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鼓樓區搭建兩條培養鏈為社區留人 幫助社區建設
“來社區報到之前,同學們很驚訝地問我:你要和一群阿姨做同事了嗎?現在上崗半年了,周圍多是年輕人,工作氛圍也十分融洽,還向幾位阿姨學到很多人生經驗。”近日,在福州市鼓樓區鼓東街道開元社區擔任社區工作者的90后女孩張哲婧,向記者講述了她準備長期留在社區的職業規劃。和她同為90后大學畢業生、同批考入社區的顏夏華,也有同樣的打算。
讓張哲婧、顏夏華等年輕人愿意留在社區的,不僅是令她們滿意的職場環境,更重要的是已經明晰的上升空間——職務、職稱雙軌并行的“培養鏈”。“此舉打破了社區人才成長的‘天花板’,給年輕人帶來充滿希望的職場前景。”鼓樓區社區辦主任楊忠民說。
以前,受編制、職數等因素影響,社區工作者難有晉升機會,導致流動頻繁、隊伍不穩定。洪山鎮錦江社區黨委書記鄢繼恩是個80后,她對此深有體會:“按慣例,在社區,這個職務到頂了。距離我退休還有幾十年,年輕人怎么辦?沒有奔頭。”
這些年來,鼓樓區69個社區迎來一批又一批年輕人。除了此前的“一社區一大學生”“大學生服務社區計劃”等項目,近幾年鼓樓區還依托社區服務站不斷為基層引進新鮮血液——2015年招聘79人、2016年招聘113人、2017年招聘68人。“現在,我們社區16位工作人員大多數是年輕人,最小的是1995年出生,全部具備大專以上學歷。”楊橋河南社區黨委書記崔蕊芬說。
一方面是社區工作者因沒編制無法流動,而社區領導職位屈指可數;另一方面是年輕群體承擔起越來越多的工作任務,需要實實在在的激勵手段。如何破解這一矛盾?
去年10月,鼓樓區專門出臺《加強和改進社區工作的若干意見》,瞄準“培養一支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人才隊伍”的目標,制定暢通社區人才上升空間的具體措施。在職務晉升方面,完善事業編制社區書記崗位設置,打造“社區工作者—社區書記—事業編制社區書記—街鎮(區直部門)副職”職務培養鏈;在職稱晉升方面,設定社工師專業技術崗位,打造“社區工作者—助理社工師—社工師—高級社工師”職稱培養鏈,社區工作者考上職稱就有補貼,而且沒職數限制。
今年3月,職務培養鏈落到實處——鼓樓區面向全區選聘社區主干進入事業編制,經專項考試,11名社區主干獲得事業編制。這意味著,這些社區主干不僅可流動到其他事業單位,還可通過競爭上崗直接成為街道或區直部門的黨政副職,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以第三名的好成績獲得事業編制的鄢繼恩說:“職務培養鏈的落實,非常振奮人心,有了暢通的晉升空間、美好的職業前景,社區里工作的年輕人干勁十足。”上半年,錦江社區創新服務載體,率先在全省搭建起“互聯網+家政”智慧服務網絡,獲得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
職稱培養鏈帶來的前景同樣美好而實在——剛參加社區工作半年的張哲婧,考到了助理社工師的職稱,立即獲得每月300元的職稱補貼,“以后考到社工師職稱,補貼能加到450元,高級社工師就更高了”。張哲婧已經在鼓勵和輔導新同事積極報考職稱。
“我們現有的16位社區工作者都考了初級社工師,有的還考過了中級,待遇得到提高,工作積極性也調動起來。”崔蕊芬說,楊橋河南社區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因拆遷安置而形成的,年輕人的精彩創意讓社區文化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鄉音講堂定期請民俗專家來講福州歷史文化,每月一期,已形成文化品牌;社區黨委搭平臺,引進社會組織和行業“大咖”,相繼成立筑夢飛歌隊、俏夕陽舞蹈隊、舒心攝影隊等文藝隊伍,大大豐富了居民文化生活……
兩條培養鏈,讓年輕人留得住、干得好,對社區建設的幫助不斷凸顯。楊忠民評價說,穩定而有戰斗力的團隊,是提升社區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的關鍵,如今有了區里的好政策,一支素質高、能力強、作風扎實、熱心為社區居民服務的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人才隊伍逐漸成形。
責任編輯:陳錦娜
- 資本通過PPP模式推進養老服務業進入發展快車道2017-08-23
- 福州鼓樓區成立服務企業中心 推動扶持政策落到實處2017-08-22
- 福州鼓樓電子政務力爭走在全省前列 構建一體化平臺2017-08-21
- 農村社區網格化建設廈門海滄集美基本實現全覆蓋2017-08-15
- 又一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福州2017-08-12
- 鼓樓發出文明倡議:移風易俗綠色生活,從我做起2017-08-12
- 福州鼓樓區力推一流法治城區建設 全面建立法律顧問制2017-08-04
- 福州市鼓樓區成立樓宇聯盟 搭建政企互動平臺2017-08-02
- 福州鼓樓軍民融合產業基地授牌成立2017-08-01
- 福州鼓樓區“光盤行動”打造文明餐桌 拒絕“剩宴”2017-08-0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雙十一”期間福州快件將超2000萬件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