義,因此,我將繼續創作“客家鄉土俠義小說”。在我的夢想中,是循序漸進,目標是創作“千里汀江”長篇小說。我感恩文學。我要為客家鄉土放聲歌唱。(完)
責任編輯:黃仙妹
- 2018閩臺客家青少年廣播電視夏令營走進龍巖2018-08-09
- 首屆“一帶一路”世界客家文化旅游大會將在閩召開2018-07-27
- 閩臺客家研究院:打造兩岸客家交流文化高地2018-06-08
- 日本零售巨頭如何成為億萬富翁?美媒:還得感謝中國人2018-05-28
- 福建龍巖永定區:千年土樓 活態保護2018-05-22
- 福建寧化客家人正月歡喜“鬧春田”2018-02-23
- 龍巖:提升客家文化站位 做好客家聯誼工作2018-01-29
- 兩岸青年學生重走客家遷徙路活動在陜西黃帝陵啟動2017-08-07
- “清新福建·歡樂龍巖”廈門旅游推介活動啟動2017-05-18
- 梅州客家開發布會 新援集體亮相2017-03-04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守好百姓“救命錢” 不讓醫保基金成為2019-04-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