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福州濱海新城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通過評審!濱海新城將形成以“一核兩帶,多廊多園”為骨架的森林城市建設格局。
福州濱海新城森林城市建設效果圖
記者昨日從福州市林業局獲悉,《福州濱海新城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7-2030年)》已通過專家組評審。
專家組對該規劃給予高度評價,一致認為,在新城規劃中優先保護自然山水格局,構筑山、水、林、田、湖、海生命共同體,率先實現森林城市規劃與城市規劃同步,將森林城市建設理念融入到新城規劃之中,為國內首創,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該規劃由國家林業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福建農林大學、福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單位共同參與編制。
規劃范圍
總面積408平方公里
福州濱海新城位于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口南岸,處于長江口與珠江口海岸線的正中。南與福清市相連,北與馬尾區隔江相望,西側首石山、董奉山、南陽山三山環抱,東臨漳港灣。
濱海新城擁有清新的空氣、碧藍的天空、綿延的海灣、細軟的沙灘、清澈的東湖、縱橫的河網和成片的森林,生態底蘊豐富多樣,奠定了濱海新城多樣化的生態環境基礎,具備了建設森林城市的基礎與條件。
據市林業局介紹,福州濱海新城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為保證區域生態系統與景觀完整性,以濱海新城以西第一重山為界,劃定協同發展區總面積408平方公里,其中,濱海新城區面積188平方公里,生態控制區220平方公里。協同發展區范圍轄梅花鎮、金峰鎮、鶴上鎮、潭頭鎮、文嶺鎮、漳港鎮、文武砂鎮、湖南鎮、古槐鎮、江田鎮、松下鎮共11個鎮。2017年為森林城市建設基期,2018-2020年為創建期,2021-2025為提升期,2026-2030年為鞏固期。
總體布局
一核兩帶,多廊多園
規劃提出,依據福州濱海新城發展定位和自然山水形態,綜合考慮城市發展格局、環境質量狀況、生態敏感區分布和社會文化等需求,統籌考慮新城森林城市建設總體布局框架,形成以“一核兩帶,多廊多園”為骨架的森林城市建設格局。
一核即東湖濕地,兩帶即西部城市背景的山地森林帶和東部濱海森林景觀防護帶,多廊即水系森林廊道和道路森林廊道,多園即遍布全城的串珠式公園體系。
1、通過保護自然山水格局和打造濱海特色景觀,使福州濱海新城成為一座具有澳大利亞黃金海岸風情的世界級海濱林蔭之城;
2、通過建設貫通城鄉、連接山海的水上綠道,使新城成為可以切換都市、海韻、山林、濕地、田園、鄉村等六種生活空間水網之城;
3、通過保護和恢復東湖濕地生境,使新城成為具有可與西湖、西溪相媲美的城市濕地景觀的水韻之城;
4、通過保護和營造具有福州地域風情的城郊田園風光,使新城成為一座延續鄉愁田園景觀的文化之城;
5、通過建設各類公園,使新城成為為居民提供雙百覆蓋生態福利空間的幸福之城。
公園遍布全城
主題、類型多樣
根據該規劃,未來,濱海新城將建設眾多城市公園,確保城市建設區域范圍內實現公園服務半徑300米范圍全覆蓋,人均城區公園面積大于25平方米、形成完整的公園綠地體系。
這些公園包括:
1、地處濱海新城核心區的城市中央公園
2、多主題的城市濱海公園
3、對標西湖西溪的“東湖茉莉花主題公園”
4、串珠型城市自然濱水公園帶
5、萬畝級別城市植物園以及多主題的社區公園。
其中,茉莉花主題公園設置在東湖濕地北側,整體設計分為跳動綠脈、悅動沙灘、夢想公園、海絲展廊等四大主題片區,將打造為集文化休閑娛樂、康體健走、參與共享、科技展示于一體的極具活力的大型濱湖休閑公園。
園區森林化
低碳有顏值
“無論是新建的工業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還是即有園區的改造,都將秉承園區森林化的理念,多途徑增加園區的樹冠覆蓋率,優化園區環境,改善局部小氣候。”據介紹,濱海新城范圍內新建產業園區達到森林園區標準——樹冠覆蓋率>20%;既有工業區森林化改造比例2030年前應達到50%。
規劃提出,針對濱海新城范圍內工業用地規劃分布與現狀工業地塊情況,對核心區范圍內工業用地按規劃要求進行騰退,新建產業用地應達到森林園區標準(樹冠覆蓋率>20%);對于機場高速以北區域,工業用地較為集中,應成片對現狀工業企業進行“森林化”改造;而對于核心區南側松下區域,由于工業用地較為零散,應合理選擇成規模的工業園區進行“森林化”改造。
建設東湖濕地公園
構筑城市之腎
地處濱海新城核心區的福州東湖是不可再生的珍貴生態資源,是未來城市格局與城市建筑中會呼吸的生態空間,東湖濕地內氣候溫暖濕潤,水熱條件優越,為不同類型的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空間,是一座天然的基因庫,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
該規劃提出,要嚴格保護東湖濕地生物生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三溪、石門溪、臘溪等匯水河流自然生境,實行湖面與匯水區沿線退耕退養還濕還林,維系東湖原生元素,在規劃期內建成東湖國家濕地公園,構筑城市之腎、鳥類天堂、生態家園、新城之魂,實現東湖濕地的保護與發展,成為新城核心生態景觀靚點和城市點睛之筆。
根據規劃對東湖濕地紅線范圍的建設分區,東湖濕地將分為鳥類生境保護區、濕地森林游憩區、蘆葦自然景觀區、自然風貌恢復區、水上觀光游憩區、環湖森林保育區。
營建沿海防護林
打造綠色長廊
福州濱海新城沿海防護林帶建設將防護功能和城市森林生態旅游有機結合,以人工造林和提升改造為主要建設方式,采取“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因需而建”的原則,營建集防風固沙、環境美化、土壤改良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防護林體系,使濱海新城海岸防護林成為一道兼具防風固沙、休閑健身、度假旅游等功能的生態屏障和綠色長廊。
打造34條綠道
11條特色景觀大道
根據該規劃,未來濱海新城共建設34條綠道,包括:
1、1條省域濱海風情綠道
2、3條山林野趣綠道
3、1條環東湖親水綠道
4、6條濱河休閑綠道
5、23條都市生活綠道
通過綠道串聯濱海森林、郊野公園、城市公園、濕地公園等生態福利空間,形成公共空間網絡,讓居民更好地接近自然。
規劃期內建設目標為500米出行可達70%,1公里出行可達100%,也就是說,未來,濱海新城所有區域出門1公里均可達綠道,70%區域出門500米可達綠道。根據使用者類型,這些綠道游徑將劃分為步行道、自行車道、無障礙道和綜合游徑。
“夏有片片濃蔭,春開爛漫鮮花”,這是規劃對濱海新城林蔭街道的描繪,結合近、中期重點建設道路,通過對特色樹種的選擇,濱海新城將重點打造11條特色植物景觀大道,展現濱海新城森林城市風貌,體現國際化的園林綠化水平。
11條特色植物景觀大道分別為:渡湖路——福建山櫻花景觀道,道慶路——臺灣欒樹景觀道,壺井路——異木棉景觀道,金濱路——白千層+紅千層景觀道(每年多次開花),漳東路——臘腸樹景觀道,湖西路——羊蹄甲景觀道,文松快速路核心區段——黃連木景觀道,沙尾路——花葉高山榕景觀道,濱海路——銀海棗景觀道,東南快速路(核心區段)——無患子景觀道,尚遷路——芒果樹景觀道。
打造全國首個
森林新城的先行樣板
“福州濱海新城是我國首個把城市總規定位為‘森林城市’的新城。”市林業局局長童桂榮介紹說,在推進濱海新城建設過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森林城市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明確要求在組織編制濱海新城總體規劃和城市設計時,同步開展濱海新城森林城市規劃和建設,將森林城市建設理念融入濱海新城建設全過程,提出在“森林中建城”“先造森林再造城”,努力打造最綠、生態環境最好的新城,開啟了全國新區建設的先河。
濱海新城森林城市建設,一方面將進一步增強對現有自然山水與生態本底的保護,構筑原生態、會呼吸、有活力的綠色城市,也將進一步優化濱海新城的生態空間格局,擴大生態資產總量,提升森林資源質量,增強新城綠色發展動能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濱海新城森林城市建設將實行嚴格生態保護措施,嚴守生態紅線,保持地域原生山水格局和河湖形態,留住城市自然之美;同時,把森林、濕地、生態廊道等綠色基礎設施與新城其它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并使城市主要功能區塊、主要景觀和主要建筑物的設計與森林城市風貌緊密相融,建設經得住歷史檢驗和百姓口碑的百年森林之城。
責任編輯:楊林宇
- 濱海新城部分區域擬本月通天然氣2017-11-06
- 濱海新城將建空港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2017-10-31
- 創新高地濱海新城崛起 大批國家級項目落地2017-10-18
- 這個國慶有點忙 濱海新城重點項目有序推進2017-10-09
- 國慶長假來臨 濱海新城這些海灘值得游玩2017-09-29
- 高標準建設住房學校醫院 濱海新城打造民生設施樣板2017-09-26
- 六個“大招”齊發力!福州這樣建設品質一流的濱海新城!2017-09-22
- 濱海新城重點建設10所學校 福州三中濱海校區2020年投用2017-09-14
- 福州濱海新城校企聯手 解決職工子女入學問題2017-09-13
- 濱海新城將打造“藍色海灣” 以下沙、沙尾為龍頭建設核心旅游區2017-09-1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雙十一”期間福州快件將超2000萬件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