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戲劇創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度開掘本土文化資源,聚焦原創、反映現實,涌現了一批代表全國最高水平的精品力作,打響了福建文化品牌
戲劇的“福建現象”
海峽網8月2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珂)
從鮮血浸染的紅色圣地出發,擁抱改革開放的前沿熱土,深入偉大時代的肌體深處,挖掘本土深厚的文化資源,福建戲劇創作正闖蕩出生機勃勃的路徑。
19日,中宣部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評選結果揭曉,省委宣傳部指導推薦、省文化和旅游廳出品、省實驗閩劇院創作演出的閩劇現代戲《生命》,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喜獲“五個一工程”獎(全國戲劇僅11部,其中戲曲4部),實現了福建戲劇在該獎項上的六連冠。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品力作。剖析福建戲劇近年逐漸形成全國文化影響力的原因:關注偉大時代、重大題材、重要事件,特別是圍繞重要節點加強現實題材、紅色題材創作,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閩劇《生命》就是一部既注重發揮福建傳統戲曲優勢,又積極呼應時代要求的成功探索創新之作。
《生命》誕生,
又一次向高峰攀登
7月1日閩劇現代戲《生命》在北京長安大戲院的演出,贏得了北京觀眾的滿堂彩。“走啊!走啊!”“命啊!命啊!我的命!”聽不懂閩方言的北京觀眾,為艱難的行軍和特殊的戰斗所震撼和感動。戲劇專家感慨贊嘆:“《生命》告訴我們閩劇這么具有傳統的劇種,仍然可以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生命》完全不只是福建省的一個作品,它應該是全國的一個作品。全國院團這幾年都在圍繞重要時間節點創排劇目,但真正讓人眼前一亮的還不多。這部紅色題材作品沒有任何說教,但上升到一種對未來的希望,這樣的角度特別容易打動每一個人。”
閩劇《生命》是我省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要時間節點組織創作的紅色題材劇目。該戲取材獨特,立意新穎,描寫了戰爭與生命的關系、戰爭與人的關系,彰顯出戰爭中共產黨軍隊的人性光輝。它以恢宏的史詩風格,強烈的舞臺形式感、現代感和“排他性”創新追求,從眾多參評作品中脫穎而出,入選新一屆“五個一工程”獎。
戲劇創作蓬勃發展的背后,是一張璀璨的成績單,見證了福建當代文藝工作者從高原向高峰的一次次攀登——
2017年以來閩劇《雙蝶扇》、薌劇《谷文昌》、閩劇《生命》連續三年蟬聯“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重點扶持劇目(每年全國僅10部),薌劇《保嬰記》、閩劇《雙蝶扇》、京劇《趙武靈王》連續三年入選國家藝術基金“優中選優”滾動資助,民族歌劇《松毛嶺之戀》《平凡的世界》連續入選“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重點扶持和滾動扶持劇目(滾動扶持年度分別為3部和4部)……今年以來,我省又在全國性重大文藝評獎中斬獲多個大獎:省實驗閩劇院周虹獲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編劇王羚創作的《雙蝶扇》獲第23屆中國曹禺劇本獎,省芳華越劇團陳麗宇獲第2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腳踩大地,
藝術熱力噴薄
越是想登上“高峰”,越是要撲下身子從生活的大地、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近年來,省文化和旅游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文藝工作系列重要論述,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牢記初心使命、堅持正確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把脈時代、走入生活,抵達現場、貼近群眾,努力打造立得住、傳得開、留得下的時代精品,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去年底,第七屆福建藝術節大幕剛啟,一個突出現象已經引起關注,那就是包括現實題材、紅色題材在內的現代戲集中亮相,而且大都以真人真事為原型。其中全省戲劇會演13臺一等獎和特別獎劇目中,現代戲占到了7部,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取得重要突破。
近年來,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重大節點,我省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紅色題材、改革開放題材、海峽題材、英模人物題材優秀作品涌現,用生動的藝術形象講述著一個又一個精彩的中國故事、福建故事——
民族歌劇《松毛嶺之戀》以紅軍長征前閩西最后一次大戰役——松毛嶺戰役為背景,闡釋了信仰至上、信念永恒的主題;話劇《松綁》重現了1984年我省55位廠長經理發出給企業“松綁”放權的呼吁、開啟企業改革先河的壯舉;越劇《林巧稚》演繹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百名感動中國人物“萬嬰之母”林巧稚的醫路人生、大愛情懷;京劇《紅土》演繹了長汀水土流失治理保護既是生態和人性的重塑,更是思想價值觀念的重構;舞劇《望海》生動反映了閩臺“一家親”共同開發臺灣的歷史;話劇《縣委書記廖俊波》展現了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廖俊波的思想品質和精神境界;薌劇《谷文昌》藝術再現了谷文昌的公仆情懷和共產黨員不忘初心、敢于擔當的優良傳統……
機制創新,
為創作注入新活力
近年來,一批高含金量的舞臺藝術創作新機制新措施,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傳部的關心重視下密集出臺,省文化和旅游廳推進實施福建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福建戲曲保護傳承與弘揚工程,其中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3年來共扶持重點劇目43部次,投入專項扶持資金2950萬元;提高文藝精品創作的組織化程度,實行文藝精品創作的項目化管理,建立常態化推進全省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長效機制,試行簽約劇作家管理辦法,實施重點劇目“掛圖作業”,打造福建省地方戲曲現實題材創作實驗基地……其中,“火花茶會”是我省創新體制機制、推動舞臺藝術繁榮的重要探索。
藝術精品的產生需要互相切磋、集體攻關。2016年12月,從文藝創作的源頭抓起,省文化和旅游廳創立文藝精品創作“火花茶會”機制,聚集省內外著名劇作家、劇評家等為福建舞臺藝術創作出謀劃策。到目前,“火花茶會”已舉行57期。
閩劇《生命》作為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劇目、“火花茶會”機制重點策劃和指導的劇目,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先后投入290萬元;從2017年底策劃立項到首演后反復打磨,先后7次召開“火花茶會”專題研討,邀請全國知名專家圍繞劇本細化、人物塑造、舞臺呈現等進行專題研討,編劇陳欣欣與導演張曼君根據專家意見對劇本先后修改達13稿之多。
近年來,我省戲劇作品獲得國家級獎項,或成功入選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和重要展演活動位居全國前列,都與創新機制的建立密不可分。對于重點劇目,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連續給予資金等扶持,每演出一輪就根據專家把脈指導意見集中進行一次打磨提升,為推動劇目上高原、攀高峰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新時代新福建舞臺藝術創作將在新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標注的新高度上,書寫新的使命與擔當、輝煌與夢想。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福建劇種數量位居全國第九2017-12-29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互聯網+”大學生“雙創”大賽吸引83所2019-08-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