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新城大數據產業風起“云”涌。記者俞松攝
去年全省工作檢查以來,福州市堅決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的中心任務,大力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優良傳統,加快建設新福州,全力當好排頭兵,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今年一季度全市GDP增長9.2%,位居全省第一名。
創新發展 筑牢發展根基
2017年2月6日,農歷正月初十,全市1100多名企業家齊聚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共謀省會創新發展大計。
“如果福州的企業家一見面,談論的就是創新,如果‘福州藍’中散發著濃郁的創新味道,那個時候,福州大發展的時機就到來了。”會上,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倪岳峰語重心長地寄語企業家,市委副書記、市長尤猛軍逐一解讀了推動福州市新一輪創新發展的十項政策。
服務企業,服務發展,十項政策、49條措施,條條都是干貨,涵蓋了企業發展的全過程,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振興實體經濟的重大決策。
做實業,最怕項目遲遲沒有辦法落地。從去年8月開始的“抓征遷、促落實”百日攻堅,破解了項目落地難、推進難這個老大難,提振了全市干部職工的精氣神,得到了企業家、人民群眾的廣泛贊譽。在此基礎上,今年我市決定開展“攻堅2017”,全面掀起新一輪攻堅熱潮,進一步解決項目落地難問題。
“抓招商、促發展”專項行動就是突出抓招商引資,是市委、市政府推動福州新一輪發展的大招、真招、實招。把項目引進來、落下去,才能加快培育形成“142”產業體系,不斷增強福州發展的后勁和可持續性。這一任務,我市通過158天的招商攻堅,大幅度提前完成,共落地大數據、物聯網等大項目、好項目273個。當前正在全力推進“招商2017”,力爭到今年12月底,全市至少再落地200項大項目、好項目。
行動展開,精氣神來,福州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快: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實現GDP增長9.2%,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20%,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3%,增速位于全省第一位。
東進南下 建設濱海新城
承接歷史,東進南下,福州從知道海的城市向真正的濱海城市跨越。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福州迎來了“五區疊加”的發展機遇。作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福州被省委、省政府賦予義不容辭的“排頭兵”使命:發揮龍頭引領作用,挑起帶動全省發展的大梁。
2017年2月13日,經過充分調研論證、審慎決策,市委、市政府正式啟動濱海新城建設。
“建設濱海新城,是福州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落實‘東進南下’戰略構想的重大實踐,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重大舉措,也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福州要當好排頭兵新要求的一個有力舉措。”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倪岳峰表示,“我們將以快的節奏、快的效率、快的行動,舉全市之力推進濱海新城建設,為‘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作出新的貢獻。”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基石,也是城市賴以立身的“筋骨”。為鍛造好產業“筋骨”,圍繞濱海新城開發建設,我市致力產城聯動,堅持高點起跳,選定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大數據產業,作為濱海新城產業建設的突破口,讓濱海新城成為全國重要的區域大數據中心。
一座新城,一片創新高地,一個全新的大數據產業正風起“云”涌。截至目前,以培育發展大數據等高端產業為導向,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已對接項目129項,落地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園等70個大項目,數字福建云計算中心已于4月正式對外提供服務,形成了集聚發展的強勁態勢。
關注民生 增強群眾獲得感
帶著責任,帶著感情。按照省委部署要求,今年3月起,福州展開了脫貧攻堅“春季攻勢”。
作為我市唯一的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扶貧攻堅是永泰縣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永泰縣逐漸摸索出多種扶貧模式,以梧桐鎮春光村、嵩口鎮溪口村為代表的一批鄉村,正利用產業扶持的春風,逐步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閩清有貧困戶803戶,今年將全面實現脫貧目標。針對“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防止返貧”的精準扶貧難題,閩清縣逐步探索出不少好做法、好經驗,著力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
今年是羅源完成脫貧攻堅目標的收官之年。面對191戶、576人的脫貧任務,縣里不僅通過金融扶貧為貧困戶“輸血”,更重視通過產業扶貧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脫貧“摘帽”正穩步推進。
脫貧攻堅戰只能打贏,必須打贏。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為脫貧明確了時限:確保2017年現行扶貧標準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人民群眾關注的問題,就是黨委、政府工作的重點。去年8月以來,我市聚焦民生關切,創新民生工作理念,著力補短板、惠民生,持續深入推進地鐵建設、城區治堵、城區水系綜合治理、火車南北站綜合治理等攻堅專項行動,實現了地鐵1號線(一期)提前通車,舒緩了城區交通,實現了城區水系從“九龍治水”向“統一作戰”轉型,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持續不斷提升。
一線考察 提振干部精氣神
2017年1月6日,福州地鐵1號線(一期)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答卷:比原定計劃提前兩周正式全線投入試運營。
作為我省第一條地鐵線路,全市人民高度關注地鐵1號線,熱切盼望早日通車。去年9月3日,市委、市政府把提速地鐵建設作為百日攻堅的標桿工程,舉全市之力加快建設進度。
這期間,一線考察干部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把地鐵建設作為一線考察干部的主要戰場,市委研究建立了簡單、可操作、管用的考察機制。“一線考察”這根指揮棒,迅速激發起廣大干部的精氣神,揚起所向披靡的強大攻堅氣勢,為1號線提前通車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線考察干部機制,注重的是在急難險重任務和日常工作一線考察干部,推動一線培養干部、識別干部、使用干部,激勵引導廣大干部到一線建功立業、推動發展。根據市委部署,市委組織部組建了8支考察組,對市管干部開展一線考察;各縣(市)區和部門共組建197支、1252人參與的一線考察干部組,實現對全市4萬多名干部全覆蓋。
一線考察,要者有三:通過動態跟蹤、節點對賬、列席旁聽、明察暗訪、綜合研判等辦法,全面掌握干部在急難險重任務一線的表現情況;探索推行“個人自評、領導點評、群眾評議、組織考察”的“四評”考察法,進一步加強對干部日常工作一線考察;推進工作任務項目化、具體項目清單化,通過收集“責任清單”、掌握“問題清單”、核實“成績單”,精準評價干部工作表現。
如今,地鐵建設、百日攻堅、招商引資等重點工作相繼取得階段性成效,環境保護、水系治理、精準扶貧等重點任務一線考察激戰正酣。同時,市縣兩級充分運用一線考察、日常考核和民主測評結果,提拔重用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敢擔當、善作為的干部,較好地樹立了注重一線、注重實績的選人用人導向。
努力贏得尊重,付出就有回報。新的一年,我市仍將不斷完善一線考察干部的機制辦法,想方設法進一步調動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以更加嶄新的精神風貌,更加積極主動的工作熱情,在“建設新福州、當好排頭兵”的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福州日報記者 朱毓松)
責任編輯:楊林宇
- 李克強: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2017-03-05
- “攻堅2017”出征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上新臺階2017-02-1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雙十一”期間福州快件將超2000萬件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