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全國國有林場改革最新情況通報,我省改革方案印發率、改革完成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等四項指標均為100%,改革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國有林場改革:“綠色兵團”再出發
5月19日,雨后初霽。29歲的林月華踏上泥濘山路,沿途查看幼林撫育現狀。移動護林巡護終端顯示,這個下午,他行經歐坑、石梅山、五指山,徒步近8公里。
三年前,國有林場改革啟動后,林月華從上杭白砂國有林場場部,來到40公里外的豐面橋工區,負責萬畝松林管護。不久后,工區易名為管護站,從以木材生產為主轉為保護生態優先。“2500畝馬尾松純林套種上紅椎、木荷、閩楠等闊葉樹種,林分結構得以優化,生態功能不斷強化。”
少砍樹、多種樹、種好樹,在這個年輕的務林人眼里,國有林場理應走在前頭。
福建國有林場改革伊始,便認準目標:推動林業發展由木材生產為主轉變為生態修復和建設為主、由利用森林獲取經濟利益為主轉變為保護森林提供生態服務為主。
走過一個甲子,能征善戰的國有林場“綠色兵團”,滿懷豪情又出發。
回歸生態本位——
多種樹,少砍樹
國有林場,建于曾經的荒山禿嶺之上。
1957年,福建掀起大辦林場熱潮,一支萬余人的林業大軍,挺進江河兩岸、水庫周邊、風沙前線等生態脆弱區,綠化荒山。
“大家住破廟、睡牛欄、擠通鋪、戰荒山、吃地瓜、煮野菜,劈山造林播種萬頃綠。”86歲的將樂國有林場退休老場長張影還記得,1958年4月8日,部隊轉業干部、林業院校畢業生、鷹廈鐵路工人、福州知青等數百人組成的“綠色軍團”,奔赴金溪兩岸,歷經兩次造林大會戰,“幾代林場人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綠了荒山,白了頭發”。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國有林場在綠化八閩、改善生態、木材產生、科技示范等領域立下汗馬功勞,卻始終無法擺脫“不城不鄉、不工不農、不事不企”的尷尬局面。
“雖為事業單位,卻實行企業化管理,缺乏明確的支持政策。”省國有林場管理局綜合科科長陳良昌說,國有林場主要承擔保護培育森林資源任務,但長期依賴木材經濟,面臨資源管理弱化、基礎設施落后、債務負擔沉重、職工生活困難等問題。
改革,直面懸而未決的歷史問題。
2016年,我省印發《福建省屬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福建省縣屬國有林場改革指導意見》;次年,《福建省國有林場管理辦法》出臺,成為全國最早完成國有林場立法的省份。
這輪改革的首個關鍵詞,便是明確身份、確定屬性。
“全省省屬國有林場主要功能定位為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提供生態公益服務。”省國有林場管理局局長林萍說。經過整合優化,全省國有林場數量從235個整合為129個;其中省屬國有林場從106個整合為84個,且全部確定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編制總數則從8740名核減為6044名。
目前,全省省屬國有林場事業經費由2016年的每年5717萬元增加到每年16428萬元,其中省財政從原來每年給950萬元增加到每年1億元。
財政輸血,讓國有林場不再苦于“找飯吃”。
當前,全部省屬國有林場職工都納入了“五險一金”范疇;場部道路均已實現硬化,工區涉村的林區道路全部納入當地規劃;住房、飲水、用電、通信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在將樂林場,職工人均年收入從2014年的7.78萬元提高至2018年的9.3萬元。
少了后顧之憂,便能心無旁騖地培育森林資源。
“首先挖掘綠化潛能。”白砂林場場長鄒秉章說,白砂林場80%林地位于汀江流域上游、國(省)道和高速公路、鄉村兩旁,被譽為紅土地上的綠色明珠。為放大生態效應,林場利用種苗、技術等優勢,通過合作造林、租賃林地造林、受讓經營、合作經營等方式,擴大綠化面積。
上杭縣蛟洋鎮華家村林業大戶華彩鋒,從中都鎮田背村流轉3370畝林地,但苦于營林技術滯后,效益有限。去年6月,他與白砂林場簽訂合作造林協議。按照協議,林場負責清山、整地、苗木、定植、撫育、病蟲害防治等環節,華彩鋒則負責支付村集體和林農林地使用費。生產木材所得利潤由林場與華彩鋒按7∶3的比例分成。去年,通過合作經營,白砂林場增加了1萬多畝林地經營面積。
數量提升,質量也要跟上。
“我們采用良種育苗,一級苗上山造林達95%以上,不斷提高單位產量。”白砂林場副場長吳家新說,為優化林分結構,白砂林場加大闊葉林營造力度,通過營造針闊混交林、林下套種闊葉樹,形成復層林、異齡林等多元生態格局,提高森林生態功能。同時,林場還建立完善森林火災防控和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和防治體系,強化森林資源保護。
數據顯示,改革以來,全省省屬國有林場增加森林面積37萬畝,增加森林蓄積量804萬立方米,年度商業性采伐均減少20%以上,其中2018年同比減少30.3%。
創新體制機制——
齊聚力,種好樹
身份明確了,經費有著落了,國有林場沒了后顧之憂,但是否會因此陷入吃“大鍋飯”的怪圈?積極性如何調動?
創新活化管理與經營機制,是國有林場改革的又一關鍵詞。
“我們致力于建立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用人機制,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讓更多機關干部下沉到一線,避免‘林場機關化,工人干部化’現象。”龍巖市林業局局長張田華說,為促進林場職工想干事、干成事,林場不斷完善人事工資制度,通過調整內部考核分配機制,實現多勞多得,同時將職稱評聘政策向林場傾斜。
去年,林月華被提拔為白砂林場豐面橋管護站副站長。一線管護工作艱苦,他卻從中找到了務林人的價值。下站伊始,林場啟動林分修復項目,選擇馬尾松純林套種紅椎、楨楠、木荷、米老排、閩楠等闊葉樹種,以優化林分結構,提高其抗病害能力。幾年過去了,豐面橋的2500多畝混交林郁郁蔥蔥,作為參與者的林月華倍感自豪?,F在,他還主動參與林業科研項目攻關。
導入社會化服務,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斷提高國有林場生產經營效率。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發改委:第四批混改試點企業共160家 央企107家2019-05-17
- 增值稅新政實施首月 福州海關為進出口企業減收增值稅2.89億元2019-05-14
- 第三批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 從地方走向全國2019-04-26
- 8省高考改革方案怎么回事?8省高考改革方案什么時候實施2019-04-23
- 廈門自貿片區:持續釋放改革創新紅利2019-04-23
- 廈門自貿片區:改革創新集成 為高質量發展探路2019-04-19
- 落實公立醫院分配自主權 我市進一步深化薪酬制度改革2019-04-17
- 中國推進殯葬改革引領殯葬新風取得積極成效2019-04-04
- 增值稅改革首日運行平穩 前兩月累計新增減稅1828.5億元2019-04-02
- 增值稅新政實施首日聚焦:減稅降費“主菜”來了2019-04-02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中國藝術節演藝及文創產品博覽會開幕 八閩精2019-05-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