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福建省“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系列主題第四場新聞發布會,邀請省農業農村廳、省民政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以及寧德市,重點介紹福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的有關情況。
政策不斷檔,脫貧不返貧
將財產狀況符合規定的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殘人員和三級智力、精神殘疾人,以及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難人員,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
5年過渡期內,對不再符合低保條件的脫貧人口繼續執行延保12個月;
集中養育和社會散居的孤兒的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分別從每人每月1500元和900元,提高至1800元和1400元;
……
在發布會上,省民政廳副廳長陳麗華現場一一解讀福建最新民生“禮包”。今年,省民政廳出臺了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15條具體措施,以一系列惠民政策舉措,繼續為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提供兜底保障。
歷經櫛風沐雨、攻堅克難,福建高質量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貧困戶脫貧了,但返貧致貧風險依然存在。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筑牢防返貧防線?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黃書榮詳解福建思路:
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深化省領導掛鉤聯系鄉村振興重點縣和欠發達老區蘇區縣制度,保持按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籌集資金政策不變,繼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
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充分利用“一鍵報貧”在線申報系統和熱線服務電話,建立農戶主動申請、部門篩查預警、基層干部定期跟蹤走訪的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堅持預防性措施和事后幫扶相結合。
與此同時,全省各地不斷創新自選動作,打出防返貧組合拳。
“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寧德便率先出臺七條措施幫扶群眾發展產業、引導就業。”寧德市副市長黃國璋說,當地還創新成立“防止返貧精準救助資金池”,創造性地和保險機構開展合作,精準救助出現返貧風險的貧困戶和邊緣易致貧對象。
發力特色產業,激活鄉村動能
0593不僅是寧德市的電話區號,如今還成了閩東優質農產品的身份代碼。去年,寧德正式啟用“0593寧德號”區域公用品牌,首批30家企業獲得使用許可。福鼎白茶、桐江鱸魚、壽寧高山茶等閩東優勢特色農產品,正共享同一品牌,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寧德依山面海,山海資源豐富,且生物種類繁多,全市‘三品一標’產品認證總數達460個,產地面積79.5萬畝。”黃國璋現場分享寧德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經驗,“我們圍繞水產、茶葉、食用菌、水果、蔬菜、中藥材、畜牧、林竹花卉及鄉村旅游等‘8+1’特色產業發展,打造對外統一的農產品形象標識,加大我市優質農產品的品牌辨識度,推動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如何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產業振興是關鍵。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生態稟賦優越,農業多樣性資源豐富,打特色牌、走特色路,是必由之路。去年,全省十大鄉村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成績來之不易,未來前景可期。黃書榮梳理了下一步推動福建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
集聚發展——全面實施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3212”工程,全省統籌布局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和“一村一品”專業村,促進優勢產業向優勢區域集聚。
融合發展——加快農產品加工提升工程建設,補齊農產品加工短板,培育一批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配套完善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體系;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
龍頭帶動發展——實施農業龍頭企業培育工程,鼓勵龍頭企業強強聯手、并購重組,組建大型企業、產業聯盟,推動更多農業龍頭企業上市融資,引導更多龍頭企業與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創新發展——強化種業創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農業新品種;大力實施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推廣水稻機械播種、畜牧養殖飼喂料與環境控制等機械裝備和技術;推廣農業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新技術新裝備應用。
聚合社會力量,構筑振興合力
陳麗華還帶了大田后生仔的故事。
早前走紅全網的神曲《大田后生仔》,讓長期以來“養在深閨人未識”的三明市大田縣收獲了一波流量。如今,大田后生仔們以電商直播為新農具,發力網紅經濟,讓家鄉農特產品進入千家萬戶。
去年,省民政廳聯合原省扶貧辦,啟動實施“陽光1+1”牽手計劃,省職業經理服務行業協會與大田縣結成對子。一年多來,協會以農業品牌創建和直播電商為切入點,在大田縣開展農民主播選拔培養,策劃舉辦“陽光1+1”首屆大田助農直播年貨節等活動,還為鄉村主播們提供了“陽光1+1”普惠金融信貸服務。如今,協會已在全縣選拔培養本土主播50多人,直接解決當地低收入人群就業200余人,人均年增收4.6萬元。
“各級社會組織及其會員單位在老區村生產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扶困幫扶、教育資助等方面累計投入資金8.29億元,探索了產業提升型、教育扶智型、科技支撐型、電商平臺型等10多種模式。”陳麗華說,截至今年6月,全省共有1232家社會組織,通過“陽光1+1”牽手計劃與1263個老區村簽訂協議。
鄉村振興,不僅要內培人才,還要外引力量。如何引人才下鄉,匯聚全社會合力?福建廣大鄉村正迎來源源不斷的外援力量。
在寧德,選派388名臨近退休、政治素質過硬、鄉土情懷濃厚的領導干部返鄉擔任鄉村振興指導員,在推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排頭兵”作用。
寧德時代新能源、寧德青拓等“金娃娃”企業,則通過工業反哺農業機制,在城鄉融合中展現擔當。近年來,寧德時代新能源公司聯合寧德各縣(市、區),共同出資10億元,在全國首設“閩東時代鄉村振興基金”,一舉消除全市948個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以下的“相對薄弱村”。
(記者 張輝)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建榕能集團:保市民清涼度夏,優質服務沁人心2021-07-30
- 福建省教育廳:建立幼兒園與小學雙向銜接的互助發展模式2021-07-30
- 三明銀保監分局關于黃詩曙任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三明分行行長的批復2021-07-30
- 《福建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明年元旦起施行2021-07-30
- 《福建省水污染防治條例》將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2021-07-30
- 福建省教育廳出手了!2021-07-30
- 福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十大行動” 重點工作任務實現“雙過半”2021-07-30
- 福建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閉幕2021-07-30
- 尹力主持召開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第73次會議2021-07-30
- 福建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學習采訪實錄《習近平在福建》并交流心得2021-07-30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最新!2021福建本科批投檔線陸續公布!2021-07-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