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wǎng)4月23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歐陽進權(quán)/文 通訊員 吳廣鐘/攝)倒塌的墻體開始重建,洪災后撿回來的木構(gòu)件也派上了用場……這是記者日前在閩清宏琳厝古民居修復現(xiàn)場看到的場景。記者獲悉,宏琳厝已完成全部修復工程量的30%。按目前進度預估,整個修復工程有望提前完成。
去年底,宏琳厝修復工程在南側(cè)一間廂房試驗夯土墻老工藝。記者17日在現(xiàn)場看到,南側(cè)8間廂房2層坡屋頂房均已封頂,北側(cè)墻體以及厝內(nèi)的部分墻體也已夯筑并粉刷完畢。
福建昌鑫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是入駐修復現(xiàn)場的3家施工單位之一。該公司現(xiàn)場負責人林知利告訴記者,為了加快修復速度,現(xiàn)在3家施工單位每天合計安排的施工人員超過100人。
來自長樂的李師傅17日下午在第一進正房,忙著修繕屋檐扎口(如圖)。李師傅說,屋頂瓦面需要重新修整,要用貝殼燒制的灰加烏煙等材料調(diào)制扎口,這是宏琳厝過去建設時采用的老工藝。
記者在現(xiàn)場還看到,在新建外墻墻體中,過去“外小內(nèi)大”的窗戶結(jié)構(gòu)依然保留著——外墻窗戶寬約15厘米,高50厘米,但是在房間里面,窗戶變大了,寬度增加到了60厘米,高達1米。一些窗戶已安裝了木制推拉窗,不少窗戶木框架用的是過去的舊物。
“舊窗戶是去年災后清理淤泥時找到并保留下來的。”宏琳厝管委會主任黃文修說,舊時代沒有防盜網(wǎng),“外小內(nèi)大”窗戶能很好地起到防盜作用。此次修復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因此能用的舊物件都利用起來。除了木料,舊磚和舊鵝卵石也是清理淤泥時撿出來的。
閩清博物館館長林躍先表示,宏琳厝修復將盡量保證歷史面貌不變、材料不變、工藝不變,最大程度還原歷史原貌。
始建于18世紀末的宏琳厝,共有大小廳堂35間、住房666間,是我國最大的單棟建筑古民居。宏琳厝有很多夯土墻,在去年“尼伯特”特大洪災中,三進大廳建筑總體保存尚好,但一些木構(gòu)受損,其中倒塌的土墻有15堵,與這些土墻相連的房間倒塌了100多間。
去年11月24日,宏琳厝修繕設計方案獲省文物局批復,修復工作正式全面展開。按計劃,宏琳厝全部修復工作將在2019年12月31日前完成。
責任編輯:肖舒
- 宏琳厝完成今年修復投資任務 達目標任務數(shù)102.5%2016-12-18
- 泰禾捐資5000萬修復宏琳厝 首批千萬資金已到賬2016-09-0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雙十一”期間福州快件將超2000萬件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