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10月18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何佳媛) 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出臺9條措施,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和文物建筑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保護利用。
建立文化遺產普查認定公布責任機制。將普查對象分類認定公布為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將文化遺產特別豐富、古建筑集中成片分布的重點區域認定公布為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或傳統村落,確保應留盡留、應保盡保。
建立城市更新改造中文化遺產先普查后征收制度。各類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不得大拆大建。市、縣(區)人民政府在實施舊城更新改造、組織項目建設和開展征地拆遷前,要組織對改造或建設區域內50年以上的建筑進行普查甄別和認定公布,開展文化資源評估論證,提出文化遺產和風貌保護措施。未開展普查等工作的,不得作出房屋征收決定。
建立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管控機制。在城鄉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聽取文化遺產、建筑風貌主管部門和文化遺產保護專業機構意見,將文化遺產保護要求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并監督實施。對建設項目涉及歷史文化保護資源的,有關部門在出具建設項目規劃條件或者核發建設用地預審和選址意見書時,要會同相關主管部門將保護要求納入規劃條件;在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時,要將有關主管部門納入建設工程設計方案聯合審查單位。
建立省級專家技術審查機制。各地開展文化遺產普查認定、保護規劃技術評審、保護傳承和環境整治提升項目方案審查時,省級專家委員會專家應不少于三分之一。
建立定期評估監測機制。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對行政區域內歷史文化名城、街區、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文物建筑、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保護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并將監測結果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建立傳統構件回收利用制度。在房屋征收拆遷過程中,要指定專門單位,收集有價值的傳統構件,用于當地風貌或風格相近的文物建筑、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等修繕維護。要制定傳統構件回收、存儲保護、再利用等各環節管理制度,防止被盜、流失或損毀。要組織公安、住建、文旅(文物)等相關部門,嚴厲打擊傳統構件偷盜、違法違規販賣等行為。
創新活化利用機制。通過微改造的“繡花”方式,以小規模、漸進式的節奏,推動街區、名鎮、名村、傳統村落等歷史空間復興,承擔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功能,改善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在確保文物建筑、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本體安全前提下,因地制宜多種方式活化利用。
建立預警退出機制。對歷史文化名城、街區、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文物建筑、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保護不力,導致歷史文化價值受到嚴重影響的,經省級主管部門組織專家評估論證后,列入瀕危名單并向社會公布,并按照有關規定,責成所在地市、縣(區)人民政府限期整改,采取補救措施。整改期限屆滿后,由省級主管部門組織專家審核,整改不到位的,撤銷稱號,并依紀依規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建立問題線索移送機制。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及時發現破壞文化遺產問題線索,屬于職責范圍內的,立即督促整改;涉及領導干部失職失責等違紀或職務違法、職務犯罪的,及時移交紀檢監察機關調查處理。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建發揮東西部扶貧協作作用 創新就業扶貧機制2020-10-19
- 福建省最新河湖“健康體檢”報告出爐2020-10-19
- 福建首臺第四代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在福州完成2020-10-19
- 10月18日福建新增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者1例,為俄羅斯輸入2020-10-19
- 進度持續加快!1~9月福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同比增14.1%2020-10-19
- 福建省對外公開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方案2020-10-19
- 福建省四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整合優化為綜合保稅區2020-10-18
- 17日福建新增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者1例2020-10-18
- 福建省設立第二期100億元中小微企業紓困專項資金2020-10-18
- 福建全省最新河湖“健康體檢”報告出爐2020-10-18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十屆省委第九輪第一批巡視展開 10個巡視組進2020-10-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