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尤溪七中,學生使用親情電話與家人聯系。
霞浦四小教師向學生宣傳不做“手機控”。
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小學生用上了手機,不少孩子沉湎于手機的游戲、網絡社交等功能,青少年手機成癮問題日益凸顯。管控學生在校使用手機,已成為各方共識和做法。
今年2月初,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等相關要求。2月23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再次強調,學校要按照“有限帶入校園、禁止帶入課堂”的要求,細化手機管理措施。教育部發出《通知》后,我省教育部門指導區域內所有中小學按照“一校一案”的原則,科學制定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實施方案。
因校制宜 打造多元化方案
新學期伊始,很多家長、學生都收到了學校發來的一則提醒: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確有需求的,須經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后應將手機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
連日來,記者對校園“禁機令”的執行情況進行了走訪調查。廈門六中黨委書記、校長姚育青介紹說,學校實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手機管理。“學校原則上不允許學生攜帶手機。我們將手機使用情況納入個人德育評條以及校園星級班級評定的指標中,貫穿個人成長及班級管理的全過程,由全體教師負責監督檢查學生校園手機使用行為。”
另外,針對在校內違規使用手機的同學,廈門六中制定了相關處罰措施,并明確了處罰注銷處理的相關流程。姚育青告訴記者,對于初次違反者,年段給予批評教育,對于多次違反者,學校給予批評教育。該校高一(1)班學生曾琪說:“沒有手機一開始很難熬,不過正好避免了分心,有更多時間放在學習、活動及與同學的交流上。”
晉江一中出臺了《手機管理規定》,把禁止學生帶手機進入教學區納入懲戒教育內容,構建手機管理“4+1”模式。通過家長、教師、學生組織、學生四方協同管理與學生服務相結合,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福州市鼓樓第二中心小學則利用“國旗下講話”專題活動、少先隊主題活動課等形式,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攜帶手機入校的不良影響及對身心健康的損害,使廣大學生理解學校意圖,消除抵觸情緒。學校還組織學生參加無手機班級活動,正面激勵督促學生遠離手機。
根據此次《通知》要求,學校不得使用手機布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霞浦縣實驗小學校長盧成福說,低年級目前已取消書面作業,高年級學生作業采用書面抄寫。
疏堵結合 讓規定更有“溫度”
霞浦宏翔高級中學是一所全封閉式學校,辦學伊始,學校就禁止學生帶手機進入課堂。為此,學校在教學樓、食堂、學生宿舍等處配備了100多部公共電話,學生一入學,便會被要求辦理一張公共電話卡,通過公共電話對外進行聯系。每個班級還建有一個家長使用的“釘釘”群,由教師在群里發布重要事項,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校動態。“現在學生都很自覺,習慣了一到學校就上交手機。”該校辦公室主任黃新說。
對于有特殊原因確需攜帶手機的同學,廈門六中提出,學生在家長同意之后可提交書面申請,經過班主任、年段、德育處三級審核之后攜帶手機入校。學校在非教學區設立專門手機柜,對申請入校的手機進行統一保管,申請的學生也需要按照規定在固定的時間和區域內方能使用。
廈門雙十中學德育處副主任陳紫燕說,該校僅限學生攜帶非智能手機,且須放進每個教室專門開辟的“停機場”。
“走讀生早上進教室后,要把手機裝進信封,信封上寫明班級、姓名、座位號,交給班級的手機管理員。管理員按照信封上標注的座位號整理好順序,放進‘停機場’。‘停機場’正對著監控攝像頭,保證了手機安全。”據陳紫燕介紹,在校上學期間如需使用電話,走讀生可使用辦公室、學校電話或向老師借用,無特殊情況放學前不得取回手機;寄宿生則不得將手機帶到教學區域。
早在2016年,泉州市培元中學就正式出臺了有關智能手機使用的管理方法,在手機管理方面形成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培元中學負責人表示,出于學生正常通訊需求的考慮,學校允許學生攜帶非智能手機,而且適度向學生開放年段室、辦公室電話以及教師手機,創設多元通訊空間,以此化解由智能手機管控而帶來的通訊需求壓力。
為保障學生線上求知的權益,培元中學開設了綠色網室,添置互聯網信息一體機,方便學生及時查閱資料、了解時政,同時延長學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開放時間,滿足學生需求,打通校內外的資源和學習通道,形成互聯網學習生態。
政策底氣 家校協同要跟上
學生攜帶手機,一直是校園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尤溪縣教育局思政股副股長高峰說,手機功能越來越集成化、智能化、娛樂化,中小學生對手機的迷戀也越發明顯,教育部“禁機令”的出臺,讓學校有規可依,學校管理起來也更有底氣。
2017年,尤溪縣教育局就曾出臺規定,嚴格管控中小學生攜帶手機進入校園。如今,該縣將嚴管學生攜帶手機進校園作為考核全縣37所中小學校工作的重要指標之一,明確把好中小學生手機“有限帶入校園、禁止帶入課堂”大方向,并指導學校加強內部的教育引導、豐富學生在校的一日生活學習,以此沖淡學生對手機的依賴。
要徹底改變中小學生在校園過度使用手機的局面,還需要家校共育配合。
去年12月底,廈門六中向家長發放了關于學生攜帶智能手機入校的問卷調查,84.2%的受調查家長投了不贊成票。基于此,學校在動員家長配合執行“禁機令”時便有了底氣。
在福州市鼓樓第二中心小學,“親子共讀活動”“書香飄滿園”等校園文化系列活動的開展,使家長放下手機,有效參與親子活動。福州日升中學則發出倡議,建議家長以身作則不當“低頭族”,給孩子做好榜樣,更好幫助孩子正確使用手機。
福建省職工科技教育中心副主任、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深教育學者武劍認為,作為家長,除了配合學校執行政策,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十分重要。針對手機使用,要與孩子約法三章,合理規劃使用,不沉溺于手機游戲。而且,制定手機使用管理規則,不能只由家長說了算,可以讓孩子一同參與,全家人一起討論,并形成公約。孩子自己參與制定的規則,就會更愿意去遵守,同時孩子還能從中學會如何通過協商取得一致意見的方法。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建省教育廳:將手機管理納入日常監督2021-03-17
- 手機有限帶入校園 福州學校管理人性化2021-03-15
- 教育部為什么再次強調手機禁入課堂?未成年人該如何使用手機?2021-03-12
- 防控近視 教育部要求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2021-03-12
- 閩劇進校園 送上一份戲曲文化盛宴2021-03-11
- 五鳳派出所:深入轄區校園推進護校安園工作2021-03-05
- 華為手機軟件自動更新在哪關?華為手機取消軟件自動更新步驟分享2021-03-03
- 手機和可穿戴設備份額中國第一!余承東:華為2020年活下來了2021-02-23
- 一拿手機就“六親不認”?如何“撈出”孩子?2021-02-03
- 禁止手機帶入校園 孩子用手機應"拿得起放得下"2021-02-02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人社廳最新通知:全面推進我省職業技能等2021-03-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