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1月17日訊(海都記者 劉世泉 肖春道)去年7月9日,“尼伯特”臺風引發特大洪災,肆虐閩清,縣內11個鄉鎮斷水、斷電、通信中斷,直接經濟損失達81.43億元。臨近春節,當地重建進展如何,海都記者新春走基層,實地探訪。經過5個月災后重建,閩清正從災害創傷中恢復。重建工作“守舊”,讓承載著歷史記憶的橋梁、古宅恢復原貌,留住鄉愁;重建工作“創新”,從災難中吸取教訓,令重建后的設施更加完備,實現鳳凰涅槃。
宏琳厝,始建于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是有著“民間故宮”美譽的中國最大古民居。去年7月臺風中,它的墻體大面積倒塌。災后,相關部門立即開展搶救,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力求讓宏琳厝恢復乾隆時期的面貌。
“我們請有二級以上古建資質的施工方進行修復,同時尋找被沖走的構件,讓修復后的宏琳厝,留得住鄉愁。”閩清縣博物館館長林躍先介紹,目前,宏琳厝一進的部分墻體已開始夯土,并更換部分木構件。
此外,洪災中被沖毀的坂東鎮鹿角橋,目前也已在原址上重建完畢。
除了“守舊”,重建工作中也有“創新”。閩清城區防洪堤,建成約20年,洪災中,由于防洪堤未嵌入巖層,導致堤底被大水掏空,約400米的區域倒塌。重建防洪堤時,吸取教訓,每隔1米多便打一個8米深的樁,樁嵌入巖層50厘米,提高堤壩抗災能力。同時,梅溪流域還疏浚拓寬河道,提升防洪能力。
在閩清縣塔莊鎮,黃譚坡攔河壩工程也進入收尾,該河壩重建后,可保證下游4000多畝耕地的灌溉用水。閩清縣常務副縣長林志斌說,此次全縣共修建灌溉工程538處,投入資金1.86億元,確保縣域內灌溉萬無一失,“解決了歷史欠債”。
此外,溪口大橋重建后,增加了自浮式防撞體系;閩清二附小重建后,增加了防洪墻……重建工作處處體現“創新”意識,用“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精神,讓重建工作不斷加速。
閩清,正從災后的創傷中,不斷恢復元氣,實現涅槃再生。
責任編輯:林航
- 閩清實現24小時自助辦稅 3臺自助辦稅終端機投用2017-11-03
- 閩清城關小學屋頂綠化成美景:屋頂變花園 冬暖又夏涼2017-10-23
- “兩校一場”相繼封頂 閩清梅溪新城雛形初現2017-09-22
- 閩清成立村“紅白理事會” 嚴剎鋪張浪費2017-08-21
- 閩清這5個鄉鎮人氣爆棚!福州七縣(市)“十大人氣鄉鎮”競爭激烈 2017-08-18
- 閩清投入1000萬元建成防汛電子指揮系統2017-08-15
- 福州7縣(市)10大人氣鄉鎮評選首輪過半 福清、閩清表現不俗2017-08-14
- 福州扶貧旅游團首發閩清永泰 每周六上午8點發車2017-08-06
- 閩清陶瓷業“煤改氣”管道全覆蓋 每天少燒千噸煤2017-08-06
- 閩清縣臺風“大考”:干部群眾晝夜奮戰 安全轉移群眾4555人2017-08-0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雙十一”期間福州快件將超2000萬件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