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工作人員在時依姆散步必經之路上等候,陪時依姆散步,話家常,和老人拉近關系
N海都記者 趙楊 楊永敏 袁麗群文/圖
12月13日上午,福州倉山煙臺山征遷指揮部,76歲的詹依伯,在征收協(xié)議書上,簽下名字。至此,福州市百日攻堅項目——共和朝陽征遷全部完成!
共和朝陽片區(qū)屬于舊屋區(qū),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破舊不堪,市民盼改造。
馬上就辦,真抓實干。3個多月,倉山啃下這個“老大難”,822戶,100%簽約,100%搬家封房,創(chuàng)新紀錄。
明年,這里將成為一片宜居城區(qū)。老煙臺山,涅槃重生。
從不讓進門到感動落淚 57次登門叩開心扉
11月17日,董萍拎水果,帶慰問金,她第57次登門,80歲的時依姆連連稱謝,同意搬遷。
董萍,共和朝陽征遷第三組組長,人們叫她“董姐”,第一次去時依姆家,吃了閉門羹,門都不讓進。
“老人家年紀大了,戀舊”,時依姆女兒韓女士說。后來,帶了好幾個方案上門,依姆反反復復,就是不同意,還干脆把價要得很高。
說動韓女士,一起上門做工作,不想被罵出門;又找來她兒子,被轟出來;找來朋友,碰了一鼻子灰。
摸準時依姆生活習慣,董姐和同事在路上等,陪老人散步,話家常,有時下班拐過來,聊聊天。一來二去,熟了,依姆不趕了。得知依姆老伴是南下干部,董姐請來有入伍經歷的領導做工作,依姆感動流淚。
家里人一起勸說,雖還是當初的條件,但原先倔強的時依姆,心平氣順地簽約了。
822份協(xié)議 16面錦旗 寫滿溫情故事
822份協(xié)議,份份有難忘故事。指揮部墻上16面錦旗,面面有溫情。
第一面錦旗,是80歲鄭依伯送來的。爺孫倆住房不到30平方米,盼拆遷。因誤填去世老伴單位,開不出未享受福利分房證明,依伯急哭了。
征遷組王勇得知后,幫跑部門來回查檔,最終在簽約首日,幫爺孫倆拿到心儀房源,“換新房,一輩子都會感激他們”。
76歲詹依伯,房在朝陽新村,住在上海。因覺回遷太久,堅決不搬,拒絕回榕。最后一戶“卡殼”了。
征遷組王小玲和石凌兩姑娘赴上海,登門拜訪遭拒,最終說動依伯見面。不談征遷談上海,不談房子談玩樂,奉依伯為最佳導游。末了,依伯決定回榕簽約。
公平公開透明 真心暖“遷心”
福州市委書記倪岳峰要求,百日攻堅行動,態(tài)度要更堅決,保障要更有力,機制要更管用。
拆遷,頭疼事兒。各家境況訴求不同,工作復雜困難。而煙臺山總結出成功經驗:謀劃在先、指揮靠前、公平第一、服務至上。
先聽群眾意見。8月,指揮部領導扎在一線,收集訴求,對反映最多的小戶增面積做調整。
公示征遷政策。“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不開口子”,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許錦香說。
指揮部架大屏,實時滾動選房動態(tài),早簽早選房,免費提供搬家等服務,大家搶著簽。機制活了,成果多了,干勁更足,連續(xù)兩月,征收組“7+黑”,45天,封房簽約率98.6%,這在此前,難以想象。
這,僅僅是倉山百日攻堅的一個縮影!
責任編輯:楊林宇
- “馬真”故事短視頻今上線2017-01-06
- “馬真”故事投票 截至本周六2017-01-04
- “馬真”故事:內河治理2016-12-28
- “馬真”故事:鼓樓拆遷“三宗最” 2016-12-27
- “馬真”故事:福州治澇“加減法”2016-12-26
- “馬真”故事:從知道海到濱海2016-12-23
- “馬真”故事:城管隊長“釘釘子”2016-12-22
- “馬真”故事:一線考察尋功臣 2016-12-21
- “馬真”故事:再難也要拿下“達上”2016-12-20
- “馬真”故事PK激烈 點贊數(shù)超45萬2016-12-1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美國領事館舊址 福州煙臺山復興樣本2017-05-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