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
下的是基層 到的是民心
東南網7月21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戴艷梅 嚴順龍 鄭昭)歲月更迭,唯理永存。
3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任寧德地委書記期間,親自倡導推行“四下基層”工作制度,即“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
種子破土,枝繁葉茂。
35年來,“四下基層”工作制度沒有因時空變換而淹沒在歲月,其蘊含的哲理歷久彌新,在八閩大地、山海之間傳承弘揚,不斷豐富深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黨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樹牢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從閩東發端,到全省推廣、走向全國,“四下基層”已成為黨做群眾工作的重要機制,成為黨員干部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載體。
追尋足跡,感受變遷。為民初心散發出更加絢麗的時代光芒。
體察民情,回應民意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20世紀80年代,素有“老少邊島窮”之稱的閩東,山高路遠,地勢犬牙交錯,山海川島湖林洞,是“閩道更比蜀道難”集中體現。因交通不便,群眾有事上門找政府,可謂耗時耗力,苦不堪言。
1988年12月20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在霞浦縣開展“地縣領導接待群眾來訪日”后,開始思考:有這么多來訪群眾,應該形成一個規范化的制度,既讓群眾滿意,又讓群眾好找。
從群眾角度想問題,從群眾的難處想辦法,這是“四下基層”誕生最直接、最發自內心的一個原因。為民著想、為民考慮,“予群眾方便”。正如當年習近平同志所說:與其群眾跋山涉水,不如我們干部直接下訪,幾個干部下去,總比那么多群眾上來要強一些。
坦誠的心聲和質樸的愿望,讓“四下基層”從誕生之日起,就有了持續長久的生命力。
基層,是習近平同志去得最多的地方;群眾,在他心中有著最重的分量。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始終是“四下基層”的踐行者、表率者、帶動者,身體力行地闡釋了“四下基層”不僅僅是一種工作機制,更彰顯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內涵。
正如《念奴嬌·追思焦裕祿》寫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不論是在經濟特區、貧困山區還是省會城市,習近平同志始終秉承為民之心,始終與福建人民心心相印。
2000年1月,習近平當選福建省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莊嚴承諾:切不可忘記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多年來,沿著習近平同志的足跡,福建大力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四個萬家”“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等優良作風,連續33年每年實施一批為民辦實事項目,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加快補齊民生社會事業短板。
新時代的十年,福建省超七成財政支出投向民生社會事業,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共享現代化建設成果。
人民至上思想一以貫之。今年5月,省委書記周祖翼在主題教育第二次讀書班上強調,要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多到困難多、群眾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去,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讓群眾敞開心扉、講掏心窩子的話,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用心用情為民造福。
盛夏時節,草木葳蕤。走進霞浦三沙鎮東山村,干凈整潔的村居錯落有致,畬族風情的壁畫別具一格,一派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景象。這里,曾是眾所皆知的“茅草房貧困村”,生產生活環境十分惡劣。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同志曾兩次來到東山村開展調查研究,關心推動貧困群眾茅草房改造和易地搬遷工作。
20多年過去,如今的東山村早已舊貌換新顏,實現了從脫貧到致富的“逆襲”——全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98年的450元增加到2022年的24200元,村集體收入從零增加到現在已突破50萬元,先后獲評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等。
東山村走過的搬遷之路、嬗變之路、振興之路也印證著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倡導的“四下基層”工作機制的實踐之路。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只有傾聽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的意愿,掌握群眾的需求,虛心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的心自然就有所向、有所歸。
多年來,我省堅持“開門接訪”,在此基礎上,近年來各級相關部門領導干部還每季度輪流下沉到民營企業問題突出地區接訪,做到應接盡接;
制定出臺監督下沉工作辦法,從老百姓家長里短中發現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政策落實差距和作風改進提升空間;
依托下基層調研服務活動,了解掌握惠企紓困政策落地問題,研究推出新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念“民之所憂”,行“民之所盼”。
通過“四下基層”,從人民群眾的呼聲中找到工作的突破點,和群眾一起理思路、議對策,把一件件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
調查研究,問計于民
破解時代發展難題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調研是破題的路徑。調查研究下基層,是“四下基層”工作制度的重要方面。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始終堅持先調研后決策,把工作抓實、基礎打實、步子邁實。他說,“謀于前才可不惑于后”,身體力行帶頭大興調查研究。在福建工作17年半時間里,他跋山涉水、披荊斬棘,三次走進大山重圍的寧德下黨鄉;他登上低矮逼仄的連家船,察看船民的生活,召開現場辦公會解決船民搬遷上岸問題;他冒著酷暑,深入擁擠悶熱的福州棚屋區,親身體驗群眾生活;他六年七下晉江,深入一線,深邃思考,總結提出“晉江經驗”;他還先后19次到閩西老區調研,留下了一個個實事求是、扎根實踐的佳話。
《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序章總結道:習近平懷抱一顆赤子初心,走遍八閩山山水水,不斷探索實踐,親身經歷了這片土地上波瀾壯闊、日新月異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提出了一系列極具思想性、戰略性的創新理念,開展了許多極具前瞻性、引領性的創新實踐。
福建上下始終大力傳承“四下基層”工作制度,不斷豐富拓展其內涵,讓這一制度在八閩大地深深扎根、永葆生機。
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在全省實施“無會周”制度,推動各級領導干部走好群眾路線,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調查研究中,在密切聯系群眾、深入基層一線中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聚焦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挑戰和新使命,各級各部門深入開展事關全局的戰略性調研、前瞻性調研、對策性調研、督查式調研,找到破解難題、推動落實的辦法和路徑。
“四下基層”,走下去的是黨員干部,聚上來的是對策辦法,夯實的是發展根基。“四下基層”,為黨員干部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打開了窗口。
省委書記周祖翼說,坐在辦公室看到的都是問題,走下去則會發現有很多辦法、很多好的思路、很多鮮活實踐。他主張在廣泛調研基礎上做好深化研究文章,做到邊調查研究邊解決問題。
省長趙龍表示,要盯緊抓實課題調研,實實在在提出政策對策,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源頭活水”。
一個個發展難題,在調查研究中逐漸破解。
比如,當前我省高速公路里程已超6000公里,但全省還有44對鄰縣之間的高速公路繞行較遠。部分農村公路還是單行道,難以滿足人民群眾的更高需求。
針對調研中發現的這一問題,6月27日,我省印發實施相關方案,在全國率先實施鄰縣高速通、高速公路鄉鎮便捷通“雙通工程”,計劃建設26個高速公路項目共1341公里,力爭到2035年實現我省鄰縣之間100%便捷通行,到2025年實現全省90%陸域鄉鎮、90%重要旅游景區、100%重要產業園區、100%重要交通樞紐30分鐘通達高速公路。
再比如,南平市竹資源豐富,去年竹產業產值達440億元。調研中,一些企業普遍反映,竹產業發展仍面臨著機械化與自動化程度不高、附加值不高問題。
為此,我省組建成立工作專班,加快推動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力爭從竹山規模化流轉撫育、機械化研發、扶持竹加工龍頭企業、推動竹材料標準化、筍食品加工高端化等方面系統發力,切實將我省竹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助力鄉村振興。
眼下,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正在深入推進。省委制定出臺《關于在全省大興調查研究的實施方案》,建立健全黨員領導干部直接聯系群眾、掛鉤聯系民營企業等制度,安排19項省重點課題開展省級領導班子專題調研、班子成員領題調研,深入一線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幫助基層、群眾和企業辦實事、解難題。
撲下身子謀實招、干實事、求實效,在廣袤的八閩大地上,黨員干部正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福建篇章。
務實求實,實干爭效
共繪新福建新畫卷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四下基層”,提倡的是一種務實求實之風。
20世紀80年代,乘著改革開放東風,閩東人民提出了盡快實現“三大夢想”:修建溫福鐵路、開發三都澳、建設中心城市。
1988年夏天,剛到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沒有急于回答是否燒“三把火”,而是帶著問題走出辦公室,到基層去尋找思路。為摸清寧德的“家底”,從7月初到8月初,他一個縣一個縣地跑,把寧德下轄的9個縣(市)全部跑遍,并到浙南一帶學習考察。
正是堅持“務實”“求實”,習近平同志分析了寧德的發展路徑,提出“滴水穿石”“弱鳥先飛”,并指出:我們要面對閩東的實際,消除一切超現實的幻想,繼續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方針,腳踏實地地開展工作。
在福建工作17年半,習近平同志是崇尚行動的。他說,實踐高于認識的地方正在于它是行動。崇尚行動,注重實干。優良作風在八閩大地一脈相承、一以貫之。
近年來,省委每年開展年度主題活動,推動廣大黨員干部大興務實之風,在真抓實干中求實績謀實效:2021年,省委開展“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2022年,省委實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動;2023年,省委部署“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
在開展年度主題活動中,省委以上率下,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工作的重要要求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自覺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解決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堅持在調查研究、求真務實、狠抓落實中贏得主動、贏得勝勢、贏得未來。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思想是前進的旗幟。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是“四下基層”工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后,省委常委分別走進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村、社區、校園、軍營、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等,與基層黨員干部群眾面對面交流,深入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引領全省上下迅速興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每逢重大事件、關鍵節點,福建各級各部門都大力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領導干部帶頭到群眾中宣傳宣講,把黨和國家的最新政策講清楚、講明白,引導大家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并持續推動在八閩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
如今在福建,“四下基層”“四個萬家”“馬上就辦、真抓實干”蔚然成風。各級黨委政府強化重效、求效、顯效的鮮明導向,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將心思花在“想干事”上、把能力用在“會干事”上、把力量放在“干成事”上。
匡正干的導向,增強干的動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學促干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每年“年中”,在全省九市一區開展工作檢查,是省委省政府落實“重實踐”要求、推動“以學促干”的重要舉措。
七月盛夏,省四套班子領導頂著烈日冒著酷暑,帶隊深入一線進行調查研究、謀劃發展,通過實地查看、座談會、接訪等多種形式,與基層干部群眾面對面交流,一起解難題、商對策、謀發展,推動政策落地、工作落實。
“我們要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多做打基礎、利長遠、出實效、創實績的事。”
“我們要鼓足干事創業的精氣神,進一步明晰任務單、時間表、施工圖,拿出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勁頭。”
“我們要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用好調查研究,勇于攻堅克難,敢于改革創新,形成狠抓落實的好局面。”
……
工作檢查中,全省廣大黨員干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比學趕超、勇爭上游,在發展建設一線出實招求實效,進一步把責任擔起來、狀態提起來、節奏快起來,迎難而上奮力沖刺全年目標任務。
新時代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唯有實干。
“四下基層”,下的是基層,抵達的是民心。福建上下牢記囑托、砥礪奮進,大力傳承弘揚優良作風,“閩山閩水物華新”的美麗畫卷正在夏花絢爛的季節鋪展!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建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2023-07-21
- 傳承發展民族優秀文化,助力鄉村經濟社會發展2023-07-20
- 福建省公布打擊整治網絡謠言10起典型案例2023-07-20
- 全球首臺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閩成功并網發電2023-07-20
- 福建加快宮頸癌消除進程 推進適齡女性HPV疫苗免費接種2023-07-20
- 福建家長必看!7月20日起,事關兒童乘車→2023-07-20
- 福建十部門推進就業見習崗位募集 這兩類人可參與2023-07-20
- 每村50萬元 福建將支持2000個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2023-07-20
- 福建省網絡文明建設“十佳優秀案例”和“十大文明網站”發布2023-07-20
- 福建審議通過加快推動竹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等方案2023-07-20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省網絡文明建設“十佳優秀案例”和“十大2023-07-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