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建新聞
      分享

      東南網10月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侃 林蔚)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人才,正是企業發展最重要的創新要素之一。

      近年來,我省著眼于有效聚集產業人才,推動一批高水平科研院所、高校優秀團隊落地,促使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目前,全省共培育產業領軍團隊68個,引進“高精尖缺”人才150多名,攻克一批“卡脖子”難題;培育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4家,引進高端人才1200多名;通過技能競賽平臺培養技能型人才超3萬名。

      引人才,提升硬核實力

      長汀縣,福建貝思科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里,一場視頻線上會議緊張進行。

      會議室內,公司主要研發人員齊聚一堂;視頻系統那端,是遠在日本的公司技術總監白川彰彥。

      “白川先生是我們引進的全職日籍專家,之前他大部分時間在公司帶團隊,這兩年由于疫情沒法過來,我們每隔一天就會進行這樣的視頻連線,研發人員匯報實驗結果,白川先生指導下一步工作。”公司總經理李甜告訴記者。

      貝思科是廈門鎢業孵化的一家研發、生產MLCC(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用高端鈦酸鋇、碳酸鋇等電子材料企業。

      “MLCC是應用廣泛的電子元器件,被稱為電子工業的‘大米’。一部手機里就有1000多顆陶瓷電容器,鈦酸鋇則是決定其主要性能的關鍵材料。”李甜介紹。

      此前,日韓企業占據了八成以上鈦酸鋇市場份額,高端產品幾乎100%依賴進口。

      “要在高端市場突圍,必須拿出納米級的產品。”李甜說。在自主研發取得一系列突破的基礎上,企業又在政府部門幫助下,請來了在日本有著20多年電子陶瓷材料研發經驗的白川彰彥。

      如今,貝思科的產品解決了納米級鈦酸鋇的缺陷問題,提升了可靠性,一舉打破國外壟斷。

      近年來,我省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團隊來福建工業企業發展,重點推動輕金屬材料強化添加劑、新型工業陶瓷、氫燃料電池空壓機等項目成果落地產業化,取得顯著成效。

      目前,全省已遴選三批產業領軍團隊68個,帶動引進“高精尖缺”人才150多名,落地高水平研發項目100多個、突破核心關鍵技術130多項,一批“卡脖子”難題得以攻克。

      借外智,彌補創新短板

      走進位于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內的福建省增材制造創新中心實驗室,研究員劉華剛正對數組實驗數據反復比對。

      “為適應車輛智能化、網聯化需求,汽車玻璃中要植入探測器、傳感器等元器件,這就對玻璃精細切割提出新要求。傳統的機械切割粗糙度較大,難以適應企業的新需求,需要新工具、新技術的介入。”劉華剛說。

      劉華剛團隊正在測試的數據,便是和福耀玻璃聯合攻關,利用增材制造中的激光技術破解玻璃精細切割和打孔的技術難題。

      劉華剛此前任職于新加坡國立大學,如今作為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的引進人才在福建省增材制造創新中心從事研發工作。

      “我們強調‘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著眼于用研發來解決企業的問題。”中心主任、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研究員林文雄表示。

      如今“企業出題,科研答題”已成為省增材制造創新中心的工作準則。

      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高端產業創新平臺建設,以平臺作為吸引人才服務產業的重要載體,構建起產學研用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不久前,由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晉江)有限公司牽頭創建的福建省高端綠色鞋服制造業創新中心、福建永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創建的福建省氟新材料創新中心被認定為最新一批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目前,我省已有4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另有多個中心正在試點創建中。

      此外,我省還高位嫁接“浙江大學福建科創中心”“北京理工大學東南信息技術研究院”等優質創新平臺資源,引進浙大新能源團隊、北理工難熔金屬靶材團隊等;舉辦“創響福建”創新創業大賽、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技能大賽、計算機軟件設計大賽等各類產業賽事,有效促進高端人才在閩集聚。

      塑體系,夯實人才根基

      “我們每天都接觸的手機顯示屏里有一層看不見卻不可或缺的‘涂裝’,它就是ITO——氧化銦錫。它先制成標準尺寸的陶瓷靶材,由磁控濺射機將其濺鍍到顯示玻璃上,最后制成顯示屏。”在福建阿石創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半導體靶材事業部總監蘇百櫻向記者揭秘這一關鍵材料。

      操著一口閩南口音的蘇百櫻來自臺灣,在業內小有名氣,是企業專門挖來的技術骨干。

      濺射靶材等PVD鍍膜材料是新型顯示面板、半導體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上游關鍵材料,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過去,這一材料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

      突破“卡脖子”技術,亟須夯實人才隊伍。阿石創人力資源總監游文立告訴記者,除引進海內外高端人才,公司還實施“繁星計劃”,著力自主培養、建設一支百人科技團隊。

      在厚實的人才隊伍保障下,阿石創攻克了多款高端濺射靶材的技術難點,成為國內PVD鍍膜材料行業設備最全、技術最先進、產品最多元的龍頭企業之一。

      去年11月,阿石創與鄭州大學何季麟院士團隊合作的項目突破了大尺寸ITO靶材技術難點,拿下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如今成果已在京東方等面板生產線應用。

      近年來,我省多措并舉,引導企業建立完備的研發創新人才體系。

      將“引進生”機制引進到民營企業,進一步拓寬我省民營企業人才隊伍源頭活水。過去一年,工信部門做好清華、北大、人大3場綜合類引進生宣講活動,將23家民營龍頭企業317個崗位納入選拔公告;協助寧德時代、三棵樹、新大陸等重點企業招收上海交大等名校引進生。

      同時,健全國家、省、市三級企業技術中心梯次培育機制,持續提升企業創新能力。2021年,全省新增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4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9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超120家,形成梯次發展的創新主體。

      責任編輯:莊婷婷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老人替父輩臺灣老友掃墓70多年 一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亚| 亚洲婷婷天堂在线综合| 激情五月亚洲色图|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亚洲av麻豆aⅴ无码电影|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午夜爱爱香蕉片|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不卡| 亚洲成a∨人片在无码2023| 最新亚洲春色Av无码专区|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vvvv99日韩精品亚洲|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 韩国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大桥未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亚洲精品国产国语|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 亚洲自国产拍揄拍| 中国亚洲呦女专区| 亚洲自偷自偷在线成人网站传媒 |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久久亚洲高清综合| 久久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 |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女同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ⅴ|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 亚洲av无码兔费综合| 日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MM131亚洲国产美女久久| 国产自偷亚洲精品页65页|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