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陳將閩劇中的一些動作融入哭靈中,凄婉的哭聲讓聞者禁不住淚流滿面
老陳化妝時,借鑒了閩劇的一些裝扮
哭靈以女性居多,而且表現力更強,因此老陳裝扮成女性演繹這一古老行當
海峽網4月5日訊(海都記者 徐豐/文 肖春道/圖)昨日是清明節,凌晨3點,天還未亮,56歲的職業哭靈人陳孝春已拿出粉彩行頭,認真梳洗裝扮,隨后他就將以一身旦角扮相,前往一戶逝者家中哭靈。所謂“哭靈”,就是在死者靈柩或靈位前痛哭,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哭靈人在福州話中叫做“哭弟”。陳孝春21歲入行,從小陳變成了老陳,也成了這一風俗如今為數不多的傳承者。
融入閩劇藝術 “哭弟”哭出名氣
逝者出殯前,司儀宣布葬禮開始,二胡奏起,老陳應聲跪倒在逝者遺像前,且跪且行,高聲唱念悼詞,隨即號啕大哭,并伴隨著翻滾、跪拜等動作。哭聲凄婉動人,聞者無不動情拭淚。
悼詞內容是老陳根據死者生前生辰日期、婚嫁情況等信息現場編好,再用閩劇唱腔形式唱出,內容多是追憶逝者,表達親人思念之情。一場哭靈往往要持續1小時以上,不能間斷,最久一次達到3個多小時。
“算是到我這里打出了名聲,還有許多人找來”,說起自己的職業,老陳并不避諱,反而透露著一些自豪。老陳告訴記者,自己21歲時師從一位長樂的師傅,一“哭”就是35年。當時師傅
只有哭配念詞,因為老陳酷愛閩劇,他嘗試在哭靈時融入戲劇扮相和形體動作,沒想到不僅更具藝術性,也更加動情。于是,閩劇特色的哭靈,便成了老陳的“招牌”。
每場收入不定 榕哭靈人只有9個
春節到清明期間,是老陳最忙碌的時節,最多的一個月,老陳要“哭”20多場。
至于一場的收入,他說不定價,都是“隨緣”,最多一次收到3000多元的酬金。
別以為哭靈只是哭這么簡單,連續幾個小時邊哭邊唱,對嗓子、眼睛都很不好。但幾十年下來,老陳依舊聲音洪亮,視力也沒變差。老陳說,自己并沒有特別的保養方式,只是多喝開水,忌辛辣刺激食物,還保持6點早起散步習慣。當記者問到,如此密集的痛哭,是否會造成心情抑郁時,老陳說,他早已習慣了這份職業,哭靈之后回家休息一下,聽聽閩劇就調節好了。
現在福州的哭靈人只有9個,老陳說,除了他,另外8人都是他的徒弟,最年輕的30多歲,大的也有60多歲,男女都有。
老陳的兒子沒有繼承父親的行業,他覺得對于年輕人來說還是有些“不光彩”。對于這份職業,陳孝春并沒有覺得難以言齒,“我通過這種形式,把眾人心中的悲傷引導出來,憋在心里的話用詞唱出來,僅此而已。”老陳說,他會一直堅持下去,直到他發不出聲、跳不動的那天。
責任編輯:黃小群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美國領事館舊址 福州煙臺山復興樣本2017-05-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