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開發區互聯網游戲產業園董事長于禎:創新不是一個人唱“獨角戲”,大眾是最有創造力的。怎么借大眾之手創新,使企業、產業持續發展,才是關鍵。
創新需要逆向思維,并且要每天堅持思考,積少成多,總有一天會實現飛躍。
福州新聞網6月1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林洛羽)在馬尾濟安支路邊上,有一座專攻游戲的年輕“創業工廠”——互聯網游戲產業園。作為福州市第一批眾創空間基地之一,其成立不到3年時間,就為馬尾區引進企業285家,注冊資金達28.5億元,培育出6家省重點上市后備企業。這份成績的背后,是產業園管理層對其運營管理模式的不斷探索與追求。
2012年,是手游的爆發年,作為一名手游的“粉絲”,互聯網游戲產業園董事長于禎萌生了投資游戲產業的念頭。經過一番調查統計,于禎發現,當時福州竟有500多家經營“網游”的企業,手游企業規模位居全國五強。但這些企業分布相對零散,資源不能得到很好整合,信息不能實現互通互享。發現這片新藍海后,于禎決定建立一個以“游戲”為主題的產業園,填補福建本土網游產業園的空白。
經過反復溝通和艱難的籌備工作,2014年,福州開發區互聯網游戲產業園正式扎根馬尾。“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創業模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行業需要‘5年磨一劍’,互聯網產業則不同,其門檻低,具有大眾性,但生命周期可能很短。”如何經營它,于禎早就有了自己的考量。他摒棄過去產業園主只做“收租婆”的角色,當起了企業創業的“領路人”。
“互聯網領域的創業很容易,一個人加一臺電腦就能建立起一個工作室,但在發展過程中,資金、人才、運營都需要時刻跟上步伐,否則很容易夭折。”因此,于禎與馬尾區政府展開合作,探索出一種“創客+,行業+,政策+,資本+,人才+”的可持續生態模式。
“我們以產業園作為創業平臺,在馬尾區政府、創業團隊和資本方間搭建橋梁。通過免租與退稅等政策吸引企業入駐,入駐后,我們還會對企業進行‘量體裁衣’,提供資金、研發、運營及人才培訓等方面的幫助,讓企業最終能被整合成為上下游產業鏈的一環,促進整個產業往生態化發展。”因此,這座產業園不僅有企業,還有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游戲研發中心及各類互聯網游戲產品運營平臺,可針對企業需求,提供各類配套服務。
近來,互聯網游戲產業園又有了新的發展方向,從單純做產品逐步轉向“做渠道”。“游戲的內容已經高度繁榮,而渠道則能夠穩定并擴大用戶群,又是一片新藍海。”目前,于禎和團隊正幫助產業園內不少企業展開與騰訊、網易等公司的合作,拓寬游戲產業發展空間。“我的目標是讓這個產業園成為福州產業的一張名片。”于禎滿懷憧憬。
責任編輯:楊林宇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雙十一”期間福州快件將超2000萬件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