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專項規劃》日前出臺,提出到2020年,確保適齡幼兒在公辦性質幼兒園就讀比例達50%以上。”
發展目標
事業發展指標:到2020年,學前三年入園率達98.66%左右,在普惠性幼兒園就讀的適齡幼兒比例達85%;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保持在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8.5%,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及政府購買服務的民辦學校接收隨遷子女比例達89%以上;91%以上公辦普通高中完成達標建設,達標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達92%;“教育強縣”總數達到6~8個,基本滿足學習型社會多樣化教育需求,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4.5年,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2.4年。
規劃提出,我市將繼續加快公辦幼兒園建設,到2020年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70所,新增幼兒班735班,新增學位2.2萬個。
著力實施“九項發展計劃”
1、素質教育內涵提升計劃
適應“互聯網+”新常態,加快推進“福州市數字青少年宮”擴容升級
繼續辦好福州教育手機報,擴大“在線德育”品牌效應
推進全市中小學家長委員會協作體建設,深化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
推進各級社會實踐基地和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青少年宮)建設,至2018年底,將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中心建設成省級示范性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基地。
2、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計劃
完善學前教育管理和保障機制。
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力爭到2020年,學前三年入園率達98.66%左右,在普惠性幼兒園就讀的適齡幼兒達85%,其中在公辦性質幼兒園就讀的達50%以上。
提升學前教育保教質量。深入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規范幼兒園保教工作。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試點工作。改革教研工作機制,成立以教研員、優秀園長、教師為主體的教研團隊,以保育教育實踐中的問題為導向,積極開展園本教研,帶動促進保教質量提升。
3、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計劃
保障學生公平入學。結合居住證管理辦法完善義務教育隨遷子女入學政策,符合政策條件的隨遷子女入讀公辦學校及政府購買服務的民辦學校比例每年保持在100%;到2020年,公辦學校及政府購買服務的民辦學校接收隨遷子女比例達89%以上。
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提高義務教育教學質量。
4、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計劃
推進普通高中優質內涵建設。到2020年,91%以上公辦普通高中完成達標建設,全市普通高中達標率為85%,分別推動6所、8所、5所普通高中爭創省一級、二級、三級達標高中,省一級達標高中比例達到30%左右;達標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達92%。
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
5、職業教育高效引領計劃
優化職業教育布局結構。推進職業教育布局調整,通過整合重組、委托管理、合作辦學等辦法,做專、做特、做優職業學校,使全市中職、技工院校從現有40所調整為25所,校均在校生規模1500-2000人。
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提升職業教育辦學活力。
6、高等教育特色發展計劃
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推動閩江學院更名為“閩江大學”,建設東南區域知名的綜合性應用型大學,“十三五”期間市政府每年安排5000萬專項資金用于學校科研、人才及條件裝備等內涵建設,爭取盡快增列為省重點建設高校,躋身全省及全國同類院校先進行列。
提升高職院校辦學內涵。
創新高校辦學方式。
7、終身教育開放共享計劃
深化社區教育內涵建設。加強社區教育機構建設,創建標準化社區學校和社區教育示范基地,鞏固完善城鄉四級社區教育網絡。
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建設學習型學校,統籌區域內學校教育資源服務學習型城市建設,開展學習型黨組織、機關、單位、社區、家庭等創建活動。
8、教師隊伍名優發展計劃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實施高端教育人才促進工程。到2020年,縣(市)區級基礎教育骨干教師均達到本縣(市)區專任教師總數的10%以上;市級骨干教師、市學科(專業)帶頭人以上名優教師分別達到全市專任教師總數的5%、2%以上;中等職業教育的市級骨干教師、市級專業帶頭人分別都達到中職教師總數的10%以上;“雙師型”教師達到專業技能課程教師總數的80%左右,市級以上教學名師的比例超過2‰。
加大教師繼續教育力度。
提高師資管理和服務水平。
支持鄉村教師發展。
9、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計劃
健全教育信息化保障體制。
構建教育信息化基礎支撐體系。加快推進“寬帶網絡校校通”,全面實現各級各類學校寬帶網絡全覆蓋,到2020年,城市學校骨干網達到“萬兆為核心、千兆為匯聚、百兆到桌面”基本建設標準。全面推進“優質資源班班通”,班級全面配備互動多媒體教學設備,確保每個班級配置3個以上網絡端口,2017年城鎮學校班均出口網絡帶寬不小于4M,農村不小于2M;2020年城鎮學校班均出口網絡帶寬不小于10M,農村不小于5M,有條件的農村教學點接入網絡帶寬達到4M以上,具備條件的城鎮學校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
提升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
實施七項重點工程
福州新區教育跨越發展工程
提升福州八中三江口校區特色建設,打造名優高中。指導亭江中學、瑯岐中學等新區高中學校達標晉級。辦好福清市、長樂市綜合性、多功能、現代化的職教中心。對接福州新區產業發展特點,整合優化現有職業教育資源,新建一批適合新區產業發展要求的專業。促進市屬高校主動對接福州新區發展戰略,建設服務新區產業發展的特色專業。
幸福教育內涵塑造工程
探索改進對學校和師生的考查和評價辦法,制定與素質教育內涵要求相適應的綜合評價體系,引導學校和教師主動為學生減負,注重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改進督導檢查內容和方法,減少對考試和書面材料的依賴,加強對工作過程與實效的監測,切實為學校和教師減負。
學校建設改造優化工程
到2020年,重點落實好五大項目建設
特殊教育加快發展工程
推動6所特殊教育學校創建省級標準化學校,完善普通學校特殊教育資源教室配備。新建羅源縣特殊教育學校,加快福州市星語學校新校舍建設。
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工程
積極引進優質民辦教育資源和民間資本,舉辦高水平民辦學校。搭建各類民辦教育培訓、觀摩等學習交流平臺,提高民辦學校整體辦學水平。
教育開放水平提升工程
深化“福州—日本那霸”青少年互訪交流,福州教育學院附中—美國林肯中學等友城教育交流項目。拓展體育、藝術項目對外交流平臺,打造“小茉莉藝術團”等對外交流名片。開拓國外、境外校長、教師培訓基地,拓寬國際化教育視野。扶持福州西湖國際學校發展,推進建設具有國際教育資源背景的學校,改善投資和經濟發展環境。鼓勵有條件的市屬本科高校引進海外優質教學資源,舉辦相對獨立的中外合作辦學二級學院,提高人才培養國際化水平。支持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與印尼、馬來西亞高校建立戰略合作辦學關系,開展漢語、馬來語師范交流合作;建立東南亞華裔青少年祖籍地文化交流培訓中心。
智慧校園推進工程
重點打造15所智慧校園示范校、50所智慧校園試點學校。依托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技術,建立“一站式”學校業務服務支持平臺、個性化網絡學習空間。利用物聯網等技術,建設感知型智慧校園應用平臺,推動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管理等領域改革創新,實現教學應用各要素更加智能、高效地協作與互動,構建“綠色、環保”的智慧校園。
責任編輯:鄭梅欽
- 廈門幼兒園7月30日報名 不是所有的戶籍人口都能讀公辦園2017-03-01
- 廈幼兒園7月30日報名 讀公辦園要滿足兩個條件2017-03-0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雙十一”期間福州快件將超2000萬件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