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小記者在省博參觀壽山石展
海峽網12月7日訊(海都記者 劉世泉 鄭琳琳/文 林丹/圖)闊別三百年,故宮壽山石國寶首度回鄉,9月30日—1月8日,持續百天的“壽山石回故鄉”展在福建博物院舉行,目前展期已經過半,收獲了大量市民的好評。近日,海都報攜手福建博物院,邀請30名小朋友前往觀展,11位陪同的家長也一起前往,感受了一回壽山石文化親子游,半天下來,家長和小朋友除了大飽眼福外,還收獲了滿滿的歷史知識,省博的講解員也成為小朋友熱捧的對象。
家長“偷閑”,體驗文化親子游
3日上午9點許,不少小朋友在家長的帶領下,早早地來到省博門前集合,不斷詢問展覽的具體內容。“是皇帝用的印嗎?上面有多少只龍?”“里面一共有多少個印,這些印是不是都很貴重?”……還未參觀,小朋友們便已開始討論起來。
“壽山石是我們福建的一張名片,需要讓孩子多感受下本土文化。”市民王女士說,她自己就是一個壽山石迷,所以趁著孩子免費看展的機會,一起前往看展。
和王女士一樣,趁著孩子免費觀展,來一次壽山石文化半日親子游的市民還真不少。活動當日,共有30名小朋友免費進場看展,11名家長隨之購買了團體票,兩代人在感受壽山石文化的同時,增進了親子間的感情。
小朋友觀賞壽山石,講解員成明星
“哇,這些印都好漂亮!”剛走進壽山石的展覽廳,小朋友們馬上被展館內的壽山石雕作品吸引住了。透過明凈的玻璃,每一件展品清晰可見。在講解員趙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欣賞一件件精美的展品,并認真傾聽每個作品背后的故事。
“‘為君難’長方印是清代雍正皇帝登基后……”在講解員的解說下,壽山石展品背后的歷史似乎“活”了起來,不少小朋友拿出本子和筆開始記錄,生怕錯過一些重要的內容。看展結束后,仍有不少小朋友不愿離去,拉著講解員問問題。
“壽山石是怎么形成的?”“壽山石跟其他石頭有什么區別?”……在提問環節,趙老師對小朋友的疑問一一做了解答。對于海都小記者佘雨澄“為什么壽山石容易雕刻”的問題,趙老師耐心地回答道,壽山石是一種硬度在2.5~3.6的石頭,這種硬度的石頭比較適宜雕刻。趙老師儼然成為展會現場的明星,受到小朋友的熱捧。
家長:讓孩子了解歷史,不忘“八閩”烙印
小記者林冰欽的媽媽鄭女士,全程跟著小記者,一起體驗了一場“閩都壽山石文化”。她告訴記者,本次活動讓孩子們對壽山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整個壽山石展中,不僅僅講述壽山石文化,還以清朝的歷史為主線進行貫穿。讓孩子在欣賞壽山石雕刻藝術之美的同時,也了解了近代史,收獲很大。
雖然沒有同孩子一起去參觀壽山石展,但小記者王鴻燁的爸爸王先生,也對這個活動表示贊賞,“壽山石是福州的‘特產’,這次活動也讓孩子了解了福州本土文化的魅力。”
市民王女士說,希望以后多一些宣揚本土文化的展覽,讓孩子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歷史文化,帶著“八閩”烙印走四方。
責任編輯:林航
- 今起市民可以去福建博物院欣賞文物精品2017-05-19
- 百名殘障人士到福建博物院觀壽山石之美 2016-12-19
- 海都攜手省博 誠邀小市民走近壽山石2016-12-01
- 福建博物院出動“明星志愿者”帶您 分享壽山石文化大餐2016-10-2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美國領事館舊址 福州煙臺山復興樣本2017-05-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