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已過,全省氣溫下降明顯。在泉州市森誠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種植基地,10畝木瓜園卻是一片綠油油,掛滿了大大小小的果實。
在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科技人員熊月明、周平等人的幫助下,今年該基地采取稻草、遮陽網等覆蓋地面,早晚噴水,降低土壤溫度,確保產量不會因剛剛過去的高溫天氣而減少。
改變外界環境條件,避免高溫減產,是栽培番木瓜的關鍵。因為高溫干旱會導致番木瓜兩性株出現趨雄現象,即雌蕊敗育,導致不能正常結果。但隨著研究人員在實驗室里的最新發現,上述基地的番木瓜再遇高溫天氣,或可從番木瓜內部另辟蹊徑,實現增產。
花性變化影響產量
根據農業農村部出臺的《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13—2020年)》,粵桂南部、滇東南和閩南是番木瓜特色果品優勢區域。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我省番木瓜出口量占全國的32.76%,出口金額占比高達33.67%。
周平說,要增產,就要了解番木瓜的花性與株性背后的關聯。“找到原因,增加正常花比例,減少性別異常花發生,對于生產果實的作物至關重要。”
今年4月,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與福建農林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等單位聯合在全球頂級園藝學雜志《園藝研究》上發表論文,系統闡述了基因組甲基化修飾及激素作用對番木瓜性別特征形成和性染色體演化的影響。
作為論文第一作者,周平說:“番木瓜花性變化會直接影響產量。我想要進入它們的微觀世界中找出原因,未來有望‘治本’,提高產量。”
周平發現,番木瓜高溫趨雄,是因為司空見慣的植物激素。“生長素的過多積累,會影響到雌蕊,令其趨雄。”
論文首次報道:“在番木瓜性染色體決定性別的基因區段存在著高水平的甲基化修飾。”“在基因區段中,基因本該開啟或關閉的狀態發生了改變,從而影響番木瓜中不同性別特征的出現。”
這兩個發現,令周平喜出望外。
他與番木瓜的“結緣”要從2008年說起。彼時,剛到省農科院工作的周平主要研究果樹生理生化,番木瓜高溫趨雄,是他遇到的難題中最“撓人”的一個。
“民間常說,番木瓜分公母,也衍生了不少土方法讓公樹結果。我也試過,在公樹上砍上幾刀、用鋤頭把根弄傷、在番木瓜基部釘釘子等等。”但這些辦法對他栽培的趨雄番木瓜樹基本無效。
2014年,他選擇“回爐再造”,到福建農林大學在職攻讀博士研究生。“我的導師明瑞光兼任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校區植物生物學系教授,常年鉆研番木瓜趨雄背后的原因。”
同一年,在福建農林大學校區中華植物園試驗地,周平播下了第一批番木瓜種子,雌雄異株,經過連續多代人工授粉雜交純化而成。“這樣,所得雄雌后代均源自同一親本,為接下來的實驗排除干擾。”
由此,周平正式踏入番木瓜的微觀世界。
反其道而行之獲突破
據介紹,近幾年,隨著番木瓜中性染色體的發現,學術界認為其性別由三條染色體控制,雌性為XX,雄性為XY,雌雄同花為XYh。
其中,兩性株(XYh)應用于果樹生產,是構成產量的主要結果株。“基因組研究證實,兩性株番木瓜是在4000年前由原始的雄性(XY)番木瓜祖先演化而來,可能是人類發現、馴化、選擇的結果。”周平說。
2015年11月,周平所在的明瑞光團隊采集了番木瓜雄株、雌株、兩性株上的雄花、雌花和正常、高溫趨雄兩性花,利用當時最先進的高通量測序手段,檢測發現“高溫趨雄兩性花中的生長素作用很強”。
受此啟發,一開始,周平選擇給番木瓜補充生長激素。2016年的盛夏,他每天頂著烈日爬上3米高的梯子,在番木瓜頂端噴灑生長激素,一待就是2個小時。兩個月后,他失望了。“試驗了各種濃度的生長激素,都敗育了。”
破罐子破摔,周平突發奇想,干脆反著來——第二年,他用生化抑制劑干擾阻斷生長素運輸!
“剛開始,花序上出現一些細長筒狀的雄花,這是由于花中雄蕊減少造成的。此后,新抽生的花序上開始出現一些類似兩性花的性轉變雄花。雄花中敗育雌蕊重新發育!”驚喜一個接一個。
周平分析,要保證雌蕊的正常發育,需要一個合適范圍內的生長素激素作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這也解釋了,為何一開始我的實驗碰壁。”
2019年,當周平完成博士研究生后,仍然沉浸于番木瓜的微觀世界中。
這一次,他通過全基因組甲基化測序,發現不同性別番木瓜花的甲基化水平,都會隨季節性波動。“進入夏季后,雄樹、雌樹、兩性樹幼花的基因組甲基化修飾水平趨向一致。”他解釋說,但在夏季,雌樹不受影響,可正常開花結果。
“這意味著,造成不同性別番木瓜花甲基化差異的因子和番木瓜性別決定因子并不一致。”周平說,一直以來,學術界猜想“番木瓜花甲基化差異的因子也會影響到它們的性別”,但他的發現與這個猜想在某種程度上背道而馳。
到目前為止,只在40種左右的植物中鑒定出了性染色體的存在。在此次番木瓜“性別大戰”中,周平通過多組學聯合分析,更新了學界對番木瓜性別決定過程中遺傳和表觀遺傳因素作用的認識,揭示了番木瓜性別分化和性染色體演化的復雜性。
“我只是邁出一小步,仍有如大海般廣闊的未知領域,等待我們的探究。”周平說。(記者 林霞)
責任編輯:莊婷婷
- 福建省運動隊參與服務活動每年應不少于4次2022-10-12
- 10月11日福建省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3例2022-10-12
- 喜迎二十大 | 央企入閩 攜手共贏2022-10-12
- 堅定政治信仰 培育時代新人——全省高校黨建和思政工作綜述2022-10-12
- 福建:念好“山海”經 閩東鄉村興2022-10-12
- 福建省印發互花米草除治攻堅行動方案2022-10-12
- 福建:上下聯動,讓巡視巡察“利劍”更顯鋒芒2022-10-12
- 福建首部福文化專著《福“見”福清》面世2022-10-12
- 喜迎二十大 | 福建:文旅經濟 利民為民2022-10-11
- 高科技彰顯八閩硬實力——“閩山閩水物華新”主題成就展特寫2022-10-11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高科技彰顯八閩硬實力——“閩山閩水物華新”2022-10-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