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專”的優勢 廣泛凝聚共識
——十二屆省政協各專門委員會2019年工作亮點回顧
2019年6月,參加第二屆兩岸基層治理論壇的嘉賓在漳州考察。(資料圖片)
編者按:
2019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關鍵之年。這一年,省政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專門委員會在政協工作中的基礎性地位,充分發揮專門委員會作用;鼓勵不同專委會突出“專”的優勢,堅持雙向發力,廣泛凝聚共識,結合各自特點創新工作,為建設“政協大省”,為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加快推進新時代新福建建設作出積極貢獻。本報特擷取省政協各專委會一年來的履職亮點予以回顧,敬請關注。
東南網1月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蔚)
提案委員會:全年提案辦復率100%
2019年,省政協共收到提案899件,經審查立案825件,其中委員提案628件、集體提案197件,分送90個承辦單位辦理1972件次,辦復率100%。
這是一份提案工作的亮麗答卷。回首提案委一年來的履職實踐,牢牢把握質量這個提案辦理的生命線,是提案辦理工作取得累累碩果的關鍵所在。
“服務不斷優化,工作更上新臺階!”委員們談起一年來提案委的工作,紛紛豎起大拇指點贊,“我們提交的提案都得到了妥善辦理和認真回復。”過去一年,提案委提高主動服務意識,著眼提案工作全過程各環節,從編輯發布提案參考目錄、完善提案審查交辦制度等八個方面,多措并舉為委員和承辦單位提供優質服務。
進行提案聯辦的工作創新,是提案委在推進提案工作高質量發展時另一個維度上的探索實踐。“擰成一股鋼繩,共譜一曲高歌。”提案委有關負責人如是總結。2019年,省政協提案委基于幾年來的不斷探索,與福州市政協總結提升了省市聯合督辦活動。由省政協主要領導帶隊督辦調研和協商座談,圍繞近年來福州大學城地區基礎教育及醫療衛生方面的提案,開展四級政協委員聯合督辦調研協商活動,共同為解決高度聚集這一區域人才安家立業的后顧之憂出謀劃策,產生廣泛良好的社會效應。
為推進高質量辦理常態化,在總結升華工作實踐的基礎上,提案委修訂了《提案工作條例》,制定完善了《關于優化服務提高提案辦理實效的實施意見》《重點提案遴選程序》,并聯合福州市政協出臺《關于建立省市政協聯合督辦提案工作機制的意見》。一系列的制度建設,進一步把提案辦理協商工作引向規范化、機制化、長效化,切實讓提案辦理協商成為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的重要抓手,努力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為新時代新福建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經濟委員會:助力民營制造業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如何把握好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機遇,推動民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2019年,省政協經濟委員會以扎實組織“促進民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為抓手,積極助力我省民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2019年初,經濟委員會就制定協商方案和調研方案。成立課題調研組,赴省內外10多個行業的50多家企業深入調研考察,并召開了30多場通報會、研討會、座談會。還向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學習借鑒有關組織工作經驗和做法,請各設區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共同參與調研。在調研過程中,廣泛宣傳中央、省委有關促進民營經濟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的政策措施,把凝聚共識融入調研的全過程。多次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建議,使提出的建議更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上,10位省政協常委、委員、企業家代表作了專題發言和即席發言,6個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到會對委員發言進行積極回應。分組討論中,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認真聽取委員的意見建議,大家面對面交流,增進理解、匯聚共識。會后,整理形成《關于促進民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案》報送省委省政府。
省領導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委員們在會上提出的意見建議。省政府辦公廳、省工信廳、省委臺港澳辦等部門分別就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建議進行認真研究,主動與委員聯系對接,跟蹤落實意見建議。有的部門一把手親自抓,將委員的意見建議分解到相關職能處室,并就出臺相關配套政策與委員進行協商;有的部門還特別邀請委員一起調研,進一步探尋吸納委員意見建議的實際舉措。
在開展議政性常委會協商議政的同時,經濟委還通過視察調研、對口協商等形式,助推我省民營制造業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助力鄉村振興 實現“開門紅”
2019年,是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組建履職的開局之年。委員會緊扣助力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積極協商議政,順利實現“開門紅”。
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先決條件。全國政協把“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列為2019年的第一個遠程協商會議題。委員會組織了全國、省、市三級政協委員及有關方面負責人共60多人在福建分會場參加會議,2位住閩全國政協委員作了重點發言。會后,全國政協發來感謝信充分肯定福建分會場的組織協調工作。
為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更好地配合全國政協組織好遠程協商會,委員會組織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和省政協委員開展專題調研,并以兩級委員名義聯合報送了社情民意信息《加快推進我省“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鄉村要振興,產業要興旺。農業界別陳麗委員提交的“關于構筑休閑農業創新機制、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建議”提案,被確定為省政協2019年重點提案。委員會以此為牽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組織調研組先后赴福州、泉州、三明、南平,以及浙江、江蘇兩省調研考察,深入16個縣(市、區)實地走訪察看了55個項目點。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調研報告,提出了六個方面的思路建議,得到省領導的批示和肯定,許多意見建議被政府有關部門吸收采納。
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聚焦我省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專門組織農業界委員、優秀茶企代表和省農業農村廳、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的負責人,開展“提升我省茶產業品牌、做大做強千億產業集群”界別協商,推動茶產業做優做強。
為了我省的農業和農村,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履職第一年便用心用力,充分發揮自身積極作用,努力實現“開門紅”。
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為有源頭清水來
山因水而媚,城由水而秀。如果說生態美麗的八閩大地是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畫,那么毫無疑問,清澈而流動的水,就是畫卷上最鐘靈毓秀的一筆。
為有源頭清水來。過去的一年,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這條主線,以水污染防治為著力點,不斷提高履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機制體制層面到具體實踐層面,持續開展協商議政、民主監督等活動,有效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
在協商過程中,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力求拓展協商范圍,讓各方利益主體深入參與協商選題、調研等各環節,在政協的協商平臺上各抒己見、表達訴求、形成共識。“以河長制為抓手推動我省水污染防治上新臺階”專題協商會除了邀請委員、民主黨派參加外,還邀請了政府有關部門、企業、環保組織、基層代表、專家學者等生態共治的主體參會。協商的參與面越來越廣,協商民主的氛圍越來越濃厚,成效也越來越明顯。會后形成的《關于以河長制為抓手 推動我省水污染防治上新臺階的建議案》,為我省出臺《福建省河長制規定》提供了重要參考。在省河長辦牽頭下,相關成員單位就省政協專題協商提出的建議逐一對接,制定加強河長制管理的措施、對策,并向省委、省政府反饋辦理情況。
同時,創新方式方法,開展民主監督。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就“加強我省城區內河整治與管理”開展民主監督,通過“回頭看”,跟蹤了解對口協商會后兩年多來城區內河水質的變化情況。工作過程中,注重發揮民間環保組織的作用,組織民間環保組織開展問卷調查,力求客觀反映內河治理的實際成效。
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還采用社情民意信息反映和發揮界別作用跟蹤落實建議的辦法,有效推動群眾反映的水污染問題得到解決。
教科衛體委員會:“乘云協商” 為民履職
2019年的“加強我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專題協商會,是省政協歷史上首場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開啟了我省政協委員履職的“互聯網+”時代。
由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承擔組織的本次專題協商,議題和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網絡議政為委員履職突破了時空限制,為社會各界參與政協協商創造了條件,同時也給會議組織工作提出很大挑戰——專業性、技術性要求高,而且缺乏相關經驗借鑒。省政協領導高度重視,對工作方案親自把關;教科衛體委員會成立專門工作組,制定工作倒排表、責任到人,把任務精細化分解為網絡議政平臺開發建設、網上履職加分標準方案制定、主分會場發言人員組織、主分會場會務組織、部門對接、相關文稿等有關工作30余項,實行逐條逐項銷號落實。
會前,組織委員通過“數字福建政協云”APP,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網絡議政,有近萬人次瀏覽議題,實現了省政協委員32個界別全參與、省市縣三級政協全覆蓋,經歸納梳理后的意見建議近500條,總文字量達6.99萬字。會上,12位不同地域、不同行業的政協委員多地互動,14個省直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與委員同屏協商、同頻議政,取得了增進了解、匯聚共識、促進問題解決的良好效果。
察民情、聽民意、聚民心。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始終立足自身特點,將“履職為民”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十二屆二次全會上提交《關于關注民生痛點,共同關心支持癌癥康復工作的建議》提案,開展“提升我省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我省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產教融合相關政策落實情況”等課題的協商調研、民主監督,堅持發揮人才優勢開展公益活動普惠群眾,不斷促進民生改善,在履職盡責中為民生謀福祉。
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助力矛盾糾紛多元化解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戰略部署,推動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省政協將“構建和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作為2019年專題協商議題,由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承辦。
在去年7月29日召開的專題協商會上,課題調研組介紹了我省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取得的積極成效,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議。與會的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等從完善電子商務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推進社區治理“互聯網+”建設等方面積極協商建言。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公安廳、省司法廳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作了現場回應。會后,形成建議案報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
省委政法委、省法院高度重視建議案,專門召開會議研究吸納相關意見,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辦理措施,并分別向省政協反饋關于落實省政協專題協商會精神的情況。福建聯通為落實建議案,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自主搭建了集咨詢、協商、調解、存證、法規檢索五大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慧合解”,并于12月正式上線。
建議案落實取得的良好效果,背后是高質量協商議政提供的堅實支撐。一方面,在議題選擇時堅持問題導向。這一協商議題,由省政協委員、社法委副主任、省法院副院長羅志沙結合自己工作實際提出,得到省政協社法委主任會議、全體會議和有關部門的一致認可。另一方面,在提出對策建議時注重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組織省政協委員和相關部門赴省外和省內各市聯合調研,反復征求意見。為鞏固協商成果,社法委還組織省政協委員對全省各級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開展民主監督。
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脫貧路上“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
2019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省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實現小康,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的重要指示,聚焦扶貧攻堅中心任務,把助推少數民族鄉村脫貧致富同步實現小康作為著力重點,努力為滿足少數民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獻計出力。
去年6月,民宗委對口分管副主席掛鉤幫扶的云霄縣順利實現了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脫貧摘帽。這是民宗委過去一年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聚力精準施策、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部署的一個縮影。在以往工作基礎上,民宗委以助推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為抓手,在推動少數民族鄉村經濟社會事業發展上展現新作為。組織調研組赴漳州、泉州、寧德市的8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深入調查,形成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的調研報告》,就加快發展特色產業等6個方面提出意見建議,為有關部門決策提供有益參考。
既聚焦經濟發展,又關注補齊民生短板。組織少數民族界委員赴省內民族中學調研少數民族體育發展情況,形成了《關于加快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建議》界別提案。少數民族界委員積極參與省政協首次遠程協商會,為推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發展獻策建言。
組織少數民族企業家委員捐贈人民幣10萬元、運動裝備15萬元;繼續開展“金秋助學”活動,籌集善款55.5萬元,資助130名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繼續組織醫衛界委員和專家赴少數民族鄉村義診,診治貧困患者200多人次,送藥2萬多元……過去的一年,民宗委堅持精準扶貧、為民履職,努力辦實事、辦好事,把黨和政府的關懷、社會各界的溫暖送到困難群眾手中,扎實助推少數民族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構筑交流平臺 打造工作品牌
夏日鷺島,樹影婆娑,賓客云集。參加第二屆兩岸基層治理論壇的嘉賓歡聚一堂,圍繞“鄉村振興”主題,敘親情、談合作、說未來。200多位參會代表分別來自臺灣以及四川、上海、江蘇等省市,人數、代表性都比第一屆顯著提升。其中,臺灣嘉賓116人,較去年增加1倍,臺灣青年和“首來族”的比例明顯增加。論壇還組織嘉賓赴廈門翔安、龍海、長泰等地參觀考察,深入了解鄉村振興所取得的成就和經驗,彰顯政協組織對臺交流的特殊作用,構筑了一個重要的基層交流平臺。
在過去一年中,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履職中心環節,著力打造政協港澳臺僑工作品牌。第二屆兩岸基層治理論壇的成功舉辦,正是其中之一。
暢游武夷九曲、觀摩文藝演出、祭拜朱子先賢……重在拓展青年交流和文化交流的港澳臺大學生走朱子之路研習營,是省政協積極打造對外交流平臺過程中的另一項積極嘗試。第二屆港澳臺大學生走朱子之路研習營,由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聯同香港朱子文化交流協會、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福建省港區澳區政協委員聯誼會、臺灣中華傳統文教交流協會等共同舉辦。研習營首次邀請臺灣學生加入,共有香港大學、澳門科技大學、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等16所學校的46名港澳臺青年和3位老師參加。研習活動以朱子文化為主題,赴福州、尤溪、三明、武夷山等地參觀考察,并與當地大學生進行聯誼交流。
在構筑海外交流平臺領域,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創新實踐,與省致公黨、省僑聯聯合舉辦了首次“追夢中華福建行·華僑子弟尋根之旅夏令營”,邀請英國、泰國、阿根廷等國家31名海外華僑子弟參加,搭建起凝聚情誼的橋梁。
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探索傳統村落古民居保護新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經濟是領導者的重要責任,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文物,保護好名城,同樣也是領導者的重要責任,二者同等重要。”傳統村落古民居保護是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
2019年,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聚焦“探索我省傳統村落古民居保護”議題,開展專題協商。委員會充分發揮“專”的優勢作用,深入把握“有事多商量”的精髓,立足所聯系的界別特色優勢,密切與各界人士及相關單位聯系交流,搭建多樣化協商平臺,為委員知情、明政、獻策、出力提供條件,拓展和延伸專委會的履職空間,增強工作實效。
為做好本次專題協商,委員會成立了省政協分管領導牽頭,以省政協委員、省直有關部門、民主黨派和工商聯負責人、專家學者為成員的課題調研組,赴省內外開展調研。實地察看30多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召開各類座談會30多場,參與人數達800多人次……一連串的數據背后,是調研組扎實的考察工作——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分析存在問題,研究相關建議,最終集思廣益形成調研報告。
在前期細致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積極做好匯總意見建議、聯系協調委員、走訪相關部門等工作,認真籌備“探索我省傳統村落古民居保護”專題協商會。會上,省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工作在傳統村落保護第一線的鄉村干部代表等12位同志,踴躍談認識、講體會、提建議。省住建廳、文旅廳、自然資源廳、財政廳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第一時間作出積極回應,在思想交流碰撞中深化了共識。
協商會后,省政府組織相關部門認真梳理、充分采納委員的意見建議,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和體制機制。專題協商在推進我省傳統村落古民居保護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本組稿件由福建日報記者 林蔚 采寫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建省各界人士新年茶話會舉行:辭舊迎新 共話發展2018-12-31
- 唐登杰征求省政協對政府工作的意見2018-12-29
-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服務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2018-12-13
- 福建十二屆省政協第十次主席會議召開2018-12-05
- 十二屆省政協常委會召開第四次會議2018-08-29
- 福建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重點提案辦理回放2018-01-24
- 省政協委員建言福建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2017-01-22
- 尤權于偉國出席省政協港澳委員和特邀委員座談會2017-01-20
- 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舉行2017-01-20
- 省政協委員繼續審議常委會工作報告2017-01-19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省氣象局發布2020年春運期間氣候趨勢預測2020-01-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