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機器人模型
工人正在組裝水下機器人
海峽網4月21日訊 (海都記者 余少林 文/圖)既可進行橋梁、大壩、水庫、碼頭的安全生產勘測,又可對環保、核電、海洋石油等進行監測、取樣,甚至還可以助力水下救援、海關緝私等,在現代經濟、科研等工作中,水下機器人愈發重要。
昨日,海都記者獲悉,憑著政策、招商環境等優良條件,濱海新城也吸引來水下機器人“落戶”。
個頭小 但裝有攝像頭等
該水下機器人由福建海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昨日,在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8號研發樓,記者見到技術人員正在組裝一個類似魚雷的“玩具”,它長40多厘米,寬和高各20多厘米,裝有照明燈、攝像頭、螺旋推進器、感應器等設備。
“這不是簡單的玩具,而是一臺小型水下機器人。別看它個頭小,作用可不小。”福建海圖智能科技負責人蘇芃告訴海都記者,水下機器人可替代人工,至水下300米的地方進行作業、探測等,而因易于攜帶,使用方便,一到兩個人就能野外操作。
蘇芃介紹,他們研發的水下機器人可對橋梁、大壩、水庫、碼頭等水下工程進行安全生產勘察記錄;對環保、核電、海洋石油、水下涵洞管道等進行監測、取樣;為水下救援、海關緝私(船底拖帶)、刑偵取證提供水下圖像服務;為動物保護、漁業保護、水產養殖、海洋科考等提供裝備平臺。此外,在軍事方面也有應用價值。
水下機器人也可進行海洋及水下攝影攝像360度VR拍攝,溶洞探險、海洋珊瑚礁潛水、水下沉船考古的視頻直播,釣魚、游泳、帆船等賽事的水下直播拍攝,甚至是海洋教育、科普、大眾娛樂的水下影像拍攝。
水下機器人將大展拳腳
據介紹,目前,國內外的水下機器人開發領域,主要集中在可潛到水下3000米以上特別是6000米以上的大型產品,但數量少、價格高,動輒幾千萬、上億元。而海洋經濟活動多集中在水下300米左右的大陸架海域,這個區域正是海洋裝備需求最旺盛的地方,卻因技術門檻高,鮮有人問津。
2015年初,蘇芃帶領一個課題組開始研究,他們與國內多所高校合作,自主開發了“海棠”和“大魚”兩款能在水下300米工作的小型化水下機器人,填補國內10公斤級、海洋水下300米工作的水下機器人領域的空白。
蘇芃說,福州“五區疊加”的政策高地,為創業提供了難得的良機,而濱海新城瀕臨臺灣海峽,是水下機器人的一處絕佳實驗場地,“落戶濱海新城,希望能借此引領福建海洋高端裝備制造行業,引領智能機器人在海洋領域的應用。”
責任編輯:林航
- 臺軍導彈變雞蛋如“家常” 魚雷曾經竄上岸2017-06-30
- 福州濱海新城拆除一處違法建筑 2017-04-28
- 意念控制無人機 現身福州濱海新城2017-04-25
- 福州濱海新城來了水下機器人 外形類似魚雷2017-04-24
- 買“魚雷”炸魚還發朋友圈 男子被判緩刑 2017-04-06
- 福州濱海新城:三知名醫企 入駐大數據中心2017-03-23
- 福州濱海新城首個征遷項目完成前期準備2017-02-20
- 藍色的天際線 福州步入“藍色城市聯盟”2017-02-15
- 福州濱海新城將實施69個重大項目 總投資額超1500億元2017-02-14
- 福州召開濱海新城建設暨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工作部署會2017-02-14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雙十一”期間福州快件將超2000萬件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