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鎮耕牛節
海峽網10月1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莊嚴 通訊員 邱慧敏 陳杰 文/圖) 在歲月洗禮中,尤溪聯合梯田早與當地居民的生活、飲食、習俗等深切融合,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近年來,尤溪在加大對聯合梯田保護與開發的同時,更把視角投向梯田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與傳承。尤溪聯合梯田不僅獲評“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尤溪聯合鎮也有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分別是開耕節、伏虎巖廟會、聯合花生、聯合明糖、下云草席。這些獨特的農耕文化遺存,隨著梯田1300多年的歷史更迭而發展演變,已與梯田構成了一幅獨特而靈動的人文畫卷。
民俗活動常態化
聯合梯田保留了多樣的節慶與習俗,并融入當地農民四季的生活。梯田農耕文化的代表之一開耕節,是由自唐宋以來就在尤溪流傳的“四月八牛生日”及“立春鞭牛”活動組合演變形成。聯合梯田開耕節主要分布在聯合梯田所在的聯東、聯南、聯西、東邊、云山、下云、連云等8個建制村。
“政府進行開發保護后,這些民俗活動的場面、規模和影響力都比以往大,這讓越來越多人了解我們的農耕習俗。”蔡光華所在的東邊村,每年都有給牛過生日的傳統。
近年來,隨著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開耕節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化的民俗活動,也作為旅游文化活動的一個主打項目,很受游客歡迎。
在靠天吃飯的年代,祈求風調雨順是農民最殷切的期望,伏虎巖廟會,就是當地的祈福民俗。聯合伏虎巖位于聯合鎮聯東村入口處的集鎮水尾,傳說有南平西芹伏虎禪師來平定虎患保一方平安,于是聯合人在禪師誕辰日農歷二月二十七日舉行儀式紀念,從宋沿襲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在古代,為了使廟會進行得隆重、熱鬧、有序,當地鄉民便自發把聯合鎮的聯合、聯東和聯南3個建制村內絕大多數村民劃分為五個迎神組,輪流做東負責當年的廟會,一直沿襲至今。
“伏虎巖廟會是我們這的一大盛事,每年巡游現場達2萬多人,光是巡游隊伍就有8000人,還吸引2萬多名來自尤溪、邵武、福州等地的群眾,場面熱鬧非凡。”伏虎巖管理委員會成員張必早介紹。
特色美食漂洋過海
聯合梯田提供了多樣的食物來源,也孕育出燦爛的飲食文化。首先,聯合有“梯田三寶”,即花生、田埂豆、梯田稻米。
聯合白曬花生種植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清光緒年間,上世紀60年代開始大面積種植,一年可種春、秋兩季花生。聯合白曬花生以其獨特的味道深受消費者青睞,雖個頭較小,但入口微甘,越吃越香。
聯合鎮高山片區的聯西、東邊、連云、云山、下云村和聯合村的大小嶺,因地理位置優勢,制作出的白曬花生味道最為純正。據了解,聯合境內花生大部分屬于自種自銷,共種植花生200畝左右,年產量近3萬公斤。
“隨著‘梯田三寶’品牌知名度的打響,并憑借良好的品質,我們聯合花生的市場認可度已越來越高,連續幾年都是供不應求。”賣了10年花生的張海鷹介紹,目前聯合白曬花生還通過電商遠銷國外。聯合鎮注冊了“聯田牌”系列商標,白曬花生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花生,當地還有菜頭粿、米凍、米酒、筷子面、草根湯、醋姜、臘鴨等特色美食。在傳統小吃中,聯合明糖便是一個亮點,其制作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它由麥芽糖、小麥面粉、芝麻等為原料制成,具有化痰、止咳等功效,是家家戶戶逢年過節必備的茶點和祭拜供品。咬一口,麥芽糖香味結合著花生和芝麻香脆令人回味無窮。
57歲的張英文從十幾歲開始就跟隨父親制作明糖。每天早上七八點開始熬糖,接著翻炒,搟平,壓實切割,2個多小時的制作過程,張英文已十分嫻熟,一天最多可做上百包。“我沒到過美國,但我的糖到過。現在我想辦廠,讓更多人吃到我們的特產。”張英文期望能讓明糖更好地傳承下去。
傳統工藝品熱銷
在聯合梯田生態系統中,還有許多就地取材制作的稻作農具、生產生活用具和竹制工藝品等,是當地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與文化的依托。下云草席正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聯合鎮草席制作起源于宋朝,全鎮12個村均有制作。下云草席,產于聯合鎮下云村,歷史悠久,因其柔軟光滑、厚實耐用而享譽。
一條草席要經過十幾道工序才能完成。最后的編織步驟,每張草席都需要兩人為一組,一個人坐在席機的正面,進行壓筘,另一人坐在席機側面叉草。技術熟練的婦女,起早落黑一天下來可以編2件,不熟練的一天只能編1件。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在聯合鎮下云村,家家戶戶還都會這項技藝,有的以此為生,有的添補家用,一年全村能編800多件草席。60多歲的下云草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包世問自豪地說:“下云草席已流傳了500年。這種草席不容易發潮,熱天睡著又很透氣,一張席子能睡20多年呢。”
談起今后的發展,包世問感慨地說,前些年下云草席藏在深山,名氣不為外人所知,銷量逐漸下降。但隨著聯合梯田聞名于世,環保健康的下云草席獲得了外地游客的青睞,價格由原來的180元漲到了240元,而且還供不應求。
隨著下云草席的暢銷,一些原先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鄉學起了編草席技藝。曾在福州務工的陳琳琳說,純手工制作的下云草席在福州非常好賣,我現在在家和姐妹們一起編草席,不但能賺錢,還能方便照顧家庭。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德化:“耕牛節”展現農耕傳統文化2018-05-24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農林大學學子到茶鄉東坑村開展科普宣傳2019-10-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