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8月13日訊(記者 章文)第四屆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決賽昨日落幕,決出優勝團隊。湖南大學憑借作品“印象太湖石”榮獲金獎;南昌大學的“攬境”、臺灣中國科技大學的“紫蝶悠谷”分別贏得銀獎;東南大學、臺灣正修科技大學、臺灣華夏科技大學獲得銅獎。其他九所學校獲得優秀獎。
金獎作品:湖南大學《寫意太湖石》
湖南大學建筑設計專業大三學生孫楚寒對海峽網記者介紹說道,我們的作品《印象太湖石》設計利用計算機計算“極小曲面”,模擬太湖石“透、漏”的美學,采用3mm和5mm的木膠合板,取其耐彎折韌性強的特點,結合極小曲面的邊界固定,維持最終曲率相對穩定的建構狀態,得以創造出此6平方內形態炫酷的立方體互動空間。孫楚寒說:“在一位指導老師的指導下,我們6個同學和花了6小時左右將這個 ‘太湖石’ 搭建而成,它看上去像個松散的海綿體,實際承重能力卻超過15公斤。”
臺灣正修科技大學《承與承》獲銅獎
來自臺灣正修科技大學的諸時暢也向記者介紹了他們的作品“承與承”。“我們利用了閩南的斗拱元素,將之進行簡化到最后呈現的這樣一個單元,我們旨在用最簡單的單元件,做出最復雜的變化。” “承與承”由三個區塊組成,左前方上小下大部分代表道教,右側結構則是代表儒教,中后方上小下大形似佛塔的組成部分則代表了釋。“第一個‘承’字,意為對儒釋道三種文化的融合與傳承;第二個‘承’字,是承受、荷載的意思,傳統建筑中的斗拱元素,在結構中起到了極大的荷載作用。透明亞克力則代表了中華文化當中的璀璨點。” 諸時暢介紹道。可見這件作品用盡了學生們的心思。
南昌大學《攬境》獲銀獎
據了解,本屆兩岸大學生實體構建大賽主題為“宜技•荷載”。從適宜技術出發,結合一定的荷載,對結構穩定性和適宜性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設計者需要通過粗放的材料,將適宜技術的概念應用到建筑的研究中,最終呈現出精致的建構作品。另一方面,要求設計者重視荷載,作品應適應建筑結構設計的需要,以符合安全適用、經濟合理的要求。
責任編輯:林晗枝
- 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在福州舉行2017-08-11
- 過分!湖南大學“朱張會講”塑像慘被涂成大花臉2017-04-05
- 湖南大學又現暗黑料理 “橙市套路深”做法 橙子里有豬肉2017-03-2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雙十一”期間福州快件將超2000萬件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