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5月8日訊 (福州晚報記者 張秀冰/文 葉誠/攝)5日,福州晚報發出邀請10名家住在洋洽河周邊的讀者來看清淤“神器”的征集令后,當天名額就報滿了。因市民報名踴躍,次日名額又增加了5個。昨日上午,這15名市民來到正在進行黑臭水體治理的洋洽河,參觀了清淤“神器”。
減少施工擾民
新技術獲點贊
昨日10時,倉山區金洲南路旁的洋洽河工地,迎來了前來看治黑臭水體的市民,他們都住在附近。
“我這么大的年齡,第一次看到這種內河清淤的新技術。”現年77歲的陳鵬依伯一邊認真觀察清淤“神器”,一邊感慨地告訴記者。
陳鵬說,真的太有意思了,河道里的施工船船頭有一個螺旋鉆,不停攪動水體,淤泥就可通過管道輸送到岸上。幾分鐘后,岸邊一臺特殊設備便可將流質淤泥干化成固態泥。
“這個新技術有個特別的好處,就是不要把內河的水全部放掉,一樣可以清淤。”陳鵬高興地說,這樣一來,施工過程帶來的臭氣明顯會減少。因為福州的夏天特別熱,如果按照往年的清淤方法,將河道里的水全部放掉,一經太陽暴曬,淤泥臭氣強烈,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
陳鵬告訴記者,他家在與洋洽河連通的橫江渡旁邊的風荷苑小區,河道黑臭治理他盼了10年,這次看到了希望。
住在洋洽河河畔彼岸城小區的林秋妹依姆,參觀河道治理施工現場后滿意地說:“我們家就在河岸邊,是最大的受益者,這是為子子孫孫辦實事的工程。讓我們很欣慰的是,這里的河道治理用上新技術,減少施工擾民,要點100個贊。”
河道要“保質”13年
群眾一致叫好
在參觀過程中,不少市民表示,以前治理河道最大的弊端是“重治理、輕管理”,大多數河道剛治理完很干凈,也很漂亮,但是過了三五年,又臭氣熏天。
“這次治理可不一樣,剛才施工方說,他們花2年時間建設,還要管護13年!”市民黃敏敏女士興奮地說,這可是標本兼治的好做法,河道相當于有了固定的“管家”。
洋洽河和橫江渡將一同治理,今后沿岸均設有不少于10米的綠化帶+游步道,步道1.5米至2米寬,沿河還會配建親水平臺等設施。聽施工單位中國水環境集團技術人員介紹河道規劃后,來參觀的群眾一致叫好。
“太好了!”多位市民告訴記者,很早以前,洋洽河也是一條清澈的河,群眾靠它淘米、洗衣、做飯,希望經過沿河截污、內河清淤、管網清疏及引水進來后,可以恢復河清水暢。
責任編輯:楊林宇
- 福州倉山38條河道月底全面完成交地 拆遷99.3萬平方米2017-10-26
- 倉山陽岐河清淤基本完工 后續進行調水生態修復2017-10-17
- 寧德市區多個路段正在或計劃修補 出行應盡量避開施工路段2017-10-13
- 即日起 廈門文濱路部分路段封閉圍擋施工 禁止機動車通行2017-10-10
- 福州地鐵2號線五里亭站將于15日開展管線過街施工2017-09-15
- 環保部:NOx和VOCs排放控制或將是下一步治理重點2017-08-22
- 泉州“XIN”行動:治理污水垃圾讓農村更干凈整潔2017-08-15
- 國道324線盤陀嶺2號隧道更換照明燈 半封閉通行2017-08-11
- 福州六大水系107條內河 正迎來最全面的“手術”2017-08-03
- 八達嶺長城下打隧道 世界上最深高鐵車站正緊張施工2017-08-0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雙十一”期間福州快件將超2000萬件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