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訊 6月19日下午,以“新常態、新機遇、新挑戰”為主題的2017海峽兩岸互聯網金融大會暨法治金融峰會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召開。來自金融、法學、司法等領域專家及相關金融與法治行業協會精英齊聚一堂,就當前海峽兩岸金融行業發展中存在的法律漏洞及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之路進行探討,尋求為互聯網金融提供法治保障的理論支撐,為服務金融體制改革和經濟建設指明前進方向,同時助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
來自廈門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毛海棟和臺灣銘傳大學法律系博導、兩岸法制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林盟翔分別作了題為《互聯網金融的實驗主義治理》和《互聯網金融創新法治:監管沙盒與社會企業》主旨演講。
互聯網金融迎“爆發式”發展
在中國經濟走向新常態的轉型中,在中國金融業向支持實體經濟、創新驅動的轉換中,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成為中國金融業的新亮點。
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給經濟和社會生活帶來了令人震撼的變化,也為我國金融改革創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據《2015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顯示,2014年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59924.7億元,全國P2P平臺近1400家,網絡貸款成交額逾3000億元;此外,平臺業務多樣化,票據、保理、二手車、供應鏈金融等均有涉及,細分市場逐步形成。同時,根據國家互聯網金融技術平臺的監測數據,截至2016年8月底,已檢測到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達到8490家,互聯網金融活躍用戶達到6.18億戶。
今年1月份,在互聯網理財指數(IWMI)報告中指出,我國互聯網理財指數由2013年的基準基數100“一路飆升”到2016年的408.24,三年間大幅增長超四倍。與此同時,互聯網理財規模也由2013年的3853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2.6萬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16.74萬億元。
隨著互聯網理財的興起,互聯網金融在我國居民資產配置中占據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與此同時,借助互聯網與金融的“聯姻”,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接觸到了新型金融產品。
互聯網金融需要法治“保駕護航”
在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的背后,也出現了新的法律問題和數字化風險,還面臨著一些問題與挑戰。
如原有金融監管和新的法律法規體系難以適應,帶來新的金融風險;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非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到互聯網金融中來,第三方支付、網絡借貸、網絡眾籌等各類互聯網金融業務應運而生,這些新主體和新業務為金融創新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但與之相關的法律規范尚未明晰和完善,這對我國的金融監管、投資者和消費者的權益維護等提出了嚴峻挑戰。
2016年也是互聯網金融監管發力的一年。2016年4月,由國務院決策部署,多個部委共同參與行動的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同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對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針對不同的監管對象,確定了監管分工。
以“法治”為準繩,規范互聯網金融業務,建立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對互聯網金融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林晗枝
- 臺風+冷空氣聯手搞事!福州冬天要來了?2017-11-12
- 鼓樓打造夜間經濟名片 首屆達明美食節舉行2017-11-12
- “雙11”福州商業玩轉“新零售”2017-11-12
- 今年“雙十一”期間福州快件將超2000萬件2017-11-12
- 福州實體零售搶“蛋糕”跟風促銷 快時尚人氣最旺2017-11-12
- 福州市旅游業界赴馬祖踩線交流2017-11-11
- 把“痛點”做成“賣點”——2017中國物聯網大會觀察2017-11-10
- 2017中國物聯網大會在福州開幕2017-11-10
- 全國推進“放管服”改革交流研討會在榕召開2017-11-10
- 今年前10個月 福州已組織1.45萬人赴馬祖游2017-11-1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雙十一”期間福州快件將超2000萬件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