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機關醫院工作人員幫助老年患者進行藥品結算。本報記者 張靜雯 儲白珊 攝
2月25日,福州市鼓樓區華大街道龍峰社區組織志愿者,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機。 本報記者 吳恩兒 攝
廈門站、廈門北站配備9臺智能終端機,專門用來給沒有智能手機的老年旅客登記申領入廈健康碼。本報記者 施辰靜 攝
網上掛號不會操作、出門不會掃碼、智能手機學起來困難……數字化時代,人們的生活愈發與互聯網密不可分,這對于年輕群體來說是“家常便飯”,但對許多老年人而言,智能技術是難以逾越的“數字鴻溝”。日前,廈門等地接連出臺舉措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的困難,各地也紛紛從細處“出招”,讓老人也能分享到社會進步帶來的紅利。
傳統與智能并進,讓就醫便捷
如今到醫院看病,一部手機就能搞定掛號、繳費、取藥、報銷等環節。但不少老人因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不會網上掛號等,面臨著獨立就醫難的窘境。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獲得良好的就醫體驗?
2日,76歲的林奶奶來到福建省級機關醫院,看到大伙都在門口排隊核驗健康碼,她犯了難:健康碼該怎么亮?“不用排隊,刷身份證就能進!”工作人員見了,主動上前引導她到另一條通道。
隨后,林奶奶進入門診大廳,穿著紅馬甲的志愿者立即迎上來,引導她在自助機上掛號,又帶著她到睡眠中心看診。看診結束后,志愿者帶著她回到自助機旁繳費,到窗口取藥。林奶奶很開心,“不用兒女陪伴,看病越來越方便”。
“幫老人適應智能技術,也是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必須破解的難題。”省級機關醫院負責人說,該院約八成的患者是老人,醫院在進行智慧化提升的過程中,一直為老人保留綠色通道,不但配備了486名志愿者輪流在門診大樓、自助機旁幫老人完成預存充值、打印報告、辦住院手續等操作,同時推出輪椅使用、藥品郵寄等助老服務。該院還特意留了一部分號源供老年患者現場掛號,并保留多個人工窗口,方便老年患者繳費、打印報告等。
去年底,省衛健委出臺了《關于開展建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工作的通知》,鼓勵綜合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等單位落實老年人醫療服務優待政策,解決老年人就醫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近日,我省各地也相繼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相關機構開展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創建工作,福州市明確到今年底,全市40%以上的綜合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將成為老年友善醫療機構。
家住福州的王阿姨患有高血壓,是福建省級機關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章文杰的老病號。1日,她通過微信“福建省級機關醫院客戶端”小程序,向章文杰發起了復診申請。通過面對面視頻問診,章文杰為王阿姨開出了一張電子處方,經過藥師在線審方、在線結算,王阿姨在家就能收到醫院寄來的藥品。
常見病、慢性病患者憑借3個月內的線下就診記錄,就能通過省級機關醫院互聯網醫院發起線上復診,還能通過醫保在線結算診療費、藥品費。如果輕微不適,在家就能和醫生一對一視頻、圖文、語音問診咨詢。新用戶只需簡單注冊,通過注冊手機號與微信號關聯,即可快速使用“我要咨詢”功能。最近,省級機關醫院的“互聯網醫院”客戶端還專門為老年人進行了改版升級,界面字體大、類別一目了然,除了能在線看病與結算、在線心理咨詢、查詢處方、查看檢查報告和住院記錄外,還可實時記錄血糖、血壓、體重和睡眠情況。
據了解,我省正穩步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截至目前,共有42家醫療機構提交了互聯網醫院注冊申請,其中30家完成與監管平臺對接上線。隨著互聯網醫院的應用和推廣,越來越多的老年患者足不出戶就可看病拿藥。
智能適老服務,讓辦事不難
1日,借助家庭代辦模式,廈門市民蔡婉雅終于在手機上幫在異地的父母查詢到了醫保消費、繳費情況。
幾天前,住在泉州的父母讓蔡婉雅幫忙查詢一下醫保消費情況。“父母在廈門還好,但在異地要怎么辦呢?”就在蔡婉雅犯難的時候,一個朋友告知她可以試試醫保部門新推出的家庭代辦模式等智能適老服務。
進入“廈門醫療保障”小程序并綁定個人信息后,把其轉發到老人微信里,讓老人人臉識別、同意……幾分鐘后,蔡婉雅就幫老人辦好所有事項。“第一次嘗試新服務,感覺太方便了。”蔡婉雅說,家庭代辦模式特別適合老人在異地的情況。
家庭代辦模式是廈門市醫保局在全國率先推出的一項針對老年人等群體的智能適老服務模塊之一。此前,廈門市醫保局已推出“線上查詢”“全程網辦”等服務,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便捷辦理醫保事項。然而,這些大多數人眼中的便捷,卻成了老人們的難題。蔡婉雅說,她多次教父母用手機辦理,但老人總是學不會,“主要覺得操作流程太復雜了,記不住;手機字體太小,看不清”。
為提高醫療保障服務適老化程度,廈門市醫保局歷時兩個多月的集中攻關,在全國率先上線醫保智能適老服務。除了家庭代辦模式,該服務還包含關懷模式、語音模式,設置“推薦”“查詢”“經辦”三大服務類別,以及“我的家庭”“親情賬戶”等功能。使用時,可打開語音模式,點擊“服務”頁面的所有文字時均有語音播報對應內容。針對50歲以上的廈門參保人,系統還將自動推薦參保人開啟關懷模式,大號圖文、語音播報等服務,讓老年人聽得清、看得懂,幫助他們快速找到所需服務,在網上順利辦理醫保業務。
廈門市日前發布有關通知,從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就醫、消費、文體活動、辦事服務,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產品和服務應用等8個方面,推出25條分解舉措,幫助老年人邁過“數字鴻溝”。
在禾緣社區,72歲居民危竹祥不僅能熟練使用手機辦事,還能用手機處理視頻、圖片。“在數字化發展的時代浪潮下,老年人希望融入社會的心情其實越來越迫切。”禾緣社區黨委書記謝美端說,除了教會老年人如何使用手機辦事外,未來社區還會開辦智能手機使用的技能提升班,讓老年人也能夠享受數字生活帶來的樂趣。
智能技術培訓班,讓學習更快
“這個紅色圖標就是‘網上老年大學’App,進入智能技術專區,《微信的使用》《智能手機應用攻略》等各種課程應有盡有。”1日,晉江市老年大學學員周淑坤打開手機,熟練地操作“網上老年大學”App。
今年80歲的周淑坤對智能手機的操作并不陌生。“現在我使用智能手機掃健康碼、聊天、支付、出行都沒有問題。”周淑坤告訴記者,如今她還學會了如何使用智能手機進行線上學習,剪紙、舞蹈、保健、英語……通過老年大學線上“云課堂”,她學習了許多課程。
去年,晉江市老年大學嘗試推出線上教學課程,入駐“網上老年大學”App,推出直播課。“推出線上教學課程后,我們發現不少老年人在智能手機使用上幾乎是‘文盲’,無法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晉江市老年大學分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莊應端表示。
去年10月,在摸底調查后,晉江市老年大學推出智能技術運用培訓課程。“我們根據老年人的實際需求,最終確定《‘閩政通’App的注冊和使用》《智能手機基礎知識》《微信的使用》《安全上網》4門課程,并對部分學員分9個班次進行線下培訓。”晉江市老年大學教師施育仁介紹。
“搜索呢,就好比去超市買東西,想買什么就得先找到東西在哪里。”“注冊相當于去銀行開卡,驗證碼相當于銀行卡密碼。” ……為了易于老年人理解接受,授課老師通過生動的比喻讓課堂更加有趣。“老年人學習智能技術運用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遺忘。”施育仁說。
為了幫助老年學員鞏固學習成果,晉江市老年大學還組建了一支“云課堂導學助手”隊伍,李韻霞就是其中的一員。為了幫助一些不識字的學員更快地掌握,李韻霞自創了一套方法。“對年紀大的學員及不識字的學員,我就教他們認手機軟件的顏色、圖形,手把手教他們操作。”李韻霞說,她參加的柔力球隊伍,原來十個人里至少有五個不懂得使用智能手機,如今連不識字的人都會使用閩政通、微信等App了。
“我們老年人很多都不會上網,但現實生活中看病、出行、支付、購物等離不開互聯網,老年大學開設智能技術運用培訓課程非常及時。”晉江市老年大學曲藝系南音初級班學員洪麗珠表示。
為了提高老年人智能技術運用培訓覆蓋范圍,晉江市老年大學還與晉江市老教委辦錄制教學視頻、刻錄U盤,制作教材折頁,分發到晉江全市各基層老年學校,通過搭建學習平臺,幫助更多老年學員學會智能技術。
責任編輯:趙睿
- 省領導赴寧德市開展“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2021-03-04
- 省委組織部召開部機關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2021-03-04
- 省屬本科高校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會議召開2021-03-04
- 福建愛心饅頭店:小小饅頭“愛”無邊2021-03-04
- 福建全國人大代表、住閩全國政協委員抵京2021-03-04
- 四大措施助力福建地理標志產品提質增量2021-03-04
- 福建完善財政激勵措施助推企業直接融資2021-03-04
- 福建去年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突破1000億元2021-03-04
- 公示!245個第十四屆省直機關文明單位擬表彰單位2021-03-04
- 省紀委監委關于征集“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選題的公告2021-03-04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全國人大代表、住閩全國政協委員抵京2021-03-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