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利嘉城內一商家,拿出多張171號段的手機卡給記者選購,表示無需身份證即可購買
海峽都市報記者 李拯 吳臻 文/圖
關注理由 昨日,福州警方披露了近期破獲的5起電信網絡詐騙案。其中,有團伙購買大量170、171號段手機卡進行短信、電話詐騙。據央視報道,各地的電信詐騙案件中,超四成來自170、171號段,而這兩個號段,正是虛擬運營商的“專屬”。
工信部數據顯示,目前,170、171號段已有2400多萬用戶。因使用成本低、非法購買渠道多,該號段成電信詐騙“重災區”。記者調查發現,虛擬運營商手機卡在福州市場大量流通,無需提供身份證即可購買,且“要多少有多少”。此外,這類手機卡也可通過網絡批量購買,實名認證形同虛設。
案例 170、171薦股 詐騙上百萬元
昨日,福州市公安局披露了一起利用170、171號段進行電信詐騙的典型案例。前段時間,東二環一寫字樓內,搬來一家投資公司。但警方發現,這家看似正常的公司,有不小“貓膩”。
“幾乎每天都在換員工。”民警說,這個異常也引起周邊市民關注。3月初,警方收到線索,這家公司假借投資名義,從事“電話薦股”的詐騙勾當。岳峰派出所立即聯合晉安分局刑偵大隊進行調查,3月11日,警方搗毀該團伙,抓獲嫌疑人45名。
民警說,嫌疑人通過網絡購買大量170、171號段的手機卡作案,“這些虛擬運營商的手機卡,不需要身份證就能購買,每隔一段時間就換一批號碼,市民發覺被騙后,根本找不到嫌疑人”。據介紹,該團伙共獲贓上百萬元。
海都記者調查 隨意大量買卡實名制落空
昨日中午,海都記者來到福州大利嘉城,商場大門外,擺著多個兜售手機卡的小攤。記者上前求購一張170、171號段的卡,攤主卻以“要去倉庫取卡,你只買一兩張,不合算”為由拒絕了。攤主說,都是批量買,只買一兩張的很少見。
大利嘉城內,這樣的手機卡同樣熱銷。在一戶商家柜臺前,銷售員拿出多張170、171號段手機卡向記者推銷說,這些都是浙江的號,每張卡60元,無需身份證,“要多少有多少,買得越多越優惠”。
該銷售員說,每個月會有三四單生意,每單通常都是幾十上百張。
除了實體店,通過網絡批量購買170、171號段的手機卡,也幾乎是“零門檻”。昨日,記者登錄天音移動、蘇州蝸牛、愛施德等多家虛擬運營商網站,購買流程中,雖然需要提供身份證正反面照,但這樣的照片在網上可以隨意搜到。
一家名為“斑馬虛商”的網站,聲稱和40多家虛擬運營商合作,可一次性購買百張以上。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只要簽訂一份合同,并提供個人身份證號,付款后,他們就會將手機卡快遞過來。
數據 170曾占詐騙電話50% 171成新寵
記者從警方處獲悉,我省電信詐騙情況較為嚴峻。以廈門為例,今年1月到3月,該市反詐騙中心接到關于170、171號段的詐騙警情,分別占總量的23.94%、30.97%、32.73%,呈上升趨勢。據民警統計,所有電信詐騙中,利用170號段的占比一度高達50%。
今年1月,171號段開始投用,早已“臭名昭著”的170也被詐騙團伙所拋棄,開始轉為使用171號段。據騰訊發布的《反電信網絡詐騙大數據季度報告》,從3月開始,171號段詐騙活躍度急劇上升,最高峰的一天,全國有近500萬人接到以171開頭手機號的詐騙電話、短信。
大利嘉城多戶商家也表示,170號段之前賣得太多了,大家一看到就知道是騙子,“現在賣得最火的是171號段,不少客人都是指定購買”。
業內說法 虛擬運營商逐利 實名管理薄弱
2013年12月26日起,工信部核發虛擬企業運營商牌照,先后審批通過了170、171號段,業內分析,此舉目的是打破三大運營商的壟斷,促進通信行業良性競爭。可是,虛擬運營商號段,為何會成為騙子的“避風港”?
一不愿具名的通信業內人士稱,虛擬運營商好比是“二房東”,借三大運營商的設備和線路,在實名制管理方面非常薄弱,“通過網上銷售手機卡,消費者只需上傳身份證照片,就算完成‘實名認證’,商家為利益最大化,根本不會去認真分辨真偽。”與此同時,在法律層面,170、171號段又是虛擬運營商的主權產品,三大運營商發現問題,也沒有實際的監管權。
記者獲悉,虛擬運營商兩年的試點期已結束,相關政策及商用規則或將于近期出臺,其中,最核心的問題之一就是實名制管理的落實,屆時,是否有相關細則出臺,遏制詐騙高發現象,將備受關注。
□相關新聞
招大學生薦“牛股” 騙了638萬會員費
海峽網4月7日訊(海都記者 吳臻 通訊員 榕警)月打底收入6000元,招工不限專業。這樣的招聘信息顯然有不小的吸引力。近期,榕警方跨省跨地追擊,搗毀5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團伙,抓獲詐騙犯罪嫌疑人166名。不少團伙披上正規公司的殼,招大學生培訓成“薦股師”,通過QQ群等詐騙“會員費”等。據統計,2015年福州市電信網絡詐騙案發案量占全部刑事案11.8%,群眾被騙金額少則數百元,多則數百萬元。
福州資深股民老鄭,在2015年底加入QQ群“富昌投資交流群”,在群主建議下,花40800元成了會員,購買推薦的股票后卻虧了。老鄭與對方交涉,被踢出群。
福州倉山警方接警后,鎖定了安徽省合肥“滿堂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在當地高檔寫字樓辦公,員工數十人,警方抓捕時,部分員工桌上發送語音留言的自動撥號軟件還在不停運作,一些員工仍通過QQ群等網絡工具“吸納”會員,還有的正在轉移受害人提交的“會員費”。
民警發現,該商廈23樓的“合肥盛金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與“滿堂紅”老板均為鄭某,都是空殼公司。鄭某以兩家公司名義,招聘話務員、推銷員,吸收涉世未深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進行培訓,讓員工撥打電話“開發”外地客戶,冒充各種私募基金和提供股票交易“內幕信息”,索要客戶QQ號,誘導客戶繳納會員費進行詐騙。
當地在校大四學生趙某,被打底6000元的高薪吸引來應聘。經培訓后,沒有接觸過股票的趙某,瞬間成了資深薦股師。
“員工每騙取一筆會員費,就會按金額大小得到1000元至2000元不等的抽成,部分主管的月工資甚至可達數萬元。”民警介紹,該詐騙團伙的作案對象涉及福建、浙江、安徽等全國多個省份,目前已核實的涉案金額為638萬余元。該起案件中,大部分犯罪嫌疑人都是剛踏出大學校門不久的年輕人,其中10人還是在校大學生。
5起電信網絡詐騙案
●2016年3月28日,福州鼓樓公安分局在建甌搗毀一個“牛股推薦”詐騙犯罪團伙,抓獲嫌疑人35名。
●2016年3月11日,晉安公安分局在福州東二環附近,端掉一個假借投資公司名義,從事電話薦股的詐騙團伙,抓獲嫌疑人45名。
●2016年3月2日,福清市公安局在泉州打掉一個信用卡詐騙團伙,抓獲嫌疑人4名。
●2016年3月1日,福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和倉山公安分局聯手,在安徽合肥搗毀一個特大推薦“牛股”詐騙團伙,抓獲嫌疑人67名。
●2015年12月9日,長樂市公安局在廈門天湖城等地摧毀冒充公檢法機關人員詐騙團伙,抓獲嫌疑人15名。
責任編輯:黃小群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美國領事館舊址 福州煙臺山復興樣本2017-05-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