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1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珂 通訊員 彭林芳) 專項資金分配首次引入競爭機制,拿出25%的專項資金用于設立競爭性項目,通過遴選予以立項支持。日前,省科技廳啟動現有36家省屬公益類科研院所科技創新能力及專項使用績效評估,評估結果將作為2023—2025年專項資金安排主要依據。
“此次評估中突出破‘四唯’導向,減少論文論著指標,健全分類評價機制,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公益院所的創新活力,提高省屬公益類基本科研專項的資金使用效率。”省科技廳副廳長黃舒介紹說。
為穩定支持省屬公益類科研院所創新發展,此前,我省設立了省屬公益類科研院所基本科研專項,主要用于支持院所自主選題研究和青年人才培養,實行自主選題、自主評審、自主管理、自主驗收,賦予科研機構更大自主權。同時,實行三年一次評估,結果作為下一輪資金分配主要依據。
此輪評估更加注重對院所創新績效的評估。省科技廳發展規劃與政策法規處處長陳聰文介紹,比如,新設“研發經費內部支出”相關指標,引導院所加大研發投入,提高技術服務(咨詢)、開發(轉讓)等指標分值,引導院所在潛心研究的基礎上加大成果轉化力度。
同時,評估指標更加全面。“指標設置堅持分類評價原則,選取的考核指標盡可能反映不同類型的院所發展成效。”陳聰文說,如,“創新戰略研究成果被采納數”分值等同于“技術開發(轉讓)合同數”,院所基礎運行保障評估指標中增設“科技活動支出”,往年僅根據人數規模分檔次分配。
黃舒表示:“在穩定支持的基礎上,引入有限競爭機制,有利于激發科研人員尤其是青年人才創新潛能與活力,進一步推動院所科研產出更加高效優質。”
自實施公益專項以來,省科技廳累計立項3066個自主選題項目,資助經費超4億元。通過公益專項的穩定支持,公益院所在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公益專項促進了公益院所基本科研活動的持續進行。”陳聰文介紹,如穩定支持農科院作物所開展薯類資源創新與利用研究、農科院水稻所開展水稻分子育種研究。近三年來,公益院所獲得國家品種審(認)定46項,省級品種審(認)定144項,臨床試驗批件25件,主導國家標準9項,主導地方標準72項,發明專利授權數621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數510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372項。
“公益專項保障院所基本科研活動,促進學科建設,調動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魏輝說,5年來省農科院以第一單位獲省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1人,獲科技進步獎54項。
責任編輯:莊婷婷
- 8月13日福建新增本土確診病例3例、無癥狀感染者1例2022-08-14
- 福建大數據發展水平居全國第7位 進入全國第一梯隊2022-08-14
- 福建:城建高品質發展高質量2022-08-14
- 寧夏來福州發出“看星星邀約”2022-08-13
- 福建首次應用車網互動技術實現精準削峰響應試點2022-08-12
- 福建省首款世遺主題地方即開型體育彩票首發2022-08-12
- 福建三市發布一批人事任免2022-08-12
- 含編內!福建這些事業單位正在招聘2022-08-12
- 福建老百姓最喜歡哪些運動?帶你一圖讀懂福建省全民健身新特點2022-08-12
- 福建省首款世遺主題地方即開型體育彩票首發2022-08-12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首制內河增程式電動貨船“武夷2號”下水2022-08-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