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店鎮益鳳村附近的過溪施工支洞
海峽網6月29日訊 (海都記者 劉世泉/文 黃啟鵬/圖) 打造29公里“地下長城”,將福州北面山區的洪水引入其中,讓山洪不再經過主城區,而是繞城而走,直排閩江,實現高速排水,減輕福州城區排澇壓力——這一“高水高排”工程,是福州市城區水系綜合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海都記者昨日了解到,“高水高排”工程主隧洞已開挖近百米,如果加上過溪施工支洞(位于晉安區新店鎮益鳳村附近),合計已掘進近1000米。
這座“地下長城”是如何修建的?如何排水?如何補水?海都記者昨日深入過溪施工支洞探訪,為你揭開“高水高排”的面紗。
【施工】 巖壁噴混凝土 加快水的流動
“地下長城”是如何修建的?昨日,海都記者探訪了“高水高排”工程的過溪施工支洞(施工通道),進入施工支洞后,再深入數百米,就能到達主隧洞。
浙江省水電建筑安裝有限公司的羅總工介紹,隧洞采用鉆孔爆破的方式掘進。爆破時,施工方會把控炸藥用量,防止對周邊的居民及建筑產生不利影響。
“爆破只是其中一道工序,后續還要通風、出渣等。”羅總工介紹,由于隧洞深入,僅靠空氣循環,很難清除爆破產生的粉塵。為此,施工方在隧洞口安裝了吹風機,通過長數百米的管道將風送入洞中,把粉塵“壓”出。
記者了解到,為防止坍塌,隧洞地質較為脆弱的地方安裝了系統錨桿、拱架等,對隧洞進行加固。施工方還將在隧洞巖壁上噴混凝土,讓隧洞壁更加平整,加快水的流動。
“目前,我們每天可朝一個方向爆破開挖約5米;明后天雙向開挖后,每天可掘進近10米。”羅總工表示,該工程計劃2020年完成,屆時,福州北面高處的水,便能高速地排,實現“高水高排”。
【排水】主洞洞徑6~9.2米 可防50年一遇山洪
福州地勢北高南低,城區三面環山、一面臨江,目前山洪需穿城而過,排入閩江,導致福州中心城區的排澇系統不僅要接納城區內的積水,還需承載北面山區的“客水”,“自產”的積水和“客水”疊加,主城區排澇壓力更大了。建設“高水高排”工程,目的便是將北面山區的“客水”引入隧洞,繞城而過,直排閩江,減輕城區排澇壓力。
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工程串起八一、登云、斗頂等5個水庫,地下隧洞距地面最深處達130米,平均深度為50米,主洞洞徑為6~9.2米,支洞洞徑為4.3~5.8米。除暴發山洪外,當日降雨量超過100毫米時,該工程也會啟動泄洪功能。
此外,主洞串聯著八一水庫、登云水庫,當水庫水位高于警戒水位時,隧洞也能起到分流作用,確保兩大水庫水位常態保持在警戒線下。
“高水高排”工程建成后,防山洪標準為50年一遇,排澇標準為20年一遇;晉安河河口,河道行洪能力由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光明港河道行洪能力由1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以上。
【補水】每日可抽百萬方水 補給數十條內河
除汛期可以泄洪,在枯水季,“高水高排”還可抽取閩江的水對城區的內河進行補給。
上述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工程能利用排洪隧洞抽取閩江水,進入八一水庫、斗頂水庫、登云水庫,水流再從水庫進入內河,進行生態補水,改善內河水質。
記者了解到,生態補水工程主要包括主隧洞(與山洪防治工程共用)和補水支洞、抽水泵站等。補水起點位于閩江北岸文山里的五礦泵站。在枯水期,通過泵站從閩江抽水,提水后利用主隧洞,經八一水庫、登云水庫至魁岐出口。每天夜里11點開始抽水,次日清晨7點停止,每天可抽取水量132萬立方米。
這些水會儲存在水庫以及隧洞當中,7點后開始放閘補水,通過過溪補水洞等5個補水支洞以及補水管道,向內河持續補水,惠及新店片水系,以及東區片水系等46條內河。通過生態補水,可解決上述片區水質問題,盤活城區內河水系。內河經過補水后,水質可基本達到地表水V類標準。
責任編輯:楊林宇
- 福州水系綜合治理 “地下長城”雛形初現2017-06-2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雙十一”期間福州快件將超2000萬件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