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1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徐文錦 通訊員 黃言亮)走進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雨后的金溪碧波漣漣,對岸青山云霧繚繞。
村民邱彩立家擂茶飄香,屋內熱鬧不已。10余名來自高唐鎮和常口村的黨員干部、村民圍坐在一起,每人手捧一本《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一場擂茶讀書會正在舉行。
“看!581頁起就是我們常口村的故事。”曾任常口村黨支部書記、現任高唐鎮副鎮長的張林順大聲提醒。看到熟悉的片段,大家熱烈地討論起來。
“他為我們指明發展路子”
“書中描寫得很細致、很真實。關于常口村的部分達到8頁,篇幅還不小呢。”張林順激動地說。
1997年4月11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到常口村調研。當年,張林順是村干部,就在現場。提起那天的經歷,他記憶猶新。
“常口村是習近平將樂調研的第一站。”張林順回憶,習近平來到老村部,站在院子里就和村民、村干部聊了起來。村集體經濟有哪幾塊收入?每年總共收入多少?村民一年收入有多少?“他問得仔細,聽得認真。”張林順印象深刻。
望著村部對岸郁郁蔥蔥的原始林,習近平若有所思,語重心長地說:“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你們要畫好山水畫,扎實抓好山地開發,做好山水田文章。”
習近平對常口村干部說,生態林業也是未來林業,我們要把林業產業和林業生態統一抓好,把水土保持擺上重要位置,否則將來就會滿目荒山、兩手空空。
當時沒有一條水泥路、沒有一幢新房子、沒有一盞路燈會亮的常口村正面臨是否要“賣山”的艱難抉擇。“聽到這番話,頓時感覺眼前一亮,心頭一震。”張林順深有感觸地說。
“他的一席話為我們指明了發展路子。”在張林順看來,雖然習近平同志在常口村停留的時間并不長,但對村子來說,意義重大。此后,常口村以加大宣傳、設立村規民約等方式引導村民抵住“誘惑”,守好青山,并開展合作造林項目,解決村民就業問題,實現林業長效發展。有了增收途徑的村民不再只盯著眼前的山林,逐步發展起生態經濟,在“山水田”里寫出好文章。
“我們發展生態漂流,投資種植臍橙,打造研學基地,還吸引多省皮劃艇隊來此訓練。”談起這些年村里的變化,張林順如數家珍。2019年,常口村被列入“全福游、有全福”旅游精品線路,當年12月獲評國家3A級景區。
炎炎夏日,走進常口村,林木交錯綠樹成蔭,頓感清涼舒爽。剛剛啟動運營的“擂茶生態一條街”上,香味四溢,不少游客駐足品嘗。不遠處,由省旅游集團投資建設的“兩山學堂”文旅康養基地已進入收尾階段,預計今年8月開館。常口村端起了“綠飯碗”,從“三無村”蝶變為遠近聞名的休閑旅游好去處。
“好生態才能引來好項目。”張林順說,“如果當時賣了山,現在出多少錢都買不回,更別提通過生態旅游讓村民在家門口增收,我想這就是‘無價’的意義。”
“他始終牽掛村里的民生‘小事’”
“彩立,書中這一段講的不就是你家的擂茶么!”透過書里的描寫,多年前“擂茶香中話家常”的情景再次浮現在大家眼前。
“那天,習近平同志走進我家,我很激動也很緊張。他十分親切,我漸漸放松下來,端出做好的擂茶,招呼大家坐下品嘗。”憶起當時情景,邱彩立仍覺得很溫暖,“品嘗擂茶時,他問起家里有幾口人,收入來源主要靠什么,以及家里老人身體和孩子學習情況,還叮囑我們要勤勞致富、重視教育、團結鄰里。”
牢記囑托奮力前行,常口村日新月異。
“一塊木板兩塊磚,三尺柵欄圍四邊”是20世紀90年代常口村廁所的真實寫照。“那時衛生條件差,大家都戲稱‘跳著芭蕾上廁所’。”邱彩立說,“奔小康、建新村”適時啟動,其中一項就要求各家建新房時,配上衛生間。
邱彩立家首先蓋起了新房。標準化的衛生間內,抽水馬桶、洗手池、熱水器一應俱全,不少村民都趕來參觀。此后,村民都換上了干凈的水廁。
2017年,常口村在全縣率先建起污水處理站,并配套地下管網。現在,經過處理的生活污水達到標準,排放規范。不僅“改廁”、污水處理取得重要成果,電線下地、立面改造、垃圾分類、打造庭院,常口村村容美化不斷升級。“現在村子就像一個大公園,在這兒生活和城里一樣舒服。”邱彩立笑著說。
2019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還提起了村民邱彩立家的擂茶。“總書記說,那是我第一次喝擂茶,里面有米吧?還有芝麻、茶葉、橘皮……”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張林順回憶說,總書記還細致詢問了常口村環境衛生整治得如何、廁所問題解決得好不好等情況。
“20多年過去,總書記還記得我們的擂茶,還牽掛著村里的這些民生‘小事’,濃濃的為民情懷令我們感動!”張林順感慨道。
“抓好黨建和生態,讓更多村子富起來”
眼下,張林順還多了一重身份——高唐鎮常口聯村黨委書記。
通過綠色發展,曾經村集體收入不足3萬元的常口村實現“大跨步”,去年收入達145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9萬元,比1997年分別增長48倍和12倍。“一個村強不算強,一個村富不算富。”張林順說,2017年起,富裕起來的常口村“以富幫窮”,聯同周邊常源、元坪、高山坊、陳坊、鄧坊5個村組建聯村黨委,推動黨建聯建、產業聯抓、治理聯動,共同致富。
在常口村近百畝的林下種植基地,仿生態種植的多花黃精長勢喜人。“林下種植黃精品質好,可謂深山‘黃金’。這片黃精再過一年就可以采收,我們準備在聯村擴大種植規模。”張林順道出今年的計劃。
除了林下種植項目,常口聯村緊抓生態農業,在鄧坊村、陳坊村種植超過200畝的臍橙和甜脆柿,提升村莊造血能力。同時,依托生態優勢,聯村黨委將聯建村納入環常上湖森林康養基地旅游規劃,大力發展城郊鄉村旅游。目前,森林康養步道已經修至陳坊村,逐步串聯起金溪沿岸景觀,吸引不少游客前來體驗。
2021年,聯建村村集體平均收入為47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6萬元,分別是2017年的1.6倍、1.7倍。去臍橙基地摘果、包裝,去研學基地食堂做飯……一有空,常口村村民孫桂英就去周邊的企業幫忙。“只要有勞動意愿,都能找到活干,一年少說也能賺兩三萬元。”
“路如果走偏了,永遠也到不了終點。常口為什么能有今天?最重要的是找對了正確的方向。”張林順說,“我們會沿著‘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的指引,繼續抓好黨建和生態,讓更多村子富起來,讓子孫后代的‘生態飯’吃得更香。”望著對岸的青山,張林順信心十足。
責任編輯:黃小群
- 廈門同安法院發布“綠皮書”4年推動補植復綠1200余畝2022-07-04
- 昇騰AI開發者創享日6月25日走進成都 三個維度為開發者創造價值2022-06-28
- 順昌:做好山水文章 打造生態新城2022-06-24
- 順昌:做好山水文章 打造生態新城2022-06-24
- 福州:推窗見綠出門見園 生態福利送到家門口2022-06-24
- “同心·福”“福”文化主題展閃耀第七屆閩商大會2022-06-19
- 華為云生態特別節目解構新伙伴體系 三大方向形成新支撐2022-06-17
- 建甌:“一根竹”造福一座城2022-06-17
- 茶香花美 共繪松溪新圖景2022-06-16
- 今日芒種丨國網福建電力與生態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2022-06-06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送法下鄉”接地氣 禁毒宣傳“零距離”2022-07-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