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工人在安裝首個窄帶物聯網智慧流量監控總表
福州新聞網7月24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長森 張旭 文/攝) 22日12時,“老倉山”漏損治理項目中的首個“千里眼”,在展進路的港務局宿舍完成安裝。它不僅運用最先進的窄帶物聯網技術,而且自帶壓力及溫度傳感器。到年底,這種“千里眼”將成為308個小區的“標配”。項目運行后,有望每月為“老倉山”節水約60萬噸,未來或在全市推廣。
千余計量裝置
每月節水60萬噸
22日10時許,記者來到展進路港務局宿舍,只見不少小區居民在圍觀水務工人破土施工。當日12時許,在工程人員的配合下,首個NB-IoT(窄帶物聯網)智慧流量監控總表安裝到位,標志著“老倉山”漏損治理項目進入工程實施階段。
項目執行方——智潤科技有限公司現場負責人介紹,“老倉山”漏損治理項目涉及81平方公里,北側為閩江,南側為烏龍江,西側分界為長安山—對湖路—蓋山西路—齊安路,東側至三江口,約占倉山三分之二面積。片區內漏損治理項目涉及308個小區、659個大客戶,其中小區流量監控總表的安裝將在年底結束,大客戶總表預計明年開始更換。此外,預計還將在市政管網安裝數百個流量計。項目要安裝的自來水計量裝置,將超過1000個。
“項目運行原理,是將‘老倉山’片區按照‘樹形’目錄進行分區,從樹干到樹枝再到葉脈,整個片區化整為零,精確探測,縮小范圍后再深入治理。”上述負責人說,“老倉山”片區作為一級分區,將被劃分為近20個二級片區,二級片區還可繼續按需要分解為若干三級片區,以此類推,最后到小區乃至樓幢,此次港務局宿舍監控總表只是分區中的一個虛擬計量點。
市自來水公司負責人說:“所有流量計及小區監控總表都運用窄帶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計量器具數據的實時傳遞。在比對每個分區的供水量和用水量數據后,即可得出‘產銷差’,‘產銷差’越大的分區,說明漏損越嚴重,越需要精準治理。”
“通過‘產銷差’對比,不僅可以幫助小區發現自來水漏耗,還可以在宏觀層面為整個城市達到節水降耗的目的。”記者從公開的數據中獲悉,以去年6月為例,“老倉山”片區供水量與用水量的“產銷差”為34.38%。通過漏損治理,“產銷差”有望控制在12%左右,每月節水量約達60萬噸。按照預期,在項目建設期和管理期內,試點區域將總共減少漏耗水量達千萬噸。
自帶壓力傳感裝置
可降低城市爆管率
據了解,預計安裝的1000多個計量裝置不僅個個都運用窄帶物聯網技術,而且都配備壓力傳感器及溫度傳感器。
市自來水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爆管事件多與地質、負荷等因素有關,尤其對老管道的影響非常明顯,通過新安裝的計量裝置,可以了解管道震動的頻次、管內壓力等數據,及時調整管道運行參數,有效避免爆管。“通過智慧水務調控,‘老倉山’供水管網的爆管率將顯著下降,未來該區域有望最早成為供水最穩定的片區。”
智潤公司負責人表示,通過增設設備,智慧水務未來還可以用于調控水壓,不過目前暫無計劃。如今,城市供水系統大多采用一種水壓進行供水,導致閑時水量過大和忙時水量較小的情況。水量過大會導致水資源浪費,水量過小就不方便居民生活。
智能供水系統可以利用傳感器來動態監控水流量,流量大時說明用水的人多,系統自動調高水壓;如果流量小則用水也少,系統自動降低水壓。根據流量調整水壓不僅可以延長公共管道的壽命,也可以延長居民家庭管道、水表和閥門的壽命。
責任編輯:楊林宇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雙十一”期間福州快件將超2000萬件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