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復蘇示意圖(資料圖)
海峽網11月25日訊(海都記者 陳燕燕) 眼下又到了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11月26日是“全國心力衰竭日”,數據顯示,我國18-75歲有癥狀的心衰病人有450萬,發病率達9‰,死亡率和癌癥相當。對此,福建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心外科主任、福建省冠心病研究所副所長陳良萬說,心衰的發病率不斷攀升,且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心血管疾病是慢性病,只要“少吃、多運動”就可能避免。
案例 四天心衰兩次 五旬男移植心臟
“每5例死亡中,2例死于心血管病!”陳良萬說,中國心血管疾病患者達2.9億,是腫瘤的1.3倍。與全國的發展趨勢一樣,近年,福建的發病率也大幅上升。很多人直到犯病,才警覺死亡離自己那么近。
他提到一個病人,福州的羅依伯,55歲,一個多月前一躺下就咳,無法安睡。羅依伯以為是感冒,但診所的醫生聽診后,發現他的心臟異常。羅依伯趕到福建協和醫院,醫生發現他的多支血管發生病變,要他盡快入院。
不料次日,他突然心衰,口吐粉紅色泡沫痰,經搶救才逃過一劫。三天后,他再次心衰,而且他的心臟已很衰弱,無法做搭橋或支架等手術。治療一個月后,醫生為他做了心臟移植手術。
“早重視、早治療,就能少遭罪。”陳良萬提醒,羅依伯躺平后不停地咳,其實是心臟功能不好,身體發出的警示,他卻忽視了,險些丟了性命。
現象 并非老年人“專利” 年輕人也應警惕
研究表明,70歲以上老人中,每10個人中可能就有一個患有心衰。如果不加以治療,剩余壽命可能少于5年。
陳良萬指出,有些人認為,心衰是老年人的“專利”,其實患病的年輕人現在越來越多,大多和生活壓力大、應酬多、生活不規律有關。多年來,在福建協和醫院,心外科搶救過的病人,最小的僅出生8小時。
他解釋,心衰也稱心功能不全,是心血管病發展到了嚴重的階段,可能出現呼吸困難、乏力、水腫等癥狀,甚至危及生命。
其實,心衰并不遙遠。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代謝綜合征患者,長期精神緊張、生活不規律、吸煙者,有家族史的等,都是高危人群。他建議市民平時應監測血壓,定期做心電圖檢查,40歲以上有高血壓的人群,尤其是男性,應定期檢查心臟。
提醒 冬季心血管病高發 不要劇烈運動
“每年11月至來年3月,醫院收治心腦血管的病人特別多。”陳良萬說,冬季是心血管病的高發季,大家要護好心。
他指出,目前,我國冠心病患病人數已達1000萬人,每年新增100萬人。他解釋,心臟有3根主要血管,稱為冠狀動脈,如果慢慢堵牢,發生粥樣硬化,就會得冠心病。冠心病發作時,會感覺頭暈、兩眼發黑、胸悶不適、氣短乏力、心絞痛等,要馬上就醫。
冬季是冠心病發作的高峰期,氣溫每下降10℃,心臟病發作風險就會上升7%。近日福州降溫,他提醒,大家要少熬夜、少煙酒,生活規律,懂得減壓,保持愉悅心情。有晨練習慣的老人,最好等太陽出來后再運動;不要劇烈運動,可步行、慢跑、騎車、游泳、做健美操、跳舞等,每天早晚各半小時,微微出汗為宜。心血管病高危者、大于40歲且很少活動的人,應在較大運動量鍛煉之前做心電圖運動試驗,以防意外。
□小貼士
4分鐘內心肺復蘇 近半人能被救活
8月,海都報曾聯合福建協和醫院,推出愛心講座。在現場,副院長曹華傳授了心肺復蘇技巧。他說,每年,猝死者高達50多萬,其中,87.7%的猝死發生在醫院外,沒有醫護人員參加搶救,但4分鐘內做心肺復蘇,35%~40%的患者可挽回生命,他建議每個人都要學會心肺復蘇手法。
他指出,胸部按壓時,左手的掌根放在胸骨中下1/3處,右手掌根重疊放在左手手背上,雙肘關節伸直,雙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肩手保持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壓時,胳膊要伸直,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壓。一般成人下壓深度要大于5厘米,每分鐘不低于100次,若是孩子,按壓深度和次數酌減。通常,胸部按壓配合人工呼吸,直到患者恢復自主呼吸及脈搏,或醫生趕到。
責任編輯:林航
- 直播:大咖開講——高血壓與心血管病風險評估2017-03-03
- A型血的人易得心血管病?2016-08-1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美國領事館舊址 福州煙臺山復興樣本2017-05-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