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州海綿城市建設步入“快車道” 多個項目10月完工
牛崗山公園道路邊的植草溝可以對雨水進行截留和凈化,并回補地下水。
福州新聞網8月8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孫漫/文 陳建國/攝) 最近,倉山區臚雷村村民黃達官心情不錯,因為臚雷新城安置房即將交房,花園式小區加上“全市住宅小區海綿城市建設樣板工程”的“高大上”配置,讓他覺得很有面子。
作為全國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目前我市除臚雷新城外,會展島、牛崗山山地公園(一期)等“海綿城市”項目也已建成。另外,位于三江口、鶴林片區的多個樣板海綿項目正加快建設,力爭10月完工。
“前幾天‘納沙’‘海棠’雙臺風來襲,降雨量很大,但小區路面一點積水也沒有!”昨日,市建發集團臚雷新城項目經理趙建生帶記者到這個“海綿小區”參觀時說。
作為全市住宅小區海綿城市建設樣板工程,臚雷新城共有6個地塊,總占地面積16.6公頃。目前,植草溝、雨水花園、滲透塘等多個漂亮的“海綿體”已在小區內建成。
走進臚雷新城一區,映入眼簾的是鋪著鵝卵石,種有蘆葦、美人蕉的小花園。“這是雨水花園,降水能順著植草護坡流入,自然滯留、下滲,還能涵養水生植物,有效蓄水深度達0.4米。”趙建生說,和雨水花園相互配合的還有植草溝、下凹綠地、透水鋪裝等。
雨水回用也是亮點之一。小區配建的地下雨水收集池最多能收集100噸雨水,過濾、消毒后,雨水可變成小區的綠化灌溉用水。
各類“海綿”元素疊加,使臚雷新城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通過自然和人工強化的滲透、集蓄、利用、蒸發、蒸騰等方式,場地內累計全年得到控制的雨量占全年總降雨量的比例)達55%~70%。
據市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6年5月我市獲得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資格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試點建設指揮部,制定3年行動計劃,全面有序推進試點工作。在今年4月全國2016年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績效考核中,我市考核成績位于第二批試點城市前列。
“我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分三江口、鶴林兩個片區。”該負責人介紹,其中三江口片區建設面積26.61平方公里,鶴林片區建設面積10.41平方公里。在學習借鑒首批試點城市海綿城市建設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我市確定了一島(會展島片區)、一路(中央大道)、一園(牛崗山山地公園)、一村(林浦村)、一河(鳳坂一支河)、一綠地(閩江世紀城周邊綠地)及三個小區(潘墩安置房、臚雷新城、鶴林新城)為樣板項目。其中會展島(公建片區)、林浦村(城中村)、閩江世紀城周邊綠地(綠地公園)及潘墩安置房(回遷小區)4個項目構成了浦下河流域綜合整治項目,以實現連片示范效應。
責任編輯:陳錦娜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雙十一”期間福州快件將超2000萬件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