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7月5日訊 (海都記者 陳燕燕) 最近,福州兩歲多的女童小玲(化名)胸部突然隆起,還來月經了,罪魁禍首竟然是小玲誤食了媽媽的避孕藥。據統計,近年,性早熟患兒增多,發病率約5%,其中,女孩占八成。福建協和醫院兒內科副主任醫師方昕說,除了誤食含有性激素的藥物、食品,大多患兒是因營養過剩、肥胖等引起的,家長應多觀察,并加強監管。
看媽媽躲著吃藥 好奇偷吃兩顆
最近,媽媽發現小玲“發胖”了,胸部有點隆起,似鵪鶉蛋大小,更糟的是,小玲的內褲上竟有一些血跡,像是經血。媽媽慌了,趕緊帶小玲到協和醫院檢查。
方昕醫師詳細檢查后,詢問家長小玲近期是否誤食了含有性激素的藥物、食品等,小玲的媽媽回家后,發現床頭柜里的避孕藥少了兩顆。追問下,小玲說,有一次,她看到媽媽躲著她吃藥,藥片顏色鮮艷,以為是媽媽藏起來的糖,就趁著家人不注意,自己偷吃了兩顆。味道很苦,想吐卻來不及,就咽下去了。
方昕醫師推斷,避孕藥含有雌、孕激素,才刺激小玲乳房發育、來月經,是假性性早熟,而避免接觸雌激素來源后,性發育將減緩。
建議多運動 少吃激素類產品
方昕醫師介紹,近年,每年暑假,門診中性早熟的患兒超過一半,女多男少。除了誤吃避孕藥,她還遇到過家長給孩子吃野生蜂巢、鹿茸等補品,吃出了性早熟。
她解釋,過多的營養攝入會改變孩子正常的內分泌環境,導致腦垂體性腺軸提早啟動,催動第二性征發育。
對此,方昕醫師建議,小孩少吃含激素類產品,如長期吃豆類、蜂王漿、燕窩、人參、蠶蛹、反季節果蔬、洋快餐、油炸燒烤食品等;多吃原生態食物,谷物、蔬菜、肉蛋奶合理搭配,預防肥胖;不用化妝品,少用塑料制品,不要開燈睡覺;多參加戶外運動,少用電子產品,避免過早接觸情愛資訊。
責任編輯:楊林宇
- 臺北市試行野鴿節育計劃 給野鴿吃“避孕藥”2017-07-14
- 英國重大研究發現研究發現 排入河道里的避孕藥讓魚變性了2017-07-05
- 高考生為避生理期吃避孕藥 有效果么?聽聽醫生怎么說2017-05-25
- 吃避孕藥推遲生理期有用么?高三女生備戰高考 天天吃避孕藥2017-05-25
- 避孕藥不能催熟水果 專家:吃水果不會性早熟2016-12-27
- 醫生開避孕藥給女子治痤瘡 院方賠患者7000元2016-11-15
- 男性避孕藥誕生!可以麻醉男性小蝌蚪2016-10-27
- “睡眠水”沒那么神 無籽葡萄抹避孕藥是謠言2016-10-12
- 口服避孕藥或增抑郁風險2016-09-30
- 抹避孕藥能讓葡萄無籽? 專家:說法很荒謬2016-09-1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雙十一”期間福州快件將超2000萬件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