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福建醫生回憶中國內地首例艾滋病確診經過
鄭育英醫生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福建省立醫院主任醫生鄭小敏當天接受記者采訪,回顧1987年她與時任主任醫生鄭育英確診內地首例艾滋病經過。
在福建省立醫院院史館,鄭小敏指著一張“診斷國內首例艾滋病獲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的證書,向記者回顧說,盡管事情已經過去31年,但當初的一幕幕她仍記憶猶新。
1987年,36歲的旅美華僑林某,因患“怪病”在國外久治不愈,到福建省立醫院就醫。當時接診的主任醫師鄭育英,今年已經89歲高齡,而主管醫生鄭小敏,如今還工作在臨床一線。
鄭小敏還保留著當年的研究報告。林某的籍貫是長樂,后移居香港,又到了美國當廚師,生活了9年。1986年1月,他總感到沒力氣,拿不動東西,還一直低燒。美國醫生診斷他神經衰弱、過度疲勞、貧血等,卻一直沒治好。
1986年11月中旬,林某回中國就醫,輾轉福建多家醫院,被診斷為癲癇、紅斑狼瘡等病,始終沒有好轉。次年1月中旬,林某住進了福建省立醫院。
“那位病人來醫院的時候特別瘦,看起來一點生命力都沒有。”鄭小敏記得,當時,林某最明顯的癥狀就是低燒不斷,眼睛經常黑蒙,看不見東西,有時候還會胡言亂語。據他自己說,半年來他瘦了30斤。
腦萎縮、心包積液、心肌損害、尿蛋白異常……“查哪都有毛病,但各種病卻又都對不上號。”鄭小敏說,當時醫生考慮過胃炎、心肌炎、癲癇等等,但都無法下定論。
“面對林某種種的莫名病癥,專家來了一撥又一撥,也給他做了各種各樣的檢查,可始終摸不清他的發病原因,感覺就是個‘四不像’。”鄭育英回憶說。
當時國際上判斷艾滋病主要有三大特征:發燒超過一個月;體重減輕10%以上;腹瀉超過一個月。鄭小敏腦中盤旋著想法:“會不會是艾滋病?”
鄭小敏所了解到的林某在美國的生活經歷,也符合艾滋病的傳染途徑。她與科主任鄭育英一起,把情況和猜測匯報給了時任福建省立醫院副院長的錢維順。
彼時中國內地還沒有發現艾滋病患者,僅1985年北京接診過一個來旅游的美籍阿根廷人。如果林某確診,就是中國內地診斷出的首例艾滋病患者。
林某的檢測樣本寄到了北京。2月初,報告結果顯示HIV抗體陽性。衛生部及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等專家旋即趕赴福建會診,最終確診為艾滋病。確診后,林某被轉到專科病院繼續治療。
“那時候一聽艾滋病,大家都嚇壞了。”鄭小敏說,“我們雖然知道傳染途徑,也在懷疑的時候就做了一些隔離,但說完全不害怕是假的。不過作為醫生,還是要繼續照護。”
在福建省立醫院院史館里,仍保留著刊登中新社報道“國內確診首例艾滋病”的境外報紙資料。當時,由于中新社率先報道了本例艾滋病的診斷情況,指出艾滋病已進入國門,引起海內外極大關注。
1日,福建多地舉行艾滋病預防控制宣教活動。福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當天發布防艾案例讀本《談“情”說“艾”——艾滋“鑒定師的成長心路》,以小說形式對公眾宣講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途徑的感染及暴露前后預防用藥等。
鄭育英說:“現在社會進步了,大家對艾滋病的認識全面多了,也不會有當年的恐慌。”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福建省253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總投資3001億元2019-03-30
- 首屆福建省“國防人物”頒獎儀式在福州舉行2019-03-30
- 福建發布一批人事任免信息 涉及多名廳級干部2019-03-30
- 福建一季度253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總投資3001億元2019-03-29
- 福建:殯葬火化率99.8% 節地生態安葬漸成風尚2019-03-29
- 福建成功發行首批創新型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1.6億元2019-03-29
- 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實施意見》2019-03-29
- 福建人請注意!不用回戶籍地,4月1日起出入境證件可“全國通辦”2019-03-29
- 福建公布一批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 福州有兩起2019-03-29
- 福建開發“全福游”手機APP 一機在手將暢游八閩2019-03-29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安畬鄉辦“桃花節” 萬畝桃花爭艷醉游人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