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設中的永泰沿溪自行車道
福州新聞網4月1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張維璟 趙瑩 陳木易/文 石美祥/攝)永泰境內大樟溪自西往東的方向,一條規劃長度約38.1公里的自行車道正在建設。5.6公里的示范段將在明年底先行開放,比原計劃提早了一年。屆時,市民可騎著單車,聽著潺潺的流水聲,欣賞沿岸風光。
永泰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黃波告訴記者,這是目前省內最長的沿溪自行車道。它將串起生態健康休閑運動區,形成體驗式山水自行車騎游系統。
沿著大樟溪串起38處景點
6日上午,記者在福永高速永泰東收費站附近兩處施工現場看到,這里的自行車道已經完成了路基水穩層和護坡綠化施工。工人們正忙著搭建停車棚,鋪設休閑廣場和親水臺階的面磚,同時加緊安裝路基段的車道欄桿。架空段車道立在大樟溪的水面之上,附近的青山倒映在清澈的水流之中,猶如一幅潑墨山水畫。
黃波在現場介紹說,根據整體規劃目標,整個大樟溪自行車道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總投資10億元,東起閩侯縣界,西至城峰鎮太原村,途經塘前、葛嶺、城峰三個鄉鎮,路線全長約38.1公里。
整條車道包含自行車騎游道、游步道、景觀綠化與配套服務設施。項目的總體布局為:一脈、一核、兩帶、三篇、五段。意思就是以大樟溪為“藍色水脈”,以葛嶺鎮溫泉風情鎮為“核心”,以大樟溪南北兩岸的綠色生態風光帶為“兩帶”,以“印象永泰、醉氧永泰、棲居山水”三大篇章,自東向西將“入畫山水、躬耕山水、樂活山水、寄情山水、棲居山水”這五個主題板塊串聯為一體。
“自行車道配套了28個景點,此外,赤壁景區、天門山景區等10個大小景點都被規劃建設中的自行車道輻射。”黃波告訴記者,沿線還配套建設有三種等級共25個驛站,這把周邊的商店、酒店、農家樂等有機聯系在一起,使得前來體驗游玩的市民們感受到充分的便利。
葛嶺鎮的李花洲,每年12月左右,610畝的地塊內,一朵朵潔白如雪的李花便爭相開放。此外,當地的李果等土特產,勢必也能滿足“愛吃一族”。
“我們要致力打造的就是以休閑騎游為主題的城市慢道系統。”黃波說,他們希望借這樣一條自行車道,沿大樟溪這條“主動脈”,促使傳統零散的觀光旅游項目升級換代,并把這種觀念向沿線的鄉鎮逐漸“暈染”開,最終形成集休閑、度假、騎游、觀光于一體的文化旅游綜合體。目前,約5.6公里的示范段已率先施工,預計明年底就能完工開放,市民們屆時就能騎著自行車到李花洲看李花去了。
架空段用獨樁設計方便排水更好抵御洪水
防洪設施經受臺風考驗
“該項目已列入國家重點項目庫和省市重點項目、省市宜居環境項目。”中國交建集團的項目經理助理于春松告訴記者,這條自行車道不僅是目前省內沿溪最長的自行車道,在親水方面,也是全省之最。由于是沿溪而建,特別是每年的4月到10月的主汛期,大樟溪的水位會大漲,自行車道的防洪設施建設就顯得尤為關鍵。
于春松介紹說,以福永高速永泰東收費站附近的NB段路基段為例,他們考慮防護和生態兩方面的因素,采用雷諾護坡加護腳的方式進行坡面防護。護腳采用素砼擋墻結構,起到加固坡腳,減少水流對路基土沖刷的作用;雷諾護坡主要是在鐵絲網箱里裝鵝卵石或塊石進行護面,然后在此基礎上增加草皮進行保護。
這種護坡具有較高的整體強度、高效排水、易于綠化、便于維護等優點,與傳統護岸相比較,不僅能起到防洪減災的效果,其獨特的親水性設計,還有利于防止河道渠系化,有效減少對河道的破壞,加快河床水生態環境及周邊陸上生態群落恢復平衡,促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對于架空段,他們采取的是獨樁設計,結構形式采用可漫水現澆連續變截面箱梁結構,具有極大的抗沖刷、抗淹沒能力。橋面下方綠化,按照20年一遇防洪標準,采用保水性較強的水生、濕生植被弱化岸線,在不改變河道泄洪能力的前提下,還能起到生態綠化的作用。
于春松告訴記者,在去年的幾場大臺風中,大樟溪水位暴漲,架空段的橋梁被淹沒一米多。除一處欄桿被上游沖下的樹干等撞壞外,架空段的橋梁完好無損,經受住了考驗。
責任編輯:楊林宇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雙十一”期間福州快件將超2000萬件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